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民族英雄!

“不了,主持前辈,是你高看我了。”

周阳不想和这个老和尚继续聊天,直觉告诉他,这光头嘴里说出的话没有一句是真实的,全部是在临场做戏。。

让周阳真正起疑心的,是赵江山讲的那段故事。

四十年前,一只武装队伍,为了从日本手里拯救国宝瓷器,将这批秘色瓷连同赝品一起放入了马家庙。

周阳好歹也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前世好歹也是b站资深用户,干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

“40年前,胡海省哪还有日本兵,真把我当傻子?”

如果是误会,那么,赵江山为何一口咬定是四十年前,另外,老和尚今年至少有七十岁,当年那些事情,他作为亲历者,印象尤为深刻,又怎会犯这等记忆错误?

这便是周阳发现的致命漏洞。

他并没有选择当面质疑,而是假装未曾察觉的模样。

“主持前辈,你认识一个叫赵百川的人吗?”

周阳隐隐觉得,赵百川和赵江山之间应该有关系才对。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他前世在马家山博物馆,看到过赵百川的墓碑,虽没有目睹过真人,但事实证明,马家庙的确有这么个人,赵江山作为和其同时期,并且是同单位的人,会有交集。

其次,赵江山,赵百川,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有共同特征。

“不会是兄弟吧?”周阳猜测。

“你怎么知道我师弟的俗名?”赵江山显得很淡定,反过来询问周阳。

周阳暗道果然。

是师兄弟关系。

从赵德柱那德行来看,下梁不正上梁歪,你们这当舅舅的也有责任,奈何你和赵百川又是师兄弟。

赵百川人不错,墓志铭对他的话大多是褒奖感激,从后人的态度能够揣测其身前的品质。

周阳顺其自然:“百川前辈,为什么不曾见到呢?”

周阳早就扫视过马家庙,虽然还未曾去过后山,可从这庙里的摆设以及用具来看,只有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从山下村民的口中,也未曾听说赵百川此人。

“我那师弟失踪了。”

主持的记忆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很久以前,只听他道:“我和他本都是被弃养的孤儿,机缘巧合被老主持收留,并长大成人,后来,又顺其自然成为了马家庙的和尚,由老主持亲自剃发。”

“我在他之前剃发,所以是师兄。”

“我二人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出身一样,经历相同,所以胜似亲兄弟,无论是研讨佛法,化缘求斋,亦或是练武强身,都形影不离。”

“但师弟就这样消失不见。”

周阳点头:“可惜了。”

“你那师弟的成就倒是不低。”周阳想起墓志铭上的记载,想听听这个师兄如何评价自己的师弟。

主持赵江山点头,赞同道:“师弟的天赋的确超乎常人,我们同代十人中,就数他最为聪慧。”

“背诵佛法,我们往往要五天时间,他只要一天就能够复述。”

“师弟的领悟力也很强,经常帮助师傅分担,给我们讲解佛法精髓,深得师傅喜爱。”

“另外,师弟慈悲为怀,但行好事,受到方圆乡亲邻里的尊敬,在战争时期,有日本兵抓走师弟,询问瓷器下落,可师弟拒不招认,日本兵投鼠忌器,害怕彻底损失这批宝物,又将师弟放还,可我们都知道,师弟之所以能活着回来,靠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被抓去的都死了,只有他活着回来。”

“他讲的佛法,深入浅出,打动了日兵当中的军官。”

那时候的日兵并不善良,骨子里流淌着征服的欲望,不可能因为民怨而低头,之所以放走赵百川,是因为他在佛法方面的深厚造诣。

日本对佛法的崇敬,源自于华夏,虽然近代这种情况改写,但历史不可改变。

“说到这我倒是想起来了,那批瓷器抵达马家庙的确切时间,应该是五十年前,年纪大了不中用,时间都记错了。”赵江山改口。

听到这,周阳释怀,自己一开始认为的致命破绽,其实是对方记忆错误,完全是误会。

五十年前,1940年,那事情就说得过去了。

那时候胡海省,的确有日本人的踪影。

周阳有点愧疚,搞不清楚自己今天为什么疑神疑鬼。

一个老人,还是和尚,无欲无求,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周阳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主持前辈,你师弟是个传奇人物,能带我去瞻仰他的墓吗?”

“你们师兄弟为这批瓷器付出了太多,守护了半个世纪,我不能做什么保证,但会竭尽全力助你保住秘色瓷。”

周阳突然间感觉==肃然起敬。

这间老庙,本来早就走到了寿命的尽头,应该倒塌,成为灰烬。

之所以现在还存在着,是因为庙中的人,以及他们肩上背负的任务。

为了保住华夏的瑰宝。

这种精神值得称道!

尽管周阳所受的价值观教育并不多,却也被这师兄弟二人的行为所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人物的缩影,华夏的辉煌历史,才不至于成为别人的历史。

“主持前辈,晚辈敬仰至极!”周阳行礼,发自内心道。

“言重了。”

“师弟的墓,就在后山,可当务之急,还是先替我辨认瓷器,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全凭一口气吊着,只求能活着看到这些东西交到国家手上。”

周阳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

明明知道瓷器很珍贵,就连侵略者都想要染指,这位主持却一心一意想着把东西上交,没有一点私心。

这得多么优秀的品质!

“不应该只给赵百川立碑,还应该给赵江山立个碑,你们都是民族英雄!”

周阳毫不犹豫,答应道:“主持,走,我们去鉴定!”

赵江山淡淡一笑,提上茶壶,端者周阳的杯子,跟了上去。

周阳来到大殿,从桌子底下取出那三只真正的秘色瓷,以及那只唐代香囊,道:“据我判断,这就是真品。”

赵江山见到周阳如此神速,指着门后面大批一模一样的绿磁盘瓷碗,道:“你再看看那些,都长得一样,慢慢鉴定,不要出错为好。”

周阳点头,于殿内查看所有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