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智破0万天兵

当元子攸在朝堂上提出迁都长安的想法时,遭到朝臣们的一致反对声音。

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支持皇帝的想法。

甚至连宗室元穆郎也颇感惊讶,他没想到年轻的皇帝会突然轻率地提出如此荒唐的想法。

面对朝堂的一片哗然,元穆郎只好挺身而出。

当着众朝臣的面,元穆郎劝解皇帝道,

“陛下,岂能轻言迁都。国都是事关国之根基的大事。”

“自古以来,天子居中,诸侯守边。洛阳地处中原,代表天下文化的正统。有历代先皇苦心经营近两百年的政治根基。在王国臣民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能代替得了的。”

“如果一国的国都一有乱兵进逼,陷于危难之际,就想着迁都来解决,这岂不是太儿戏了吗。朝廷哪还有威信可言!”

“眼下荥阳失守,叛军头领元子明随时可能进逼洛阳。”

“洛阳城内此时守卫空虚,只有城门和宫禁的几十名守卫,叛军必会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进城。”

“为安全计,陛下可以暂时离开洛阳,移驾到晋阳或上党一带。”

“那里有国师的雄兵守卫,有太行山阻隔,陛下大可放心。”

“待国师剿灭河北乱寇土匪之后,三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围剿元子明的叛军,夺回洛阳指日可待。”

“到那时,我等再负责迎回陛下。这样最为稳妥。”

“迁都之事,切莫再提。这是动摇民心国本的莽撞之言。陛下一定要谨记啊。”

元子攸此刻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朝堂众臣大多数是天宝真人选拔任用的。

有几个好不容易和天宝真人讨价还价才得到任命的朝臣,今日居然也不站在自己这边。

看来,在众人眼里,自己提出的迁都的想法,对他们来说,就是三岁小孩过家家,十分幼稚可笑罢了。

元子攸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眼下,也只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朕只是最近神经有些紧绷,在王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突然萌生出这样的想法,也是逼不得已。朕还没来的及细想,今日先在朝堂上,就当抛砖引玉,拿出来让众爱卿各抒己见,评判评判。也好让朕心里有底。”

“经过刚才一番言论,众爱卿果然都是忠君爱国之臣。国难当头,没有一个想着放弃洛阳逃跑,朕很欣慰。”

一席话说完,朝臣们总算长舒一口气,不再有先前的错愕紧张。

其实,这些朝臣都是十几代人经营在此的门阀世家。

他们哪儿是舍不得洛阳皇都,不过是舍不得祖祖辈辈经营在洛阳王畿的人脉势力、祖屋宅院、田产食邑、家眷亲属罢了。

他们才不关心谁住在洛阳皇宫呢。

这些人祖上十几代都是在朝为官的职业官僚。经历过几次改朝换代。

讽刺的是,半年前被天宝真人诛杀的两千多位王公大臣,其中很多朝臣竟是出自同一批家族,也就是哥哥没了,弟弟上,叔叔没了,侄子上。用的还是这些士族门阀的子弟。

即使叛军元子明真的占领洛阳,自立为帝。总得用人吧。朝臣用的大概率还是他们这批人。

所以,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但洛阳是绝对不能离开的。

这些人更不会傻到让年轻的皇帝一张嘴就把国都给迁走。

那是万万不可能同意的事情。

元子攸的迁都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或者说对牛弹琴。

因为这些人的利益已经与洛阳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

元子攸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宫,直到见到了美丽的皇后英娥,心情才稍觉宽慰。

那张一尘不染的脸上,明眸善睐,然而此刻眼角处有了一丝愁容。

看着英娥微微隆起的小腹,元子攸心有愧疚。

御医说,皇后已有三个多月的身孕了。

此刻,面临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时局,作为皇帝的自己,却无法保护心爱的皇后,心中不免有些自卑自责。

英娥竟先开口了,

“父亲来信,让咱们准备一下,尽快北上去上党地区暂避兵峰。父亲已在那里准备好了咱们临时居住的行宫。”

“国师有没有说北方的战事如何?”元子攸急切地问道。

英娥摇摇头,道,

“他说不日大军就会南下,届时,咱们再回来。”

元子攸长舒一口气。看来,天宝真人对河北剿匪的胜利已成竹在胸。

只是在等待时机,按照既定好的方针,等着元子明率领叛军主动钻入洛阳的城围,来个瓮中捉鳖。

从一开始,天宝真人就没把游四海的百万乌合之众放在眼里。

天宝真人想的是如何用最小的兵力,彻底击败游四海的百万天兵。

因为,元子明的叛军作乱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也只有元子明能掀起整个王国的藩王们造反形成气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游四海的散兵游勇四处劫掠屠杀,已然证明了这是一帮子没有大的志向的乌合之众。

当贤侄吐沫尔听到叔叔只带七千人去与游四海交战时,表示难以置信道,

“怎么可能?大将军,对方再不济,一人一口吐沫,也足以淹死咱们了!”

天宝真人笑笑道,

“好好看着,叔叔给你表演。”

“记住,军命如山。你不用分心管我,只负责在太行山南陉口埋伏好二十万大军,一听到元子明占领洛阳的消息,马上渡过黄河。先断了元子明的后路,把他彻底围死在洛阳。”

是日。

天宝真人率领着七千蝎族精锐,每人骑一匹快马,马鞍侧兜插着一根木棒,另牵一匹副马。每名士兵要携带一只战鼓。

七千精锐东出太行山,占据有利地形后。

天宝真人抽调出一支五百人的小分队,分成十组,每组五十人,分派到太行山东麓的十个山坳口,十个山坳口南北绵延竞长达五十里。

命令把所有副马驱赶到十个山坳口。

七千匹副马分散到十个山坳口,每个山坳口有约莫七百匹马,每个山坳口的五十人小组负责牵拉这七百匹马。

天宝真人一声令下,以牛角号为令,十个山口依次擂响战鼓,同时每个山坳口的五十名骑兵不停来回奔跑牵动七百匹马也同时奔跑。

一时间,扬尘鼓噪。惊动了游四海的大营。

游四海的手下慌慌张张跑来急报,说发现晋阳王率领数不清的蝎族精锐从太行山高地直扑下来。

从这儿往北,太行山的十几个山口,绵延五六十里都是晋阳王的骑兵。

该怎么办?

游四海表示怀疑,命令侦察兵再探。

当侦察兵无论从哪个山口抵近时,等着他们的都是一阵弓箭急射。

此时,天宝真人的十个小分队占据高处,看得一清二楚,一见有人接近,就来一轮齐射。

这些个侦察兵回去也不敢汇报说没看着,反而渲染晋军每个山口少说也有几万人。合起来怎么也得几十万大军。

游四海连忙命令百万部队从南向北拉开阵势,形成南北绵延几十里的一字长蛇阵,与隐藏在太行山的晋军对上,这样能防着晋军从任何一个地方突袭。

当天宝真人从高处望见,游四海果然把队伍拉开架势后,哈哈大笑,道,

“这个游四海啊,好歹也是乱世枭雄,不想今日表现得如此无知幼稚!”

遂命令所有兵士准备突击。一律刀剑入鞘,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只能使用木棒,照着脑袋敲,敲完就走,继续往前冲,目标是中军帐中的游四海。

不斩杀、不恋战、只要游四海!

禁止任何人为记功劳下马斩人头,擅自下马者以违抗军命论处。

众将士这才明白了。这位他们心目中的战神这次是要速战速决。

不让使用刀剑,是怕刀剑不容易拔出来,影响队伍向前快速突击!

不让下马斩杀也是为快!

只要速度和效率。

擒贼先擒王,来一次斩首战役!

天宝真人亲率一千精兵直扑中军,命令剩下的五千多精兵绕道游四海中军身后。

游四海的百万大军以步兵为主,因为发展太快,既缺乏实战经验,也缺盔少甲,很多人都没有头盔。

然而此时队伍被拉长到五六十里的长度,每一里的方阵里不过两万多人,人数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只听得从太行山呼啸而下的一支奇兵精锐,伴随着数不清的战鼓声,突然杀到了中军方阵眼前,游四海的士兵还有些发懵,正要举刀对砍,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刀剑,反倒头上挨了重重的一棒。

此时,天宝真人的骑兵一下子把中军方阵冲击地七零八落。而且这些士兵哪见过这种打法,只见到当头一棒,打完已经从身旁快速冲过去了,连举刀反杀的机会都不给。

而此时游四海才知道,以前仗着兵多,那是没见过战场上的狠茬儿,这回见识了,光靠人多可不一定有用。

面对天宝真人的快速突击,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些蝎族骑兵竟没有斩杀他的一个兵卒,完全是直接冲着他来的。

等到游四海被从中军帐中拎出来,扔到马背上时,附近的将领士兵们竟然纷纷放下了武器,不再抵抗。

此时,游四海的将军队伍中走出三人,三人直接跪倒在天宝真人面前,大呼道,“早就仰慕晋阳王乃一代战神,乃北国第一枭雄,愿意投奔麾下,鞍前马后效忠!”

天宝真人哈哈一笑。

“收了!从此你们跟着我!”

七千人对阵一百万,这场不可思议的战争就以这样意想不到的收尾结束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