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应晏困局

“!”

群臣震惊。

多少年不曾有动静的候风地动仪真的吐珠了?

应昭真的将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复刻了!

这玩意儿不是失传了吗?

“何处方向?”萧道成赶紧喝问。

新朝初立,结果你搁这来地震,这是指着鼻子骂皇帝不正统呢?

“西南!”丰都赶紧回答。

“西南!!!”

群臣声调高了起来。

“难道是蜀州地崩!”

高潮了!高潮了!

一个个眉飞色舞的眼色,都是无不在祈祷。

“高兴个屁,万一是宁州崩了呢?”长孙道生一盆冷水兜头倒下来。

要是真是宁州地崩,那就完蛋了,宁州年初可是送了一封信上来明确说了,他们是认大统皇帝的。

当然,本朝官员是有灵活道德底线的,钱得到位。

瞬间众官都闭嘴了。

“皇兄曾说,候风地动仪就算有用,但因为路途遥远等缘故,等消息传达,该地震过的都地震完了,朝廷要做的就是赈灾的粮草筹备。”

应晏说道,“随公,请安排人马入蜀侦测,若是蜀地受灾,伺机而动。若是宁州受灾,则令湘州、广州筹措物资赈济。”

“是。”

群臣都拱手,此事就算地震,他们也不能认下来,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国朝威望丧失。

要是崩的不是蜀州而是宁州,应昭再用一点宣传,不就彻底坐实大统朝并无天命吗?

下了朝。

皇宫内,兆泰送来了一封来自洛阳的书信,河东裴氏答应了应玄的赐婚。

是的,应玄还是履行了承诺,给他弄来河东裴氏这个关东世家异端作为盟友。

河东裴氏,大族!

纵观整个魏晋南北朝,这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都有官员出任,门生故吏,子孙绵延,整个中国都有他们的足迹。

自太祖朝开始,接下来百年间,河东裴氏更是主动迁往各地,不断开枝散叶。

现在裴氏祖庙在河东,但分支却有西凉、北疆、辽东、胶东、冀州、并州、豫州、乃至江南的荆、湘、宁、广诸州。

并且各个地方的分堂里头,都有人在担任地方主官。

这一个家族,可以说就是一群砖头堆起来的墙,崔淼对这个家族都没什么办法能应对。

毕竟他们又多又强,关系网络更是千丝万缕,甚至如果愿意,河东裴氏能自成一系,只要跟应晏合作掌握大义,就能跟关东世家直接分庭抗礼。

拉他们进来,无非就是助应晏能安稳做皇帝,然后继续跟应昭争,失败了也能当保命符。

当然代价很可能河东裴氏举族消失。

反正横竖应氏都会存在,应玄做完最后的赐婚的事情后,又命人送了一封信给应昭催婚去了。

这个太上皇的,他是真的放开去当了,以前的谨小慎微,完全就不搭噶了。

世家也不敢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毕竟他俩儿子,一个能打,一个能扛,没一个简单的。

虽然太子比较叛逆,但智商也在线,要是他这个太上皇莫名其妙驾崩,绝对能当世家的罪状的。

至于信应昭会不会收到他就不管了,反正一个月去一封蜀州长安,让俩儿子都克制,千万不要做出同室操戈的事情。

把无奈的慈父角色演好,后半辈子留一个好名声,就是他接下来的追求了。

“陛下,萧先生来了。”外边,有人上来传达。

萧道成,正三品太子少师,官拜吏部尚书。

应晏登基之后,潜邸能拿得出手的其实就一个萧道成,不过他自己现在也在慢慢的培养手下。

萧道成也知道,两人保持着该有的默契。

毕竟现在的崔淼和李天赐,一个虞国公,一个随国公,虽然在历史上都只是小国的国号,但封公一事,自开国之后就少了,甚至很连侯爵都给的少。

应昭拿下北疆,手下就一个刘裕被册封为将军,要爵位?想都别想!

世家为了打压一切敌人,完全就是不遗余力,一个爵位都不给。

但现在一次蹦跶出了两个公爵,一堆侯爵,就连高欢都被册封为太原县子,让他领兵去了南阳。

“先生此来正好,父皇来信,赐婚裴氏。”

应晏将文书递给萧道成过目。

萧道成看罢之后恭喜道:“太上皇果然属意陛下,他日成婚之后,裴氏基业,定然能为陛下所用。”

“话虽如此,但于大局无用。南阳的事情还在争吵,高欢帐下的段韶,有一位辽宁镇的事情牵扯,以至于他在南阳寸步难行。而皇兄已经让人打到了夷陵,速度之快,令人发指!”

应晏皱眉说。

应昭的速度很快,或者说谁也没想到他会选择走长江突袭夷陵,现在宜昌郡陷落,荆州方向吓得都要铁索封江了。

“南阳郡的事情陛下勿忧,今日地崩消息传来,定然会促使两大世家放下成见,优先对付南阳。”

萧道成解释道:“如果蜀州地崩,蜀王定然受灾,需要赈济的事情颇多,一时半刻出不来蜀地。倘若是宁州地崩,那么蜀王很可能会立刻出兵南下,到时候也顾不得南阳郡的事情。”

南阳世家是商量好了要灭,不然长安朝廷可没钱运转了。

结果借口都找好了,不知哪路人才突然被南阳郡走通了消息,南阳世家赶紧跑来认爹抱大腿,反正一副只要你们关陇和关东一家护住我不死,我就给你们上贡。

虽然南阳世家崩了点,可是地理位置真的重要,这里有铜有铁有黄金,富甲天下啊!

关陇这边眼馋,关东那边也不可能放过。

而且他们都要脸,逼得不应昭能翻脸不认人。

灭了南阳世家利弊各一半,但如果能收到麾下,那就是真的赚。

他们不想挨骂名,就选择了拖延。

“朝中的效率……如果再这么下去,不用皇兄来,咱们自己就先死于内耗了。”摇了摇头,应晏忍不住感慨着。

“因此,臣给陛下带来破局的办法了。”

萧道成温和的说道:“陛下可还记得杨忠?”

“自然,他不是呆在天牢吗?每日研习大同书,吃喝用度都有自家送达,好不自在。”

应晏倒是对杨忠没啥不满,唯独这看大同书就不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研习《大同书》,好处自然也有,眼下东西南北各种事情,咱们也无法看顾过来。杨忠历任州郡,也有兵事。高欢慑于关东世家威胁,不敢轻举妄动。但杨忠则不然,他是个敢任事之人。陛下,廷尉空虚,需要干臣添补。”

萧道成话音一落,应晏忍不住笑道:“对!差点忘了。既然要动世家,岂能让世家专美于前?杨忠已经戴罪,就让他任廷尉将军,重拾汉武廷尉威名吧!”

“陛下英明!不过地崩之事,还要挂心,只是不止何处崩塌了。”

“……”应晏长舒一口气,“皇兄应该能有应对吧。他从来不信什么神神鬼鬼,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扯淡。真羡慕他有一往无前的信心,仿佛他决定的都是对的一样。”

“陛下也很厉害。”萧道成劝慰道,“朝中有国贼,凡是多借势而为。”

萧道成和应晏一对,都没有多少实力,所以想要从两大世家集团中渔利,就得想办法将花销弄出来。

他们没有应昭那么强硬,因此只能苟着。

那么搅浑南阳郡和灭了江南世家之后的分赃大会,就是他们渔利的机会。

奈何两个世家集团的领袖都是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让他们两个小辈,一时间无从下手。

应昭都打到了宜昌郡,高欢呆在南阳郡啥也不敢做。就非得看到应昭拿下整个江南,他们才肯甘心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