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种基于神经生物学的修行等级研究 中

“比如说,反应速度会加快很多,力气也会增大......”

咂摸了半天,艾尔也只能想到这么几点。

“你就想到这些啊。”

“目前我只知道这些。”

艾尔不好意思的说道。

好家伙,原来啥都不懂。阎坤差点一口茶水喷出来。

“其实我也才刚练功练出斗气不久。”

艾尔说道。

“行吧,反应能力提升是吧,嗯,让我想想。”

艾尔的突破到骑士的一番说明,让阎坤不由得想到曾经听过的有关反应时的一些内容。

当时阎坤是在读中学,还没有接触过这些超凡力量。小说读多了的自己像个中二傻子一般的,问了自己中学的生物老师这个问题。

当然问题询问的角度不同,当时阎坤是从修真者能不能接住子弹这个角度来提出的疑问。

不过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生物学上限的突破。

结果第二天生物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这个问题给抛了出来当作笑谈,这件事还让阎坤尴尬了一整天。

当时具体的场景是这样的。

“这不可能,从生物学上看来这是不可能的。”生物老师随口否决,厉声呵斥。“而且光是听名字就十分的中二!”

“赵老师,你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一讲,为什么不能空手接子弹呢?”同学一表示忽然有了兴趣,想要在课堂上添加些‘乐趣’。

“我们且不谈论肌肉皮肤的韧性与硬度问题,就说,你能不能反应过来,抓住子弹。”

生物老师将手背在身后,在讲台之上踱步起来,这是他遇到思考性问题时经常做出的举动。

“实际上生理学上或者说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研究课题,叫做反应时。”

“关于反应时研究,几乎奠定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正在思考如何黑掉教务处服务器,改写期中考试成绩的阎坤,此刻也好奇的抬起了头,坐直了身体,认真的听老师掰扯,毕竟昨天晚上老师并没有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来解释。

“说起反应时研究,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1800年左右,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体经过望远镜目镜中的一条线,来记录天体事件的时间和位置。他们当时的计时方法是‘眼耳法’。即在天文望远镜的附近有一个闹钟每秒均发出滴答声,www.youxs.org。”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基林在观察星辰经过望远镜中的铜线时,多次发现其助手金尼布克比他自己观察的时间慢约半秒钟,台长认为这是重大的错误,因而辞退了助手。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得知此事后,猜想金尼布克及其老板所记录到的天体经过时间的差异或许不是因助手的无能所致,而可能是他们之间存在的系统差异。”

“贝塞尔因此比较了自己和其他天文学家观察同一星体的通过时间,也发现有明显的差别。比如,18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www.youxs.org(秒)。其中,b 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 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

生物老师咳了两声,拿起了身旁讲台上的一个杯子,轻轻地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

“而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人差方程。他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嗯,那这与我不能手抓子弹有什么关系吗?”

部分同学已经听的有些不耐烦了。这些类似于小故事东西,上课的时候生物老师是经常的扯。

“不要着急。以上只是介绍一下反应时是什么。我们接着继续。”

生物老师挥了挥手,打断了部分同学对自己讲课罗哩罗嗦的不满。

“在人差方程提出 27 年后,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在1850年实施了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的实验,他成功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26米每秒。其后,他又测定了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米每秒。根据神经传导的大致速度,他认为神经传导所占据的时间是很短的,而整个反应时却比较长且变动很大。”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兹(1850)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之后,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

生物老师看着已经准备打瞌睡的‘部分同学’,只好摇了摇头无奈的结束了自己的科普,哀叹一声现在的学生缺少对真理的渴望和科学的执著,然后进入正题。

“举一个简单的反应时例子吧。譬如说,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一事件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反应时任务。这种反应之所以称之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被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

“好了重点来了,在听觉简单反应时任务中,研究者通过耳机向被试呈现声音信号,并要求被试一听到信号,就尽快地按某一反应键。刚开始实验时,被试的反应也许会很慢,不过通过多次学习与训练之后,被试获得了信号与反应间的联系,反应时就会迅速减少。”

“然而从整个反应时分布上来看,分布并非对称于最高点----130 毫秒,它是偏态的,低于 100 毫秒的反应只出现一次,而高于 160 毫秒的反应却不少。这似乎表明,被试可以任意减慢自己的反应速度,但却无法任意加快自己的反应,此处被试的反应时似乎存在一个无法跨越的绝对界限----100 毫秒,无论进行多少次的训练,这种时间极限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生物墙”。”

见到部分同学听到有趣的地方终于认真了起来。生物老师想了想又开始了理论的介绍。

“‘生物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限制,它根源于人类有机体的特性----感官、脑以及肌肉工作的特性。外界的振动带动耳廓的运动,后者带动三块听小骨的运动,最后带动耳蜗中气流的运动,气流又引起耳蜗纤毛的摆动,转化成位听神经的神经冲动形式,这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外周神经系统将信息通过郎飞氏结,以最多不过每秒 100 米的速度传导传达到脑,又需要一定时间。此外大脑还需要时间来加工信息、对信息作出反应,而后还要再一次地通过郎飞氏结传导以及突触传递将信息传送给肌肉组织,并指导其运动。因此,感官换能、神经传导、大脑加工和肌肉运动的时间总和便是我们所获得简单反应时。”

“当然不单单是听觉,这里我给出不同生理器官的反应时。触觉 117-182听觉 120-182视觉 150-225冷觉 150-230温觉 180-240嗅觉 210-300味觉 308-1082痛觉 400-1000。”

写完黑板上的数据后,生物老师拍了拍手上的粉尘,深呼吸了一口气,认真的总结道。

“总的来说,你的反应是不足以接住弹丸初速为每秒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子弹的。”

“所以说根据相对论,等我强大到能够摘星拿月的程度后,会因为自身引力过大,于是从内而外坍塌成一个黑洞?”

阎坤身旁的同桌又想起了物理,他对自己生物老师的日常性胡扯一向是不屑一顾的。

还记得半个月前,这家伙在课堂上声情并茂讲述着的响应政府的号召给学生作业减负的好处,结果等来的是周末一套五三,交不上来叫家长。

想到此,阎坤开始在沉默中思考。

这种生理心理学什么的研究对自己来说明显不适用。

阎坤现在表示,作为一个玄幻位面的神仙,这几天总是忙于开会,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然而自己天天两个世界biubiubiu的飞来飞去搬运物资,却并不需要什么atp。

不过阎坤的同桌的一个脑洞,确是引起了一阵的思考。确实,自己的能量非常大,这点阎坤可以确信。

虽然阎坤没有精确的测量过,但是光凭能在两个世界自由穿越的情况来看,自己体内的能量,应该超乎自己的想象。

至于为什么没有坍塌成一个黑洞,或者对周围的物体造成吸引,或者自身重量增大。

阎坤直到现在也不能在科学上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只能用形而上学凑合一下。不过阎坤认为,这些问题和现象都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

虽然阎坤目前不知道如何去解释这些问题,不过这些个问题的出现,却给阎坤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研究方向。

先设定一个研究课题,检测一下艾尔的反应时,每隔一定时间,看一看其反应速度增快了多少,有没有突破那个什么生物墙。

等有机会了,还可以取一些艾尔的神经细胞,仔细的研究一下。

阎坤毕业时做的方向就和认知神经科学沾一点边,这些实验做起来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他看向艾尔的目光也和善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