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送别

武陵城东十里,有一座建于前朝的白柳亭。

这亭子不大,建筑不奇,唯独七棵灰白色的怪异柳树长在这里。

刚入秋半月,这些柳树刚才那个春夏的繁茂中沉寂下来,满树的枝条却已被人们折去了泰半。

尤其是今日,九月十六日,原武陵太守严匀因功升迁,启程入京面圣。

前来送行的武陵官佐、名士显绅把其中一棵白柳的枝条折了个干净。

两三百人前来相送,俱是华服锦袍,而严匀却一反常态的穿了身箭袖,与四五个伴当都骑了马,只带了五六个包裹,从此刻就能看出严匀骨子里的一些东西。

倒是没人怀疑严匀在作秀。

概因六年前,严匀上任时竟是单人单骑从长安龙京(非今长安)一路直入武陵。

张哲混在送行的人群里,与一群所谓的“武陵才子”站在一处。满耳朵都是人们对这位严太守在过去六年里作为的议论。

严匀当年上任三个月,就将好友孙光耀扶上了同知的位置,半年后本郡通判被严匀拿住痛脚,从此对严匀的决定一律采取了弃权的举措。

最为惊艳的是就是上任满一年时间,严匀就逼得宋家老太爷从武陵市舶司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换上了宋家的老二。

而且最让人称奇的是,严匀从那时起居然开始遮掩了自己的锋芒,太守府大部分事务全部转交到了同知衙门来处理。

之后五年,严太守潜行在渊,故意将府衙常平仓事都慢慢放到了宋家手中,引得宋家一次次的突破胆量的底限,并将本省最大的政敌邵转运也拉入了宋家的“生意”里。

一朝收网,不但将宋家连根拔起,就连省道也完全落入了他这一派的掌控。

张哲正听得起劲,忽然听前方亭中有人在喊。

“张信之可来了?且上前来!”

白柳亭高出地面四尺,亭中几人张哲早已看清,正是严匀、孙耀、高徒林和本郡通判。

而出声呼唤他的,正是所有学子的管理者,高学判。

这大约就是要他送上一首送别诗了,张哲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上前,与几位郡中高官稽首为礼。

果不其然,只听高学判笑道:“吾郡之内,这张信之的文采最是不凡,来来来,今日吾等惜别严太守,汝且做一首好的来。”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客气。

可张哲和身后的“才子”们,个个都没脾气。

高徒林养气四十年,有大儒之望,整个云梦南道儒名当在前三之类,况且他手里还攥着本郡士子的前途和名声。

故而就算是再傲气的士子,在高徒林的呼喝下也不敢枉然造次。

当然这说的只是士子!

新上任的本郡孙太守,却不在此列。

“且慢!”孙光显出手一拦,笑着看向了严匀,“今日我武陵才子来了七八位,想必都有佳作在身。依我之见,不如都送与子衡兄壮行,如何?”

高徒林不以为然的摇摇头,心道: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说到底,这诗词还是要看张信之的。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