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姐姐上班了

波儿、花儿吃饭了!母亲站在大街上扯起嗓子喊。

又是菜叶子稀饭,豆腐乳。最近,家里饭菜都很简单,这对正在长身体的我,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但花花吃得很认真,主动地起身给父亲添饭。母亲从铁炉子的灰盒子里掏出几个烤好的洋芋疙瘩,递给我和姐姐,最大的一个给花花。喷香的洋芋,我拍拍灰,顾不得剥净表皮,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花花却将洋芋掰成两半,一定要母亲一起吃。

母亲说:花儿就是比波儿乖!

不把我拿来东比较西比较不行吗?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当一个参照物或者手电筒,用以衬托或照亮别人的优点。可是今天,照亮了花花,我还是非常高兴的。自从在王元面前冲动了一回,母亲看我的目光都柔和多了,我感受到了,那是把我当作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吃完饭,母亲拿出准备好的背篼和锄头,说:波儿和花儿跟我上山挖洋芋。

母亲早就知道我们开地种洋芋。在121林场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有荒地,还能上山打点野物,生活很滋润。到了县城,我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城郊的荒地早被开完了,我们在山腰开的地,纯粹是别人看不上的,因为浇水太累了。我们平时也没有时间上去,没浇多少次水,可长势非常好,我们还以为是风调雨顺呢。现在看来,全靠母亲悄悄地浇水、施肥、除草了。光靠我们凭一时的兴趣,想种好这块小小的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花花和母亲挖得很细心,几乎把地深翻了一片。我挖洋芋很毛躁的,常常把洋芋挖成两截,只有安排做点展笨的活路,比如拣洋芋和背洋芋下山。小小的两分地,竟然收获了300多斤洋芋,这在高原算是丰产了。收完洋芋,母亲叫我们收点干的杂草和树叶堆积在地中间,点燃了,烧成灰,埋进了地里,来年收成一定更好。

不仅如此,母亲还在不远的地方开了两块地,种的萝卜和莲花白。高原山区,这些蔬菜一年也仅一季。虽说是单位上的,其实也跟农民差不离了。翻地、下种、挑水、担粪……辛苦数月居然也有收获。

父亲在家里的堂屋边上挖了一个小地窖,底部垫上一层未烧完全的火炭和火灰,压实,然后把洋芋、萝卜和莲花白用麻袋装好,放进去,避光恒温,至少可以保鲜三个月以上。

除却保鲜的,余下的便做干菜,以应付无菜季节的尴尬。天晴正是晒菜时。一家洗的洗、切的切,然后用铁丝串晾起来,或直接铺于房顶瓦上。于是整个房顶白花花一片,似下雪一般景致。晚上不收,让霜打,当菜晒得折而不断,干爽绵韧时,便置于坛中或特制的竹瓮中密封起来,腊月可开坛食用。开坛,有一股极其别致的酱香,伸手捞一条,深褐色,直接入口,耐嚼,且味道绵韧悠长,香且回甜,不绝于口,是下酒的尤物。若作蒸肉的底菜,浸润了油脂的干菜条被一夹而光,其味妙不可言。干菜能炒、能炖、能煲汤……各有风味。干菜只要密封得好,越陈越好。勤劳的人家能存七坛八瓮的,自家人吃不了,还可送人。

母亲说:现在家里穷,不想点办法,还真的只有喝西北风了。

父亲说:没有过不去的坎。

母亲说:你们不认真读书,就只有喝西北风。

三句话不离本行,母亲现在什么都要往读书上联想,她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更好的生活就是到内地去,回老家去,衣锦还乡是每一个游子心底的梦想。老一辈已经没有办法了,当年是一腔热血投身于祖国的建设,敢叫日月换新天,不在乎自己的处境,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显出高尚的情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他们是扎下根了,却成为了被国家遗忘的角色,他们的奉献和所受的苦难,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回报,越奉献越划不来,当内地和山区的差距不断扩大,期望慢慢地落空,激情逐渐地减退,代之以一种失败者的灰色情绪笼罩了他们。

森工今非昔比,已经出现了“双危”(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迹象,便开始执行“双退”政策,男满46岁,女满40岁,因病不能坚持高海拔林区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可以批准退休,年龄不够,工龄满10年的,可以批准退职。母亲40岁就作为家属工从五七社退休了,也只有很少的一点生活费。

父亲说:成龙成虎是自己的努力,也是各人的造化。父母的能力也就这么大了,能养活你们就非常不错了。

如果说若干年前,在高原林区工作,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成为人们艳羡的职业,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森工走上下坡路。可伐林的急剧减少,国家的计划相应调减,洪水、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有人把这一切账都算在了数十年森工发展的历史上。

曾经有很多政策,比如在高原工作十五年父母身边无人照顾可以申请调回内地,也可以干部交流,但要操作成功,非一般关系不能成功。有的人好不容易调出去了,发现竟然还不如在山里,何况拖儿带母一大堆,你到哪里都是生活不易,便申请又调了回来。人们从愤怒到沮丧到麻木,成为一种常态,但人只要一息尚存,梦想仍在,于是所有的目光便汇聚到下一代身上,口口声声说一切是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他们梦想的寄托。

花花说:男的读书是为了挣钱养家,女的读书是为了教孩子。但我不是,我要工作。

花花的想法父母表示理解,这理解背后其实是认同。现在普及义务教育,读书的古锦人越来越多,参加工作的也多了起来,政策导向下的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那年代,能考上中专的都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可以成为短平快的国家干部。考不上中专的才上高中,读大学。

姐姐读书很努力,也很争气,考上了中专,毕业后,却分配到古锦县最偏僻的科山乡当农技员,记得是父亲骑自行车送姐姐去科山乡上班。我看见自行车上除了搭人,还有被盖卷、一口红漆箱子和一些锅碗瓢盆,很好地打捆码在自行车上,那就是一个会动的集装箱了。

父亲回来以后,不停地长吁短叹:科山乡那是啥鬼地方哦,翻一座山又一座山,路也就是个毛毛路,一个弯又一个弯,除了拉木头的车子,鬼影都见不到一个,老子都没有到过那里!乡上的房子还是森工工段上留下来的板板房,木板薄得一拳能打个窟窿。乡上的工作人员没什么事情,除了喝酒就是打牌。唉!

父亲想过很多办法,也找过很多人,都没能把姐姐分配到县城。县城的岗位被一些关系户占据了,而且多数还是招工招干的,正宗的中专毕业却分到了乡下,这让人忿忿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好歹能自食其力,是国家干部了,大不了以后送点烟酒,让当官的研究研究,争取早日调回县城。妈妈倒是很乐观。

姐姐此后很难得回来一次,基本上要坐拉木头的车子,回家都是蓬头垢面的,急匆匆地洗个澡,然后到市场上买一大堆菜,又坐拉木头的车回乡下了。

这就是现实,可怜的姐姐。我一下子对考上中专工作失去了兴趣,姐姐上班的地方我也从来没有去过。

进入初中二年级,我的个子突然长了一长截,比花花个子高出不少,原来打打闹闹,花花还可以戏谑我,现在则是我可以轻松地制服花花了。这让花花大为惊奇,那眼光从俯视、平视到仰视,我则恰恰相反。

我和花花开始分床睡了,花花也开始写一本带锁的日记本。我们都清楚,性别的不同,让我们的身体已经有了变化,已经长大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