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东洲

进了云梦泽,三顺便回到船尾,陆子由兀自坐在船头欣赏风景。

行出涧口不久,三顺指着东南方一座山峰说道,“陆公子,那便是龙王庙了。”

陆子由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看到了庙宇的瓦顶,四周几乎被树叶枝杈掩盖住,一时间也看不清全貌。

“从那座龙王庙应该能看到整个云梦泽的全貌吧!”

“不仅是云梦泽,小半个平安城也能看见。怎么陆公子要上去瞧瞧?”三顺解释道,“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曾和几个小伙伴爬上去过。许是因为不常有人走动,去那的山路都快被荒草没了。可难走了。”

“就是好奇问问。若是有机会,去瞧瞧也无妨。”陆子由语气平和的说道。

前方的山脚下,影影绰绰出现了些房舍的影子。规模宏大,俨然一座小城。

“那是什么地方?”陆子由指着前方问道。

“前面就是平安城了。”三顺回答道。

“那是平安城?怎得没有城墙。”

城墙作为一座城市抵御外部入侵最有效的屏障,向来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眼前这座平安城并没有建设城墙,陆子由自然心生好奇,便有此一问。

三顺摇摇头,“这我就不知了。”

夕阳西沉,一道赤红色的晚霞倒映在湖面上。一阵晚风吹过,湖面微波粼粼,绚丽万分。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此时云梦泽上的渔船大都已扬帆回航,只剩下零星几艘渔船还停在湖面上。

有一艘停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三顺隔了老远便认出是自家邻居刘大家的船。

船上一位三十多岁的渔夫,身着蓑衣斗笠,正佝偻着身子正摆弄一张破旧的渔网。他小心取下网上缠住的几尾鱼,疲倦的脸上才多了几分喜悦之色。

就在他忙碌时,却听到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叫他的名字。

“六阿姑,偶发觉偶噻佛,碧尕都觉饿吧。”

刘大哥一回头,见到一条小船停在离他面前不远的地方。他先是瞧见站在船后向他挥手的三顺,又瞥见坐在船头一身贵气的陆子由,笑眯眯地说道,“擞顺啊!尼发几西内缺尔啊?桑微蛤快比觉累。”

三顺将船划到刘大哥面前,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说道,“云气秀久。”

“衣几满雷啊?”

“林岸。”

“吾克起吧!晓里偶有卡。”

说完三顺便加快了划船的速度,将船开远了。

由于刚才两人的对话用的都是方言,陆子由自然是半句都没听懂。于是当船离开不远后,他便向三顺询问道,“三顺,你和刚刚那位渔夫说的是地方话吧?都说什么了?”

“也没什么,就是简单的打了下招呼。”三顺害羞的挠了挠头解释道,“刚刚那人叫刘大哥,是我家邻居。我问他怎么还不回去吃饭,别人都回去了。他也问我不是前两天刚带客出去,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就说是运气好。”

陆子由数了数手指,见话少了几句,便追问道,“那后面几句话呢?衣几满雷?还有吾克起吧?是什么意思。”

由于陆子由的发音不标准,听得三顺也是一脸茫然。过了一阵才反应过来,“陆公子,你说的衣几满雷是又是哪儿来的意思,他是问我这次载的客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他是临安。至于吾克起吧,是说我要先走了,船上还有客人。”

“哦,是这样。”陆子由兴致勃勃地说道,“三顺,改天教我几句地方话,我好用的上。”

“好啊!”三顺欣然应允。

又花了一刻钟的功夫,他们离开云梦泽,来到安溪河上。

安溪河水发源于大盘山,是云梦泽最主要的水流来源。而平安城坐落于云梦泽畔,安溪河就似一印弯月将平安城一分为两。

陆子由坐在船头,将两岸风光都看在眼中。在他的左手边先是几栋白墙黑瓦的民房,紧接着是几座气势恢宏的府邸,最大的一座院墙延伸有数百米之远,院中亭台楼阁鳞次栉比,看得人好生羡慕。

反观,西边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边的人家多以垒土墼为墙,或以垒石为墙。有那高门大户的人家,建四五间房舍从中圈出一块地来,院中栽桑栽槐各有不同。也有小门小户错落有致,门前园圃竹架竹篱笆,倒也温馨闲适。

“三顺,为何这平安城的东边与西边,差距如此之大?”陆子由问道。

三顺叹了口气道,“我们脚下的这条河叫安溪河。安溪河横穿整个平安城,把城里分为东洲和西洲两头。西洲这头住的都是像我一样没有势力,没有背景的普通百姓,而东洲住的都是平安城里有钱有势力的大家族。单论其中四大家的府邸就占去大半个东洲。”

三顺所说的四大家就是平安城中最具势力的四大家族,周陈郑张。

周家作为四大家族之首,自唐朝时便开始做茶马生意。到了晚唐又拓展了药石生意。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奠定了其在平安城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东洲最大的那座府邸就为周家所有。

陈家是平安城中第二大的家族,也是平安城最大的地主。陈家拥有良田近千亩,还有不少果圃、商铺。所以陈姓也是平安城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姓。

郑家是四大家族中定居平安城时间最短的家族,所以根基也是最为薄弱。郑家之所以能在四大家族之中名列第三,主要还是因为其士族身份。

四大家中资历最老也是最为神秘的当属张家。张家同陈家一样,祖上都是从大山里迁出来的一支山民。但几百年的光景下来,陈家通过不断与汉人通婚,如今俨然以成平安城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姓。反观张家严格遵守着族内通婚的制度,除非涉及到族人利益,一般不与外族沟通。所以外人对他们的了解也最少。

暮色将至,陆子由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东洲渡口。与临安的南桥渡口不同,这边的渡口大多停靠着一些细长的渔船。渡口周边也没有热闹的集市,四下忙碌的人也不多,只有灵性几个渔民正拿着自己一天的收获与路人交易。

三顺将船靠在码头向陆子由说起道,“陆公子,咱到了。顺着面前这条路一直往里走,过两个巷子转个弯就到县衙了。想来这个时辰吴县丞应该是放衙了,若是寻不到人可以打听一下吴县丞的住处,应该也离县衙不远。”

“谢了,三顺。”陆子由作揖致谢道。

“不知上官道长将要去何处?”对于这位一路上一言不发的神秘道长,三顺一度把他遗忘了。此时开口询问对方来意也显得不那么自然。

本打算转身离去的陆子由此时也停住了,他也很好奇这个木头道士的去向究竟是哪里。

两人都以为上官相灵此刻应该是张口说出他想去的地名,可事实证明他们都想错了。只见上官相灵从怀里取出一张折过的字条展开,随手就递给了身边的三顺。

可三顺哪里识字,只好把字条又递给了陆子由。

陆子由接过那张不知何故变得皱巴巴的字条,一脸错愕的摇摇头。

“平什么安什么寺。”陆子由又将纸递还给三顺道,“这字条沾过水,上面的字都化开了。原先应该是六个字,现在只看得清头和尾。应该指的是一处寺院。”

三顺重新接过白纸,比划着字数说道,“平...安...寺。”

三顺又重复了几遍,突然灵光一闪道,“我知道了,字条上说的应该是半月山上的安福寺。平安境内的寺院本就不多,开头第一字带安的只有安福寺了。”

“安福寺?他一个道士,无端跑去一个和尚庙干甚?该不会是寻仇吧!”陆子由心中纳闷,没有问出口。因为他清楚,即使自己问了也不会得到回复。

陆子由想了想,说道,“想来应该是安福寺没错了。既然知道道长要往哪儿去,那就劳烦三顺多费心了。”

“那是自然。”三顺一边叠好字条,一边说道,“上官道长既不擅与他人交流,我自会亲自将他送往安福寺,还请陆公子放心。”

“如此甚好。”陆子由点点头,拱手对二人道,“那我便先行一步了。”

“陆公子慢走。”

见陆子由身影走远,三顺便回过身,将叠好的字条递还给上官,恭敬的说道,“那我们也启程吧!”

上官相灵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接过字条,将其重新放回怀里。

三顺撑开船离开东洲渡口,继续向安溪河上游行去。不多久的时间,他们就来到一处青山脚下的渡口。前方有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小路,依着山谷,穿过一片四季常青的树林,直通山腰。

此时暮色一如往常撒下它那黑色的巨网,笼罩住整个大地。而眼前这座岱黑色的山峰中总有一处亮着灯火,不仅照着青山,更照着人心。

且说陆子由离开东洲渡口后,凭着三顺所述来到了平安县衙,不过却是扑了个空。好在衙门虽然放了衙,但衙内好歹也会留下个把人值班,以备不时之需。

在道明来意之后,陆子由很轻松的便从看门老大爷那得知了吴梦窗的住址。

在拐过三四道巷子,十数间豪宅之后,陆子由终于来到看门老大爷所说的地址,鸿珑巷。

鸿珑巷之名来源于其背后的这座鸿珑山,而鸿珑山之名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千年以前,平安城中本没有这座山。某一日天降陨石,砸在了此处,发出震耳欲聋的铃铛声,故而有了鸿珑山。

而这鸿珑山前身是九重天宫宫殿檐角上的闻声铃所变,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无意掉落人间。

这种天宫的闻声铃有个很特别的点,就是一旦落了地,沾染上凡尘俗气就会音色大变,一文不值。而这个鸿珑仙铃就是因为落入凡间,沾染了世俗之气,就被天上的仙人们所遗弃。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变成了如今的鸿珑山。

后来又有传有很多山上的旅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听见山谷里传来无端的鸿珑声,觉得异常奇妙,便以为是仙声。于是鸿珑之名便流传开来。

远远的陆子由便能瞧见鸿珑山,但真到了其脚下,就越发觉得此山巍峨壮观,山容娟丽,不同凡响。

吴梦窗的住处就在鸿珑巷子里,也不难找,甚至可以说是太好找了。因为一个吴府快占据了小半个鸿珑巷的土地。

陆子由站在大门口,直愣愣地看着眼前偌大的吴府。就在他犹豫要不要上前叩门的时候,一个下人出门看见了他。见他站在门口不走,便迎上来问。

“这位官人,何故立在此处?”

陆子由反应过来,打定主意道,“我找县丞吴歆。”

下人一听,说是找自家大人,便有几分机警地问道,“官人所谓何事?”

“你就说,山阴陆樱来访,问他见是不见。”

那下人听完也不怠慢,跑回府门向门内之人交代了几句,便又匆匆折返,对陆子由行拱手礼道,“在下已安排人去向我家大人通报了,想必片刻就有回复。官人在此稍候,在下还有急事,便先行一步。”

陆子由也向他回了礼,客气得说了句有劳了。

下一秒,那下人便一溜烟小跑着出了鸿珑巷,也不知匆匆忙忙的所谓何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