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黄巾乱起

他没有因为李暮说出的话而感到意外,因为他和十常侍的恩怨,算不得什么秘密。

“王大人的想法没有错,十常侍确实是诸多混乱的根源!”

李暮这句话只回应了一半,其实他只肯定了前半句,后半句他却不能说。

十常侍固然是诸多混乱的根源,但若没有他们的帮助,皇权与士族之间的微妙平衡也将被打破。

要知道,十常侍可不是十个太监那么简单,他们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若是失去了他们,皇帝必将无法再压制士族,天下很可能会更早地陷入动乱。

虽然这些都是早晚的事。

“那么你想说的又是什么?”卢植听出李暮话中有话,突然对他想说什么,有了一丝兴致。

见便宜老丈人发问,李暮振作起精神道:“十常侍虽然要除,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却是民乱,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令我大汉一蹶不振!”

王允听后有些不悦,反驳道:“你这是危言耸听!我大汉兵强马壮,即使有民乱,也能够很快平定,些许民乱,怎么可能伤及我大汉根本?”

王允说这话是有根据的,这些年大汉哪年没有动乱?但是每次都能够很快平定,这些农民造成不了多大影响。

李暮也不辩驳,只是问道:“二位大人可听说过太平道?”

王允卢植皆点头,表示自己听过。

李暮续道:“据我所知,太平道以符水治病为由行走四方,大量吸收教众,如今太平道教众遍布八州,已经有数十万之众。”

“这些人一旦失去控制,二位大人觉得会如何?”

卢植听后眉头一皱陷入沉思,王允却不认同李暮的说法。

“这太平道我也了解,朝廷并未禁止,其教义多导人向善,教众出行皆被服纯黄,不将尺兵,连朝廷中也有不少信奉者,丝毫看不出他们有任何反意,你何以说他们会造成民乱?”

李暮肃然道:“王大人,有没有反意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您说了算。”

“近年来天灾不断,各地皆受灾严重。”

“然而更甚于天灾的却是人祸,朝廷缕缕赈灾不力,赈灾物资经过层层盘剥,到灾民手中早已所剩无几,百姓不得已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朝廷虽然兵强马壮,但是精锐大部分都用来防备鲜卑、匈奴、羌胡等外族。”

“此时的情况,若太平道振臂一呼,您觉得以他们如今的威望,后果会如何?”

卢植面色微变,看向李暮的眼神十分诧异,想不到这少年郎年纪轻轻,居然能有如此见识。

王允却听得眉头紧锁,虽然觉得李暮的话有些道理,但他心底却还是不愿意相信。

二人有了心事,都没有了再继续聊的兴致。

李暮也识趣,知道现在多说无益,便向二人拱手告辞。

其实他刚才所说的话仍然有所保留,在他心中,世家门阀才是大汉真正的心腹大患。

只是卢植和王允都是世家出身,他当然不能自找没趣,当着和尚骂秃驴。

李暮离开后,王允和卢植就着小酒继续深谈。

王允心绪不宁,忍不住将李暮的话细品一番,觉得其中不免有些夸大其词,暗道自己何必在意一个少年人的妄语。

见卢植还在沉思,不由笑道:“少年人为博出位,危言耸听,子干不会将他的话当真吧?”

卢植将杯中酒饮尽,叹道:“我倒希望他说错了!”

他与王允不同,王允虽然受宦官陷害,几度身陷囹圄,出来后却一直身居高位,无法切身体会民间疾苦。

但他却因早年辞官回乡,所以深入地方,知道底层百姓的不易。

李暮的话在王允看来是夸大,在他看来却说得很委婉了,民间乱象已生,真实的景象只会比李暮口中所说的更为糟糕!

王允见卢植这样说,不由惊讶道:“子干真的将他的话当真了?”

卢植正想回答,王允的仆人突然送来一封信件。

“大人,朝廷急件。”

王允一惊,赶忙将信件拿过来细看。

只是他越看却越心凉,待看到最后时,额头已经布满细汗。

他将信递给卢植,不可思议道:“还真让那小子说中了,太平道意欲谋反,暗中聚集数十万众,正打算进攻京师,朝廷招你我速回。”

卢植将信细看一遍,震惊之余,也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子师,情况紧急,你我现在便连夜启程回京吧?”

“好!我这便去准备!”王允回道。

二人各自回去交代下人收拾行李。

厢房内,下人正忙着收拾东西。

卢植将小蝶唤来,问道:“嫣儿呢?怎么不见她人?”

小蝶回道:“老爷,小姐刚刚练完剑,正在沐浴。”

卢植听后皱眉,吩咐道:“快去让她快些,我们要准备启程了。”

小蝶不敢多问,赶忙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卢植不知想到什么,忽然将她叫住。

“算了!不用去叫她了!”

随后他转过身,向站在身后的侍卫道:“啊大,你留下来护卫小姐安全,其他人即刻启程!”

侍卫有些犹豫。

“大人,您不打算带小姐走吗?我离开了,您怎么办?”

卢植摆摆手道:“放心,只是将你留下,阿二他们还是随我一道走,况且这次我是和王大人一起,路上相互照应,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阿大还想再说,卢植再度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他之所以将女儿留下,自然不是因为不愿多等片刻。

卢嫣私定终身的事,他这个父亲或许可以理解,但家族必定会强烈反对,这时候若带卢嫣回去,必然会让她面临极大压力。

而且,太平道的目标是京师,这一路上很可能不太平,不如让女儿待在西华,应该还能安全一点。

将一切交代好,卢植便向朱震辞行。

一行人来到城外,王允见卢植没有带上女儿,有些疑惑。

“子干,为何不见嫣儿?”

卢植将想法告知,王允这才了然。

队伍正欲起行,杜崇忽然赶来询问。

“老师,师妹不回京师吗?”

“嗯!嫣儿不跟我们一起走!”卢植点点头。

听到卢植的回答,杜崇犹豫了片刻。

随后咬咬牙,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也留下,请老师赎罪,弟子不能侍奉左右了!”

话毕,杜崇带着随从转身回到西华。

卢植知他这人意志坚决,一旦做决定,便不会随意更改。

只能看着他的背影叹道。

“哎!痴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