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洛阳之乱

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听说董卓已死,吕布将到,便带着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到郿坞,先取了貂蝉。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都诛戮。董卓的母亲也被杀,而董卓弟董旻、侄子董璜都斩首号令。

吕布和皇甫嵩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现在,他们回报王允这种事情。

王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正饮宴间,突然有人来报道:“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得知后,大怒道:“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乃何人,独敢哭吗?来人,给我擒来!”

须臾之间,那个人就被士兵们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蔡文姬之父、罗技的岳父——侍中蔡邕。

王允叱责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你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伏罪道:“邕虽不才,也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董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众官爱惜蔡邕之才,都力救之。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太傅马日磾也秘密地对王允说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况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不仅如此,他还是在汜水关斩了华雄的大将——罗技的岳父啊!”

王允对马日磾说道:“昔日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就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我等蒙其讪议也。”

马日磾无言而退,并私自对众官们说道:“王允其无后吗?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呢?”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并缢死。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

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王允将他杀之,也为已甚。

蔡邕被王允下令入狱并在狱中缢死的消息传到了平原,使在平原辅助刘备的罗技和罗技的妻子——蔡文姬得知蔡邕被王允下令入狱并在狱中缢死的消息之后,特别地伤心。他们哭了好几天。不仅如此,蔡文姬都有时候都哭晕了过去。

刘备到罗技和蔡文姬的房间,来劝罗技和蔡文姬:“子义、文姬啊,我知道你们的伤心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去阻止啊!所以,我们只能面对了。”

“可是,大哥,我岳父已死,我和文姬心甚是剧痛啊!”罗技哭着对刘备说道。

刘备对罗技说道:“既如此,大哥就不打扰你们了。晚上,我给你们准备祭奠蔡中郎的祭祀的桌子,你们安心去祭拜吧。”

“多谢大哥。”罗技对刘备说道。

说罢。

刘备就下去准备给罗技和蔡文姬祭祀去世的蔡邕的桌子了。

晚上。

罗技和蔡文姬在正在祭祀去世的蔡邕。

蔡文姬哭道:“父亲,您去世的时候,女儿不在您的身边陪着您。”

一旁。

刘备、关羽和张飞正在看着。他们没有去阻止罗技和蔡文姬去祭拜蔡邕,因为他们知道,蔡邕是罗技的岳父,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而罗技是蔡文姬的丈夫。罗技和蔡文姬祭拜蔡邕,是这个道理。

在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那里。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派人到长安上表求赦。

王允看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的表彰之后,说道:“董卓之跋扈,都是此四人助之。如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现在,使者回报李傕。

李傕说道:“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谋士贾诩对李傕说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成,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也未迟。”

李傕等人听了贾诩的话后,就然其说。于是,他们流言于西凉州说道:“王允将要洗荡此方之人矣!”

众人得知后,都很惊惶。

有很多人复扬言道:“徒死无益,能从我反呢?”

众人都愿从。

于是,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就聚众十余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

路上。

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正在向长安走去。这时,他们路遇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带军五千人,要为丈人董卓报仇,李傕便与合兵,使为前驱。

四人陆续进发。王允听知西凉兵来,与吕布商议。

吕布对王允说道:“司徒放心。量此鼠辈,何足数也!”

于是,吕布就带着李肃与其他的将领,带兵出敌。

李肃当先迎战,正与牛辅相遇,大杀一阵。牛辅抵敌不过,败阵而去。

不想是夜二更,牛辅乘李肃不备,竟来劫寨。肃军乱窜,败走三十余里,折军大半,来见吕布。

吕布大怒道:“你为何挫我锐气?”

于是,吕布就斩李肃,悬头军门。

第二天。

吕布进兵与牛辅对敌。量牛辅如何敌得吕布,仍复大败而走。

当天晚上。

牛辅唤心腹人胡赤儿商议道:“吕布骁勇,万不能敌。不如瞒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与亲随三五人弃军而去。”

胡赤儿便应允。

于是,牛辅和胡赤儿便收拾金珠,弃营而走,随行的三四人。此刻,他们正在以快马加鞭向前面跑去了。

将要渡一河,胡赤儿要谋取金珠,竟杀死牛辅,将头来献吕布。

吕布看见了,便问起情由。

从人献出牛辅的首级,对吕布说道:“胡赤儿谋杀牛辅,夺其金宝。”

吕布听了从人的话后,大怒。他随即将赤儿诛杀,领军前进。

路上。

正迎着李傕军马。吕布不等他列阵,便挺戟跃马,麾军直冲过来。

李傕军不能抵挡,退走五十余里,依山下寨。然后,他便请郭汜、张济、樊稠共议。

李傕对郭汜、张济和樊稠说道:“吕布虽勇,然而无谋,不足为虑。我带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樊二位将军,却分兵两路,径取长安。他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

众人听了李儒的计策,便依其计。

吕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带军搦战。

吕布愤怒冲杀过去,李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吕布军不能进。

忽然有人来报,郭汜在阵后杀来,吕布急回战。只闻鼓声大震,郭汜军已退。

吕布方要收军,锣声响处,李傕军又来。未及对敌的时候,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

及至吕布来到的时候,却又擂鼓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

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得。

正在恼怒之时,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竟犯长安,京城危急。吕布急领军回,背后李傕、郭汜杀来。

吕布无心恋战,只顾奔走,折了好些人马。比及到长安城下,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吕布军与战不利。

军士畏惧吕布暴厉,多有投降张济和樊稠,吕布心甚忧。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带着数百骑前往青琐门外。

青琐门外。

吕布带着数百骑来到了青琐门外。他看向了王允。

吕布对王允说道:“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我出关去,别图良策!”

王允对吕布说道:“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我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我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

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只带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都死于国难。

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黄盖,约住军士,口呼“万岁”。

汉献帝倚楼问道:“卿不候奏请,辄入长安,意欲何为?”

李傕、郭汜仰面奏道:“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此时在汉献帝的侧边,闻知此言,奏道:“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下雨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

汉献帝徘徊不忍。

王允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道:“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拔剑叱责道:“董太师何罪而见杀之!”

王允对李傕和郭汜说道:“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都为庆贺,你等独不听说吗?”

李傕、郭汜对王允说道:“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大骂道:“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李傕和郭汜手起刀落,把王允杀于楼下。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兵和民众无不下泪。

当下,李傕、郭汜寻思道:“既到这里,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

于是,李傕和郭汜便拿剑大呼,杀入内来。

张济、樊稠谏言道:“不可。今日若便杀之,恐众人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李傕、郭汜二人从其言,按住兵器。

汉献帝在楼上宣谕道:“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对汉献帝说道:“臣等有功于王室,未蒙赐爵,所以不敢退军。”

汉献帝问道:“卿等要封何爵?”

于是,李傕、郭汜、张济和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汉献帝只得从之。

现在,汉献帝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其余李蒙、王方等人,各为校尉。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王方等人谢恩,领兵出城。他们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他们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

三次改葬,都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上天怒董卓,可谓甚矣!

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残虐百姓,秘密派遣心腹之人侍奉汉献帝左右,观其动静。

汉献帝此时举动荆棘。朝廷官员,并由二贼升降。因采人望,特宣朱儁入朝封为太仆,同领朝政。

有一日,有人来报,说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二将带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原来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三人密奏汉献帝,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

当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听说二军将到,就一同商议御敌之策。

谋士贾诩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说道:“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带兵追之,二将可擒矣。”

李蒙、王方站了出来,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说道:“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贾诩说道:“今若即战,必当败绩。”

李蒙、王方齐声说道:“若我二人败,情愿斩首;我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

贾诩对李傕、郭汜说道:“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其路险峻,可使张、樊两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敌,可也。”

李傕、郭汜从其言。于是,他们两个点一万五千人马给李蒙、王方。

李蒙和王方二人忻喜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下寨。

西凉兵到,两个带军迎去。西凉军马拦路摆开阵势。

马腾、韩遂联辔而出,指着李蒙、王方骂道:“反国之贼,谁去擒之?”

话音刚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时,只见有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拿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那将是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王方欺他年幼,跃马迎战。

战不到数合,王方早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勒马便回。李蒙见王方刺死,一骑从马超背后赶来。马超只做不知。

马腾在阵门下大叫道:“背后有人追赶!”

话音刚落。

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擒在马上。原来马超明知李蒙追赶,却故意拖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马超将身一闪,李蒙搠个空。

两马相并,被马超轻舒猿臂,生擒过去。军士无主,望风奔逃。

马腾、韩遂乘势追杀,大获胜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斩首号令。

李傕、郭汜听知李蒙、王方都被马超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于是,他们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果然西凉军未及两月,粮草俱乏,商议回军。恰好长安城中马宇家僮出首家主与刘范、种邵,外连马腾、韩遂,要为内应等情。

李傕、郭汜大怒,尽收三家老少良贱,斩于市,把三颗首级,直来门前号令。

马腾、韩遂见军粮已尽,内应又泄,只得拔寨退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带军赶马腾,樊稠带军赶韩遂,西凉军大败。

马超在后死战,杀退张济。樊稠去赶韩遂,看看赶上,相近陈仓。

韩遂勒马,向樊稠说道:“我与公乃同乡之人,今日何太无情?”

樊稠也勒住马,答道:“上命不可违!”

韩遂对樊稠说道:“我此来,也为国家。公何相逼之甚也?”

樊稠听罢,拨转马头,收兵回寨,让韩遂去了。

不提防李傕之侄李别,见樊稠放走韩遂,回报其叔。李傕大怒,便要兴兵讨樊稠。

贾诩对李傕说道:“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不若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樊稠斩之,毫不费力。”

李傕听了贾诩的计策之后,大喜,便设宴请张济、樊稠。二将欣然赴宴。

酒半阑,李傕忽然变色道:“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吗?”

樊稠大惊,未及回言,只见刀斧手拥出,早把樊稠斩首于案下。

这场面,吓得张济俯伏于地。

李傕扶起道:“樊稠谋反,故尔诛之。公乃我之心腹,何须惊惧?”

说着,李傕将樊稠的军马拨与张济管领。张济自回弘农去了。

李傕、郭汜自战败西凉兵,诸侯莫敢谁何。贾诩屡劝抚安百姓,结纳贤豪。自是朝廷微有生意。

不想青州黄巾又起,聚众数十万,头目不等,劫掠良民。太仆朱儁保举一人,可破群贼。李傕、郭汜听了,便问是何人。

朱儁对李傕、郭汜说道:“要破山东群贼,非曹孟德不可。”

李傕问朱儁:“孟德今在何处?”

朱儁对李傕说道:“现为东郡太守,广有军兵。若命此人讨贼,贼可克日而破也。”

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前往东郡,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同破贼。曹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兵于寿阳。

鲍信杀入重地,为贼所害。曹操追赶贼兵,直到济北,降者数万。

曹操即用贼兵为前驱,兵马到处,无不降顺。不过百余日,他就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

曹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他自此威名日重。于是,他就捷书报到长安,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

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曹操:一人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旧事袁绍,如今弃袁绍来投曹操。

曹操与语大悦,说道:“此我之子房也!”

于是,曹操以荀彧为行军司马。此时的他,特别地高兴。

其侄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曹操以为行军教授。

荀彧对曹操说道:“我听说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曹操问道:“此人是谁?”

荀彧回答道:“此人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曹操说道:“我也闻名久矣。”

于是,曹操就派遣人于乡中寻问。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曹操拜请之。

程昱来见,曹操用人大喜。

程昱对荀彧说道:“我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

荀彧猛然醒悟道:“我几乎忘却也!”

于是,荀彧就让曹操徵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郭嘉荐光武帝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

曹操即聘刘晔到。刘晔又推荐二人:一个是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

曹操也素知这两个名誉,就聘为军中从事。满宠、吕虔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也聘为从事。

又有一将,带着数百人来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则。曹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

有一日,夏侯惇带着一员大汉来见曹操。

曹操看见夏侯惇带着那员大汉来见问自己,问道:“元让啊,此何人啊?”

夏侯惇对曹操说道:“主公,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时,他跟着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惇出射猎,见典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主公。”

曹操说道:“我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

夏侯惇对曹操说道:“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支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

曹操即令典韦试之。典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

忽然典韦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他即刻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

曹操看见了,惊叹道:“此古之恶来也!”

于是,曹操就典韦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锦袄,及骏马雕鞍赐之。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