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光宗

黄光宗是名掌兵的将军,应该说,他曾经是名掌兵的将军。

如今新朝鼎立,似他这样的将军早已被解除兵权,安个勋贵的名头,坐享荣华富贵。

黄光宗是要富贵没错,但他还想接着掌权。

勋贵是好,陛下也没亏待他们这帮打天下的兄弟,没玩什么狡兔死走狗烹的把戏。

除了几个不长眼,满脑子只知道杀人的,不知敬畏的,不重规矩的,别的老兄弟陛下一个都没动。

当然,也可能是还没找到理由动。

黄光宗是有脑子的,哪怕他曾经是征战沙场,习惯听着兵戈铁马声入睡的将军。

也不妨碍他明白两件事:“天下太平,时代不一样了。”

“那个曾经领兵征战,与他们这些老兄弟同吃同睡,如今坐上龙椅的皇帝陛下,也不一样了。”

黄光宗能理解皇帝,毕竟屁股底下坐的位置不一样了嘛!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换老子黄光宗坐龙椅上,也对你们这帮杀才不放心啊!”

他们这些武夫,天天杀人,也习惯了杀人。

乱世之中不事生产,天天就琢磨怎么杀人,天天训练杀人技,到了太平盛世,皇帝看着他们,那能放心吗?

晚上睡得着吗?就不怕一不小心,就被人冲进宫砍了?

就算皇帝陛下能驾驭他们,白天能安安稳稳坐在龙椅上,晚上能安安稳稳睡过去。

那皇帝的儿子呢?下一任皇帝呢?

也能对他们放心吗?

答案是很显然的。

只听过马上打天下,没听过马上治天下的,太平之时,他们这套武夫体系,远没有稳定的文官体系来的好掌控。

无他,手持利刃杀心自起,敬畏心实在是有限啊!

也怪不得皇帝陛下越来越看重,倾向文官了。

乱世是他们这些拿刀的,武人的天下,盛世是他们那些拿笔的,文人的天下。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他没办法左右皇帝的心意,也就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顺应皇帝的心意了。

所以,黄光宗最近在为自己考虑,主要是为了他两个儿子,为了这份血与火拼杀出来的黄家富贵考虑。

“我们黄家得换路走,将门是肯定要当的,但谁也不能规定,将门里不能出文人嘛!”

“老爹我决意,想尽办法给你们两个兔崽子找师傅!”

“大儒,必须得是大儒!”

这是黄光宗对两个儿子的原话,但很快他就被现实打击到了。

请个大儒当先生?简直是笑话!

都说文武之争,文武之争,文人大都自命清高,看到武夫都是不削一顾,又何况那些大儒?

你一个武夫想换路走,哪那么容易?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乱世之中读书人被杀的太多了,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太好杀了。

如今新朝初立,读书人连盛世的十分之一,不,怕是百分之一都没有。

大儒就不说了,完全是奢望,就连文名颇盛,真正有才学的,京城满打满算也就那么些,早就被瓜分干净了。

他黄光宗又不是什么最顶级的权贵,反应也慢了点,都这会了,还能上哪里找?

吃了多少闭门羹就不提了,听到那些鄙视他们这些武夫的话,黄光宗恨不得提刀把他们砍了。

但他不能这么做,一刀砍了是畅快了,他黄光宗也就彻底完了。

他若真这么做了,给自家孩子请先生?

呵,想都别想!

名声铁定是毁干净了,皇帝陛下也不会放过他!

痛定思痛之下,黄光宗决定:“京城找不到,别处还找不到吗?”

“老子就不信了,这天底下除了京城,别的地方文人就死光了!”

他信心满满的出了京城,就给皇帝报了个信,说:“京城有本事的读书人看不起我,没本事的读书人我看不起他!”

“有本事的不愿意教我孩子,我老黄准备出去找先生,还得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得,还是对大儒念念不忘。

皇帝陛下就两个字:“去吧。”

文官们也乐见其成,反正如他这种勋贵武夫,上不上朝都一样,文官们巴不得他们不去呢!

大多数人听到这事就跟听笑话一样。

大儒,闹呢?

这天底下才几个啊?!

粗鄙武夫就是粗鄙武夫,还想请大儒当先生,真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纯属痴心妄想!

出了京城,黄光宗才意识到事情的残酷性,外边真和京城没法比,认字的都没几个,绝大多数人还不如他这个武夫呢!

以至于黄光宗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真就是乱世杀狠了?”

总不能读书人都被他们这些武夫杀光了吧!

接连找了半年,黄光宗是心灰意冷,准备打道回府,回京城老老实实的,让黄家做纯粹的将门算了!

直到他听到了姜云升的名头。

神人显灵,神人托梦,道德教化天下,说的要多玄乎有多玄乎。

黄光宗心动了,在马车驾驶进小镇前,他打定主意,要是这姜先生是有真才实学,不,只有是点水平的,就一定要请回去!

也不求姜先生像传闻中那样了,他一个武夫听了都觉得扯。

果然,吹还得是他们这些文人会吹。

马车在镇上的街道驾驶,很颠簸,小地方就是小地方,路都不平。

这种地方,真能出人才?

黄光宗有些怀疑,然后,他就听到了马车外传来的,大声的背诵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

“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这是,这是,这特么是策论啊!

黄光宗一拍大腿,京城里多的是进京赶考的文人士子,这些人平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策论。

作为一个一心要给两孩子找个好先生的黄光宗,平时也没少了解过这事。

策论的好坏,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一个文人的水平如何!

他黄光宗是没读过什么书,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这策论,一听就是顶好,顶好的啊!

这背诵策论的声音很稚嫩,一听就不是这人写的,于是,他吩咐道:

“去,打听打听,这篇策论哪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