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达拉寺

我驾驶着赵立的沙漠王子,车上就我和赵立两人,一路上,赵立有时翻阅花花的报告,一会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我熟悉这条路上的一草一木,而对赵立却非常的新鲜,好像第一次进山的游客一样,不停地拍照。

路上有几个年轻的和尚,边走便朝我们望。

赵立问:这里有寺庙?

我说:有啊,达拉寺,一千多年的历史,远近闻名,五十年代毁于一场大火,是近几年才恢复重建的。

达拉寺距离121林场不远,小时候,我们就爱在达拉寺的废墟上玩,有很多刻了经文的石片。

赵立说:我一定要去看看,我也只是听说过。

达拉寺前,我们停好车,顺着九十九级台阶到了寺庙大坝。

附近每一个虔诚的念佛之人的人都经常到达拉寺转经,在转经筒边,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秘密之中。这不影响他们的虔诚,信仰让人心活动起来,让人身上的血液开始流动起来。也许能洗去年轻时代的蛮横、荒唐和罪孽,也许能为来世积累福报,也许能跟随释迦牟尼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这样的祈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少可以感动自己,如果事与愿违,那么只能怪自己虔诚不足、福报不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赵立感慨道,现在生活好了,修起这么好的寺庙,菩萨也享福啊!

我经常路过达拉寺,也给达拉寺拉过物资,可以游客身份还是第一次进去。

达拉寺历经十年重建,气势恢宏,伫立在达拉神山环抱之中,其规模远远超过任何时代。

新寺院是由高达六层的寺院主楼、四栋僧侣宿舍楼、寺院宾馆和游人接待室等构成。寺院主楼一楼为大经堂、二楼为讲经堂、三楼为藏经楼、四楼为多媒体电教室、五楼为金佛殿、六楼为陈列馆,楼顶为金顶,一出太阳,金顶闪耀。

最令人赞叹的是颇具现代建筑气息宏伟的大经堂,该大殿工程巨大,主体为钢混结构,所有墙体均为花岗石砌成,经堂正门为四根巨大的缕空雕刻的龙抱柱,四幅巨大的四大天王壁画,经堂内有四根20米高的汉白玉正方形大柱,上面的雕刻精彩绝伦,经堂内从尼泊尔运来的金佛,从浙江订制的汉白玉石柱,佛塔上镶嵌的珍珠、玛瑙、黄金,柱子全是红木,房顶全部采用贴金,远远望去金碧辉煌!

这些现代的建筑里,保存着千辛万苦收集来的历代的殊胜的物件,舍利子、金佛、法器以及无数供养的宝物。这世界上,总有人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和达拉寺有渊源,不是前世就是今生。达拉寺制造一种天然柏香粉,这种柏香粉是由僧人祈请护法作加持的,护法柏香粉极为灵验,有很多灵应,熏除秽邪,保佑平安。柏香粉是许多来自内地的游客争相求购之物。

赵立显然被达拉寺的辉煌所震撼,一路拍个不停。我赶紧制止了他,寺庙是不准拍照的。

到了大殿,我们脱鞋进去,在巨大的佛像前,赵立跪下,深深地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来,掏出一大叠钱,毕恭毕敬地放在功德箱里。

这时,一个一直关注我们的老和尚过来了。他是达拉寺的主持,叫王真,也是达拉村的人。王真认识赵立,也认识我父亲。

王真紧紧地握住赵立的手,表示感谢,然后作为一个向导带我们游览达拉寺。

当年如果不是你父亲保护我,我早没命了。王真对我说。

王真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僧人——

王真的母亲挺着大肚子还在洋芋地地里干活,一阵太阳雨突如其来,为了躲雨,她脚下一滑,差点一个劈叉,肚子一阵剧痛,王真就这样被“挤”了出来。

如果说有什么殊胜之处,王真一出生,雨马上就停了,而且在东边出现了三道彩虹。闻讯而来的人们,惊讶地看见眼前一幕:在洋芋地里滚了一转泥糊糊的王真像尊泥塑菩萨,在彩虹正中间哇哇大哭,声音清亮,震动了整个村子。

王真与村子里的小孩别无二致,但是,五岁便父母被送进寺庙,关在寺庙里经历漫长而严格的学习,并到拉萨、尼泊尔进修、受戒拿到相应的学位,直到成为一名合格的住持,也就有了和年龄不相称的严肃和静穆。五十年代那场大火让他还俗回家,却一直没有结婚。在六十年代的大活动中,王真被揪了出来,每次都是被批斗的对象。

父亲见他可怜,又是孤人,老老实实也没干什么坏事,便让大家停止了对他的批斗。

八十年代开始,恢复宗教活动以来,王真便被村人又推举了出来,并逐步开始重建达拉寺。

王真接着介绍道:每年都有五次大的法事活动,放生仪式、晒佛、服饰表演、选美、赛马、物资贸易同步进行,热闹非凡,达拉寺成为方圆百里信众的中心。

达拉寺也是达拉风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达拉寺的名声越来越大,宗教旅游方兴未艾。

达拉寺有一绝:酥油花——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也可以用来做供品并成为了达拉寺的一大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酥油花也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肃穆的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群体千姿百态。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宗教旅游特色。

达拉寺周围经常能看到一些自由行走的牛羊,身上用彩色布条装饰,有的颈上、角上还缠有一红布条,这就是放生牛羊,任其自生自灭。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人们学会了如何处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赖以生存的所有动物所具有的深厚的忏悔与感恩心理。那种敬畏、祭拜、感恩和戒杀护生的习俗,是一种传承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来自于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和与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依存的缘起关系,不论时光、历史如何衍变,慈悲和善良永不过时。放生是一种“活祭”形式,即用这些牛羊来祭山神、佛祖和菩萨。

王真还是古锦县政协副主席,经常到各地学习寺庙管理经验,特别研究了寺庙发展与时代进步和当地历史、旅游的关系,根据古锦县无业青年的现状,组织了唐卡研习所,让这些年轻人在研习所里学到一技之长。游客普遍对佛教有好奇心,他便给游客不定期免费办佛教与生活系列讲座,特别是他的入世出世都是人生的观点获得了无数信众的欢迎。

王真说:宗教在历史中发展,并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但是再怎么发展,都必须秉持为人幸福为人福报之宗旨,归根结底,佛教是一种至善的教育。所以不能故步自封当陈腐学究,更不能故弄玄虚糊弄信众。当然,寺庙不是法外之地,遵纪守法是第一要务。我们念好自己的经,心无旁骛,服务好百姓的信仰。历朝历代,哪个管过我们和尚的死活?现在,我们也有医保、低保,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国家仁至义尽了。

王真请我们到顶楼的禅房里喝茶,在情调古雅的禅房里寻得片刻安静,站在窗前眺望达拉山那终年不化的雪顶和克克那伟岸的形象,映照在湛蓝的天空中,令人心绪慢慢地平和。

下面是蚁群般的香客和游客,看看这个我再熟悉不过却每天都是陌生的面孔拥挤的地方。

这景象在心中唤起一种情绪,一种奇怪而又幸福的感觉萦绕在脑海,这与信仰无关——

曾经,这里是高原的深山老林,几乎渺无人烟。曾经,这是一代森工拓荒者流血流汗的地方,如今成了风景名胜,沧海桑田,世事更替,风云变幻,亘古不变的自然和滚滚红尘并行不悖。

如果披上袈裟?我不止一次这样想,此时此景,此情入心也在情理之中。

王真说:凡事尽力就好,结果并不重要。世界上最静的禅房,不在佳景,不在寺庙,而在人的心中。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储存钱财,而是福报,钱财只能此生能用,福报却是生生世世都可以受用的。

赵立说:唉,心累,要能解脱就好了。

王真说:如果世间法你都没有处理好,何谈解脱?心自由了,人才能自由,不论你处于什么境遇。放下很重要。所谓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比如人们艳羡不已的富豪和权贵,你对他没有所求,那么,他在你心目中仅仅是一个名字和符号而已。

我经常琢磨王真的话,那是一盏明灯,飘飘渺渺于太虚之中,红尘滚滚,怎么可能做到澄明和清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