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百家讲坛,开讲啦。一

此时的百家讲坛还没有演播厅,只是找了一间阶梯教室,四周摆放着摄像机,主讲人站在讲台上向着在座的观众讲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主讲人身后是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主讲标题,黑板一侧是一个投影仪,用来投放相关佐证的资料。

杨英在黑板上笔力周正的写下一个标题,大隋炀帝,论杨广对唐朝和后世的影响。

他向着摄制组打了个手势,阶梯教室的摄像机开始工作起来。

杨英向着阶梯教室的所有人微微点头,开口说道:“大家好,百家讲坛我之前一直在看,没有想到我也能站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百家讲坛在我没看之前一直觉得是一档弘扬我们华夏传统文化的平台。毕竟一提起百家,大家下意识的就会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那是我们华夏自三皇五帝之后最璀璨的历史时期,也是我们华夏民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底蕴积累的一座高峰。”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我到了京城,和栏目组导演简单沟通的一番,他告诉我,百家讲坛旨在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我听了之后感觉自己是不是来错了?这和我们金大齐院长说的不一样呀!我一个22岁的大学生,就参与这么大的课题,恐怕不能服众吧!”

听着阶梯教室里的欢笑声好和掌声,他继续说道:“华夏民国时期,一个女性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嗯!说的不错,于是我站在了这里。当然对于我研究的课题,我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暖场的闲话就此打住,我今天要讲的是隋朝的一位帝王,隋炀帝杨广!在说这个人之前,我提出另一个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并把两人的所作所为做了比较,请大家看ppt。”

投影仪亮了起来,最上面并排写着两个名字:杨广,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世民,出生年份:569,598。

二十岁大事件:封晋王,灭陈,封秦王,灭西秦。

登基之路:参与夺嫡而胜之,隋文帝驾崩后诛杀兄弟。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和齐王,再杀尽兄弟。

皇帝之路:修长城,营建东都,修大运河,征讨四方,巡游天下。平定四方。

子女:四子二女。十九子二十一女。

历史评价:昏君,暴君。一代明君,天可汗!

杨英指着ppt,向所有人说道:“大家从这里面能够看到什么?那就是李世民做的和杨广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他没有大兴土木,徭役频征!我和很多人聊天中说过,杨广应该是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他前面有开皇之治,后面有贞观之治,做为夹在两大盛世之间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只能被滔天骂名转移,做为背刺能手的煌煌大唐,必须在法理上站在制高点,否则得位不正的评价,对大唐来说就是洗不清的污点。虽然这是事实!”

听着阶梯教室会心的笑声,杨英开口说道:“杨广,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有民间传说杨广出生有异象,注定君临天下。小时候因为长得可爱又聪明,颇得杨坚和独孤氏喜爱,北周武帝时,荫蔽父亲杨坚功勋,受封为雁门郡公。而当时杨广的年龄应该在十岁以下。这可比后世的官二代什么的有分量多了。”

大家听到杨英拿杨广和官二代比较,又是发出哄堂大笑。

杨英用手压了压气氛,继续说道:“公元581年,杨坚逼北周静帝退位,建立大隋。即皇帝位,史称隋文帝。同年杨勇被立为太子,杨广晋位晋王。而华夏也结束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杨坚也被一些史学家称为比肩始皇帝的皇者。”

ppt又投影出一段文字。

开皇八年冬天,大隋兴兵平陈,时年二十岁的晋王作为统帅出征,这也是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真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指挥全军的是高颎,韩擒虎,贺若弼前线作战,贺若弼济京口,韩擒虎济采石,令陈军措手不及。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南陈至此灭亡。

班师后,杨广晋封太尉,受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

杨广又指着ppt问道:“大家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就是从这里开始,史学界就努力削减杨广的影响力了,当然,你让二十岁锦衣玉食的少年用兵如神,那就是耍流氓。毕竟谁都不是天命之子光武帝秀哥儿,昆阳一战打残了王莽。但是大家应该看到ppt上面的一段文字,就是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这是高颎和韩擒虎以及贺若弼绝对不敢做的,因为杨广知道他那老爹被母亲管的太狠了,这个艳压江南的女人入了长安,必然会给大隋帝后造成麻烦。”

杨英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说道:“有史料记载,杨坚一段时间宠幸一个妃子,独孤后知道后把那个妃子给弄死了,然后杨坚特别生气,又不敢惹老婆,只好一个人出去散心,差点死在外面。所以后来杨广征嫡,独孤后出力极大,这一点可以在野史记载杨坚死前大呼独孤后误我就可以看出。”

“大家从这里能够学到什么?那就是你要打算了解一个人,那就从他发迹时关注。另外,做大事必须未雨绸缪,二十岁的杨广就知道提前投资自己的母亲,这就是远见。更在一个侧面向大家传播一个窍门,夫人路线还是相当给力的。搞不定一个人,那就去搞定能搞定这个人的人。”

杨英大声说道:“我这可不是怂恿大家去走歪路,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所谓条条大道通长安,做事需要坚持,也需要变通。”

大家被杨英搞不定一个人,那就去搞定能搞定这个人的人的话语逗得欢乐不已。都是交头接耳的谈论,对杨英的演讲十分满意。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