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江彪

张哲看到太常寺送来的襕衫之后也觉得有趣,因为在另一个时空里,这种服饰出现在唐代。可在这个时空,这种服饰居然也出现了,还盛行了四百多年。

宋代的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监监生和州县生都有穿戴这种服饰的习惯。

而在大郑,这种服饰只有通过了会试的贡生可以穿戴,与张哲原时空不同的是,宋人明人穿襕衫时佩戴的是深色的布帽,而大郑贡生则是戴冠,从三寸高的进学冠改成了半尺高的进贤冠。

襕衫穿在身上,白布宽袖加上深色的边幅,让男子显得很是白皙和文雅。

于张哲来说则有些废腰,他低着头弯着腰坚持了足足半柱香的功夫。被白鹭和白莺搀扶着、小踮着脚的孟小婉才亲手给他戴好了进贤冠。4

今天是九月二十二日,正是殿试之日。

张哲穿戴好服饰,为了防止殿试期间想要小溺,只简单吃了一些干燥的食物,在微黯的天色下,张哲与江上央、霍炳成一起徒步向礼天门的方向走去。

礼天门位于皇城东南,属于宫城的一部分,门后就是文华殿和宫中文庙。

竹池小苑距离皇城不算太远,大约有五六里地,一路上全是一体步行大袖飘飘的襕衫白影在向礼天门方向聚集。

会试之前,诸生赶赴考场使用何等载具都自随意。而殿试却是必须依照朝廷法度,众贡生都需要遵守官员赴朝的规矩,按品级乘轿坐车。而按大郑朝制,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贡生必为进士,实际上已经有了官员的身份,只差殿试这最后一道手续而已,这是几百年来的俗例。贡生步行赴试,这其实还是朝廷对贡生们的一种认可和恩典。

在朝廷的档案里,给所有进士出身的人都会记载有一条:某某于xx年参与进士朝。这是属于进士出身官员的荣耀,在他们参与殿试的那一日,朝廷认可他们作为官员完成了三项成就:第一次面圣、天子门生、参与了五品官员才有资格加入的朝会。

所以如今大郑朝堂上,绝大部分高官都是进士出身,这是进士群体的先天优势。

今科一共录取了一百单三人的贡生,来到偌大的礼天门广场之后,张哲才发现这百多人看上去比之贡院门口的场景不知稀疏了多少倍。

一路开挂的张哲这才唏嘘了几声,他也终于认识到了科举之难,可能很多人苦读一辈子都来不到这里。

礼天门前,有三十六员穿着厚重金甲的卫士,挺胸腆肚的扶刀而立。又有十多个太常寺和礼部的官吏在贡生们之中穿来穿去,指挥着贡生们按名次站好。

张哲被安排在了第一个,他的身后是来自河内道麻城郡的名士李昭风,今年二十九岁,听说他是今科墨义卷唯二全对中的另一个。

对于站前自己身前的这位十九岁未及弱冠的年轻人,李昭风也是满腹的唏嘘。他自认为苦读这些年,直到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后才出山参考。在会试之前,他也是连中三元,可惜这一科竟遇上了千载不出的一个妖孽。

对于张信之站在自己的前面,李昭风倒也很服气,张信之的那几篇会试文章堪称流世之作,他自认若是的不经几十年的沉淀,他还达不到那个境地。

可当他抬头看向巍峨的礼天门和门后高崇的文华殿时,眼中却露出了极度的自信。殿试,文采可不是占据第一的东西,文章合乎圣心,得乎帝意,才是真正的状元。

与这位张信之争状元,李昭风只是想想都觉得兴奋到了极点。

反观之,张哲的脸色则很是平静。对于状元他还真的没什么把握,他也知道殿试文章只有最符合皇帝心意的才能夺魁。只看唐宋八大家中,没有一个人是状元出身,便知殿试与才学的关系不是太大。

本时空的殿试倒是有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入礼天门的时间每年都不大一样,钦天监会根据每年的气候不同,推算太阳出现的时间。当第一缕阳光照到礼天门上的时候,礼官便会打开大门,放贡生们入内。

当那一轮太阳完全跳出了地平线,光芒笼罩住了礼天门。

礼官长长的大叫了一声:“诸贡生入朝参试~!”

轰然声中,八名金甲武士推开了巨大的礼天门,一座红白为体的偌大宫殿出现在了张哲的视线内。这便是文华殿,科考的终焉之地。

张哲如同一条白色大蛇的头颅,随着礼官第一个迈步进入了礼天门内,身后每隔三尺就有一位白衣贡生跟上,如同一条盘踞的长蛇开始前行。

文华殿前有二十八阶,对应天上二十八宿。这里有个讲究,最后一级叫做文曲台。

文华殿是一个重楼单体大殿设计,檐分三层,白墙红柱和金黄色的琉璃瓦。

第一层飞檐高约两丈,第二层在二丈八,第三层在三丈六,所有檐窗殿门都被打开。只有背北朝南的那一面设有游龙雕壁,三丈阔的卧龙阶高有一尺,阶上设有一座龙案和九龙椅。

大殿之中,整齐的排列着五列书案,案前设有一个绣墩,书案上笔墨纸张齐全。

在卧龙阶的左近,站立着三位老臣。

进殿之后的张哲微微低下了头,按照昨日到他家教导礼仪官员的介绍,这三位便是当今朝中的三位辅臣,首辅孙格正、次辅李大年和季辅顾凿。

张哲打听过这几位的履历,首辅孙格正比当今陛下小两岁,早年是榜眼出身,性格坚毅,沉浮官场数十年,是一等一的才智之辈,青云阁大学士,在首辅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十年之久。

次辅李大年比陛下还要大三岁,只是三甲出身,因边功而为京官,履职兵部和刑部,七年前以刑部尚书晋为朝阳阁大学士,为次辅。

最后的季辅顾凿虽是二甲出身,但却是当今陛下的潜邸属官。但凡朝中有什么重要职位缺了人,都是由他暂时顶上,几十年下来都少有错漏,人送外号“顾琉璃”。三年前才从兵部尚书的职位上晋为南湘阁大学士,是首辅和次辅之间的调和人。

而离龙座稍远一点的两个人,应该就是礼部尚书与太常寺卿了。

张哲不敢多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的由礼官引到了第一排最左首的书案前站立。他的身后正好就是第六名江上央的位置,而霍炳成的位置,不用想肯定是最后一排最后一个。

待诸生站好,首辅孙格正出列清清嗓子,一个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诸位贡生,且对龙座行礼吧。”

包括张哲在内的所有贡生都楞了一下,龙座上并没有人啊?

张哲反应最快,立即带头跪倒,三跪九叩,口称万岁,心里却在暗骂:就当上坟了。1

三呼完毕,有内官笑着上前:“圣安,诸生请起。”

只见这内官一挥手,一群小太监涌出来,利落的将九龙座与九尺龙案搬走。不一时又抬着一个八龙璃盘椅和八尺案设在了原来的位置。

张哲微微抬眼看了那椅子一眼,却是银身金边,似乎是太子的位置?

按制,太子代替陛下殿试不应该是在锦绣宫么?张哲刚压下了心中的疑虑,就听见几个人走进了文华殿,三位首辅带头上前迎接,口称“太子”,张哲正犹豫要不要见礼时,之前那个内官高声宣起了旨意来。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