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黑石

丁贤创业后进行的金融投资,还没有失手先例。

如今丁贤打定主意要进入某一个新行业,应该是意味着这个行业有利可图。

包玉港与李嘉成心里起疑,丁贤冒着风险去原油市场做投机,是不是调查到了什么内幕局势?

两人沉吟一会儿。

包玉港问道:“这次华记黄埔与长江实业购入九龙仓资产,支付超过十五亿港币现金,阿贤你可以分到4.7亿港币,将近一亿美金了,你准备全部投入原油市场吗?”

这4.7亿港币到底是什么钱?

其实还是丁贤自己的资金。

华记黄埔的11.8亿港币扩股融资,丁贤为了确保自己的股份不被稀释,认购了其中的8.01亿,因此扩股结束后,他个人持有的华记黄埔股份仍旧是67.9%。

他让资金在股市上转一圈,其中3.3亿注入华记黄埔,另外4.7亿又以分红形式转回他口袋里。

当初包丁李公司集结52.2亿港币对置地发起收购要约,等要约结束后,退还丁贤18.1亿。

他调集8.01亿认购新股,经过这一轮资金流转,目前丁贤可以使用的现金流还剩下14.8亿港币。

全部都是闲资。

丁贤回答包玉港:“原油市场行情起伏较大,投资额度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

如果丁贤展开实质的原油期货投资,他有可能把闲散的14.8亿港币全部投入原油市场。

包玉港与李嘉成不清楚丁贤的想法,却都不愿意中断与丁贤的合营关系。

须知金融与地产都不是丁贤的主业,电子科技才是,和丁贤保持长期的资本往来,能够扩展极大的合作空间。

所以这次的原油投资,包玉港与李嘉成宁肯冒一些风险,也决定参与进来。

考虑到这里,包玉港说:“我在包丁李公司留存了一笔资金,阿贤你可以随时调用这笔钱,我不会对你的投资做任何干涉。”

“股份呢?”

“仍旧按照出资比例来计算。”

“我觉得不合适。”

“那你认为怎么样配股才合适?不妨讲出来,咱们商量一下。”

丁贤投资原油期货,这是他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的第一步。

作为一位华商,丁贤不打算单打独斗,他计划拉拢一批华商盟友,并把盟友们的资本力量集中起来,为他所用。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广结外援,全球各地都有华商身影,如果能把他们的资本团结起来,这股力量将非常强大。

二是分散风险,丁贤作为穿越者,虽然他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他只能记住少数经济事件,所以他的投资不可能永远盈利,如果将来遭遇了亏损,不用自己承担。

这次丁贤进入原油市场,他的盟友人选并不是包玉港与李嘉成,但如果两人坚决愿意合作,丁贤也不会排斥。

不过在利润的分配上,丁贤要提出一个新方案。

他说:“如果包生你想注资,那么包丁李公司要变成私募基金,分红按照你的认购额来进行,我作为基金管理人,拥有最大限度的投资自由,可以不受约束在金融市场上实施任何交易,我操盘越好,你赚的越多,我投资失败,你自负盈亏。”

私募基金的特点是高隐蔽性与高回报率,使用杠杆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利润往往优厚的很,但投资信息不对外披露。

因为缺少约束,导致投资灵活性高,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能够进行所有类别的投机行为,甚至是去狙击一个国家的货币,代表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这种基金不赚则已,一旦盈利,必定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