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措手不及

按着叶珏最初的说法,只要这些北戎战俘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尽数告知焱军将士,便可求得一条生路。不仅如此,叶珏适才话语之中,还曾透露出想要抬举这些战俘的意思,然而当彼等将北戎国此时在北宁郡一线的部署大致说明以后,叶珏却决定将战俘尽数杀死,这实在是让彼等措手不及。

奈何这些北戎将士方才手持兵刃、纵马厮杀之时,尚不是叶珏等人对手,如今绳索临身、手无寸铁,纵然是有心重行相搏,又安能如愿以偿?

一时间,焱军将士手中刀光如雪,而北戎战俘之血各自涌溅,甚者有如匹练,自腔子高喷数尺。

叶珏终究还是没有亲自下手,只是握着自己的佩刀,站在一旁,看着自己麾下将士几乎是在顷刻之间便将这数十人屠戮殆尽。

相对而言,此令既出,倒是原属慕容氏族的那些兵士的动作更快些,下手也远比其他人更加狠辣直接。毕竟北戎国中风俗不同于焱朝,并无杀降不祥一说,况他们心中想着自己的族人此前便曾经被北戎乱军劫掠杀戮,自然胸中无块垒郁结。

然而叶珏此前虽是多曾亲历战阵,却从未有如此经历,眼中看着这数十战俘血流满地、尸横当场,耳中还回荡着他们临死之时那如同野兽一般的绝望嚎叫,心中仿佛是压了一块千斤大石一般。

不过当此之时,叶珏作此决定,也是事出有因,毕竟他已独领一军,又是孤军在外,深入敌境,若是稍有不慎,自己麾下这数千人马,便会如江堤毁于蚁穴,到时的伤亡又何止这区区数十条性命?

虽是心下颇有不忍,但想到兵家之事,从来便是你死我活,若是此刻叶珏对这些北戎战俘宽纵,便是对自己所部将士来日的生死不负责任了。

是时叶珏微闭双目,半晌无言,过了良久方才缓缓吐气开声道:“国事从来千钧重,头颅自古一掷轻。很多人当初都曾说过:‘杀俘者不能得以长久’,但若果然如此,我还是希望罪责归于叶珏自己,而非麾下的诸位将士。”

听闻他如此说,四周的焱军将士纷纷围拢上前道:“少将军自临阵以来,从来都是与我等同甘共苦,视我等如手足。倘若此举果然招致天谴,那也应当是咱们共同当之,岂有让少将军一人承担之理?”

原属北戎的慕容追等人甚至说道:“若说有罪,他们才是罪人!我等本是北戎之民,所以内附秦王者,皆因他们军中将士不行仁义,大肆劫杀,否则谁又愿意放着好生生的日子不过,颠沛流离,亲朋散落?少将军今日之令,也算是为我等报仇雪恨啦!”

但是无论这些将士如何劝解,叶珏始终还是心思沉重,自己此生头一次独领一军,便有这等杀俘之举,其中心理上的压力也确是让他措手不及,一时之间难以言说。

而在此时有措手不及之感的,除了叶珏之外,还有同样身为焱军前锋主将之一的陈子云。

当日焱军分路出发,陈子云所部数千人马当先而起,沿着大路向北宁郡一线而行,而走上这一条道路,却要比叶珏所部的驱驰山野、迂回进取要舒服得多。

更兼如今陈子云所部身后便是秦王等人统辖的大军主力,二者相隔不过一日路程,纵然当真在路上遇到些突发事件,也可安心固守待援,等待主力到来再一同反击。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这一支先锋部队中上至主将,下至士卒,此时都是心中怡然不惧,颇有些不将北戎之敌放在心上的意思。而陈子云自问深通韬略,善晓兵机,往日与他人推演之时,自己从未输过,如今又有大军可为援应,心中自然更是安然。

只是他此时统率的这一支兵马,论及各人单兵素质,却是远不如叶珏所部多是沙场上打出来的精锐勇士,所行之路虽然相对平坦,但他们的速度却要远远不如叶珏麾下将士们了。

陈子云心中也想过要整肃军纪、让麾下将士加快行军速度,以期早些抵达北宁郡城之下,也好教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若是还能立下功勋,他日回到帝都,在太子面前自然也好博得进身之阶。

可如今自己麾下将士多是太子由各地厢军之中选拔抽调而出,本就不是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况他们能力有限,即便陈子云当真拿着鞭子去抽,行进速度只怕也快不了多少。更兼他们也知陈子云生来文弱,如今能勉为其力,坐在马上随众而行都算难能,每当其传令让诸人加快脚步之时,总是有些老兵油子不肯全力奔袭,反而多有故意放缓之行。

一来二去,陈子云也发现自己的催促效用不大,甚至还有越催越慢的情况出现,而面对如此之状,莫说他手无缚鸡之力,即便他真有拔山举鼎之能,也不能亲手将自己麾下这么多将士全然杀个干净,再自行重新招募数千勇士。

就这样,陈子云所部虽与叶珏所部在同一天自暨阳出发,可当叶珏所部已然潜伏在密林之中时,陈子云所部却算来只走了不到二百里路。

虽然生来孱弱,但是在陈子云的心中,却也有统帅千军万马之志、呼**兵锐士之愿,否则他也不会在兵法韬略上投入颇多精力。可是面对如今境况,却也着实让陈子云感到措手不及,在他的心中,为将者令出如山,麾下诸人自当应声而动,心悦诚服,可如今自己所部将士却是往往将自己的号令置若罔闻。

这一段北进之路说来并不算太长,可是在此时的陈子云心中,这样一条较为平坦的通途,却是要长过自己此生所走过的任何一条道路。

而秦王顾霄霆等人似是事先便已经料定,陈子云所部行军绝不会有叶珏所部那般速度,出兵数日,从来只是随着先锋军的步伐亦步亦趋,也从来不发令催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