第39章 差点着道!

洛阳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早上。

洛阳郡尉贾奉看到消息的瞬间,表情就凝重了起来,连忙招来了刚刚从赵郡带来兵马的李涛。

这位并不是赵郡李氏的嫡系,而是旁支,官职则是邯郸尉,属于县官,但邯郸是赵郡的首府,他代表了赵郡李氏的立场而来。

李涛走进洛阳的大营,很快看到信后,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太子确定会从上郡攻打晋阳?”

“十之八九。毕竟太子最善长途奔袭,距离信发来之前,太子已经出兵,三日时间,足够通过整个上郡,然后准备渡河突袭晋阳了。”贾奉无奈的说道,“长安消息封闭,我们到现在只能得到宁夏兵南下,陇西的李天贻,在固原被刘裕全歼,五千凉州兵和五千多的羌族骑兵,被垒砌成京观,堆在了西吉乡。”

李涛打了个寒颤。

刘裕的心狠手辣,令人感到害怕。

“高欢是什么意思?”李涛又问,“他曾经是太子的人,应该熟悉太子麾下各部将。晋阳救不救?”

贾奉沉吟。

李涛也没着急打断,这是一个需要抉择的事情。

因为没人清楚太子究竟有什么盘算。

自打太子出兵堵住潼关之后,关中的信息就很少到他们手中,甚至能到他们手中的讯息,都是太子过滤过一遍的。

这就很被动了。

贾奉快速权衡,越发觉得压力沉重。

对手是太子。

太子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如果是太子,会怎么应对打潼关的事情?

贾奉没有和太子正面接触过,但是却在太子北伐的时候听过他的故事。

柔然南下,兵分三路,突袭军都关(居庸关),雁门关,萧关。

太子则是放弃萧关不管不顾,从辽西走廊绕出去,劫掠战局辽河东打算搞事的高句丽获取粮草,接着依托骑兵快速奔袭。

管你几路来,我只往一路去。

整个长城沿线,全是关东世家在戍守,太子带着突骑就是一把利刃,骚扰袭杀柔然移动的牛羊粮仓。

并且将受控在柔然麾下的鲜卑部落拉拢,越大越大,越打越强,以一己之力逼迫整个柔然动起,随着他在草原上混战。

可以说是运动战和闪电战打得柔然人疲于应对。

再加上他后期还拉拢了高车人,二十几万的高车人随着应昭配合,虽然最终损失惨重,但还是被太子分到了丰满的草场。

所以,如果我是太子,我只需要打一条路就行!

贾奉深吸一口气,对李涛说:“放弃晋中,守住太行八径和长城。太子就算要杀下来,也得先过城防。有这些关隘在,太子的骑兵再厉害,也没办法打穿,这样他引以为傲的闪击战术,就废掉了七成。就算打到了洛阳也不怕,中国于此,西南有商洛群山,东北毗邻大河,世家碉堡无数,只需坚壁清野,我们守住,关中无粮,他撑不住的!而我们还有是大河支援,太子只能被困死在长安。”

“也就是说晋阳不要了?雁门关不要了?就这么看着奴儿军南下?”

李涛龇牙咧嘴,感觉难受:“我们只能被动防守?太子再强,也不可能和整个关东为敌!”

“奴儿军主体是骑兵!就算进入并州又如何?太行山径只要守好,他们想要大股的冲出山西,是绝对不可能的。”

贾奉反驳说道:“而且,我们还可以攻其必救。潼关一旦拿下,配合杨忠控制的武关,形成钳形攻势,对太子屯军的霸上发起进攻。太子一定得救霸上,否则霸上一丢,他连出头之地都没有。”

“钳形攻势?你倒是对太子的文法解读颇多。”李涛闻声吐槽。

武关和潼关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联系,硬是要说联系,或许就是武关和潼关可以同时对霸上发动进攻。

一个从水上,一个从陆上。

倒也像一把钳子钳住霸上。

而霸上是两条路的交点,不管是出潼关还是下武关,霸上一定得守住。

这也是为什么贾奉站在应昭反向思考后,决定利用空间换取时间。

潼关一定得拿下,不拿下他们进不了关中分毫。

所以趁着应昭“兵出”晋阳的时候,让太原王氏依托城池阻挡应昭部曲,给他们换来换家的时间,才是最好的办法。

管你兵分几路,我只管一路去就是了!

“族长!关中飞鹰!”

大营外,一个亲卫驮着一头海东青跑进来,一脸焦急的递上。

正准备说话的贾奉赶紧停下,从亲卫手中的海东青脚底取出信息。

海东青是他们贾家的商队跟扶余人贸易时候弄回来养的,上好的训鹰人能训练他们传信,就是很贵。

贾奉取下竹管里的纸,摊开一看,眉头紧锁。

“发生了什么?”李涛看了一眼扑棱着翅膀,让自己站得舒服的海东青一脸羡慕。

这种帅气的飞鹰,绝对是任何世家武将无法拒绝的诱惑,就跟名表一样。

要是肩上站着一头海东青,那简直就是帅呆了。

贾奉长舒一口气后,一巴掌拍在了桌上:“太子当真是无耻之尤!哪有兵马从上郡出去?分明就是声东击西的恶毒计策!要不是我家姐姐有这一头海东青,只怕我们都被太子骗了!”

“?”李涛傻了一下,赶紧从贾奉手里抢走纸条。

看罢牙齿都忍不住磕磕碰碰,直吸口水。

信上来报,两天前,太子有一千骑突然出现在金城郡,接着一天后从天水出现,并且对各地的关陇世家无防守的碉堡发起冲击。劫掠之后,一把火烧毁契约,并且宣布分田,组织农会等等。

并且有一支跑得比较快,直插陇西,让固守陇西李氏祖宅的贾氏吓了一大跳,连夜放出海东青,问贾奉兵马到哪里了。

综合之上的讯息来看,应昭的军队是从重玄门出去不假,但不是去上郡,而是半路掉头,去抢劫关陇世家的粮草来补充自己。

“差点上当。”贾奉长吁短叹,却也觉得疲惫。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一旦一步走错,那带来的就是连锁反应。

若是放弃进攻潼关,太子就等于能从武关和潼关打出来,到时候洛阳和南阳两处产粮大郡,就等于落在了太子手里,是扁是圆太子有骑兵步卒齐出,中原世家的利益受损,那是不可估量的。

并且太子还能趁机做大做强。

要是太子真的是从上郡杀出来,那并州基本上就是太子的了。

没人有信心在野战中击败太子。

就从现在的已有的信息来看,自己的姐夫也是被忽悠惨了,差点就以为太子会走上郡了。

“那么现在还要放弃并州吗?”

“不重要了。”贾奉摇了摇头对李涛说,“将此信给高欢送去,告诉他晋阳不会有事,太子是声东击西,去抢陇西的粮了。这意味着太子已经没粮了,让他尽快拿下潼关,防止太子狗急跳墙。”

“明白。”李涛看着信,也是无语了好久:“合着我们只是干着急了半天,屁用没有。”

“至少也能看出太子的战略,一旦关陇收集不到足够的粮食,他一定会想办法找更多粮食。”

贾奉沉吟着:“武关和潼关,还是散关?”

“散关?去汉中干什么?难不成入蜀?”李涛呵呵一笑,“汉太祖能成,那是项羽不会做人,不得人心,天下共反。此时的太子就是项羽,入蜀不就等于自投罗网?”

“说得也是。”贾奉也认为太子只能东出,入蜀实在想不到太子有什么办法再杀出来。

毕竟蜀道难,可不是说着玩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