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设宴

“末将尚可喜、金声桓奉东江黄总镇之命率本部两千人特来协助剿贼!”

在登州水城的码头李信见到了东江总兵黄龙派来的援军,原本应该是李信先前往东江与他们联合出兵的,但是李信却自己先出兵了。

这让后来得到消息的东江总兵黄龙很是不爽,他故意以东江镇有叛军余党还需镇压的名义拖延了几天才命手下两个心腹率部来援。

可是当他们赶到登州外海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李信早已经拿下了登州水城以及府城,这让领兵前来的尚可喜、金声桓二人都大为吃惊同时对李信所部的战斗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信在听到二人的名字之后也大吃一惊,没想到又见到两位南明时期的著名人物。同时李信心里也一阵无语,自己这个招惹汉奸的体质换了地方还是没变啊,到哪里都能遇到著名汉奸。

其实这是幸存者偏差罢了,正因为他们当了汉奸在史书留名李信才认识他们,要是不知名的人物李信也不认识呀。再说了现在的尚可喜可是赤胆忠心的大忠臣。

尚可喜祖籍河北衡水,后来他的祖父到辽东为官全家迁往了辽东海州(辽宁海城),努尔哈赤攻克沈阳的时候他母亲死于战乱,而尚可喜则与父亲尚学礼从军报仇。

后来尚学礼成为毛文龙部将与后金血战战死,毛文龙边将尚可喜收为义子提拔为游击将军。在原本时空里尚可喜的哥哥尚可义、尚可进还有尚可喜的妻妾等都在旅顺随着东江总兵黄龙英勇殉国。

尚可喜则因为帮助黄龙稳定东江镇得罪了东江实力派沈世奎,在黄龙死后受到排挤最终投奔了家国的仇人皇太极。可以说尚可喜一人投敌将整个家族的忠义之名损毁殆尽。

如果说一开始尚可喜投敌还是被迫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后来却做了满清的一条好狗拼命镇压各路反清力量,更是在后来犯下了灭绝人性的广州大屠杀罪行。

如果说其他汉奸如金声桓等人还因为不满满清的歧视有血性造反的话,尚可喜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奴才。他不但在镇守广东之后在新会吃人抵御李定国,并且在被康麻子革除王爵之后都不愿意反叛。

最终他的儿子尚之信忍不了父亲的奴才相发动兵变囚禁了尚可喜参与了反叛,而尚可喜则被儿子活活气死,结束了他当狗奴才的一生。

至于金声桓更是让李信吃了一惊,因为按照李信前世看过的史料金声桓应该是先参加反明的义军后来参与到左良玉军中,最后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一起降清才对。现在金声桓怎么会出现在东江军中,难道是历史线发生了改变?

其实这是后世野史记载错误,金声桓本人并没有参与义军他与左良玉一样都是出身于辽东军中,正因为这层关系他才能加入左良玉军中受到重用,并且因为他是榆林人的缘故能够拉拢大顺军余部。

相比较尚可喜而言金声桓要有血性的多,他在吞并了大顺军余部之后为满清打下江西因为不满清廷对他们的歧视愤而造反。

随后金声桓与王得仁一起对抗满清满蒙八旗十个多月,要知道那可是当时号称第一强军的“满洲大兵”,结果金声桓毫不畏惧多次出城亲自领军冲阵,在城破巷战力尽之后投河而死堪称勇武。

要不是因为当时南明永历朝廷的无能说不定真能将南明的局势给翻盘从而将满清赶回关外去,与他相比另外一个反正的李成栋就要差远了,统领广东一省精兵又有红夷大炮助阵结果被汉军八旗与绿营打的狼狈而逃淹死在河里,生的无耻,死的窝囊。

“有两位将军前来助战,本将又有何忧。两位将军快请入内。”

李信想了一会儿两人的生平之后,随即热情的招呼两人进入水城,他们带来的东江战船以及士卒也都由李信的手下安排妥当。

“金将军也是榆林人?”

当夜的接风宴上宾主尽欢之后李信举起酒杯向金声桓询问,在刚才的时候李信就有意对金声桓多加笼络而无视了尚可喜。

“回将军,末将正是榆林人。”

“哈哈,那咱们是乡党啊!我们李家也是榆林人,以后咱们要多亲近。来,我敬你一杯!”

“末将有幸与将军是乡党,应该末将敬将军才对。”

说完金声桓慌忙起身双手捧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金声桓虽然不知道李信为啥对自己这个官职小于尚可喜的人这么亲热,但是还是本能的想要讨好李信。

毕竟尚可喜是黄龙手下的红人,他金声桓可不是。既然有人能够看重自己,那么自己就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这也是他蓬勃的个人野心造就的个人性格。

原本尚可喜以后李信会在与金声桓喝完酒之后也与自己喝一杯,没想到李信无视了已经拿起酒杯的尚可喜与其他人谈笑风生。

尚可喜面带尴尬之色满脸通红,好在有酒意遮挡没人看出来他是羞恼还是醉酒,他闷闷不乐的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将酒杯重重一放站起身来。

“李总兵,末将不胜酒力便先告辞了!”

“好,既然这样尚将军便先回去休息吧。金将军,咱们继续喝,请!”

金声桓原本想着跟尚可喜一起告辞,但是听到李信的话不由又坐了下来继续与众人开始推杯换盏,酒宴上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李信一边饮酒一边看着尚可喜远去的方向目光冰冷,他心中酝酿着杀意,想着能不能在将来的战场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尚可喜弄死。

而就在李信设宴款待东江援军的时候,天津水师参将孙应龙也已经在天津港接上了早就整装待发的李信所部剩余两千兵马,他们向着登州扬帆而来。

几乎是与此同时莱州围城的登州叛军也从登州逃出的溃兵那里知道了登州发生的事情,叛军大队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