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云南嵩明杨林,是明代医药学家、音韵学家、文学家兰茂的故乡,素有滇东古镇,鱼米之乡的美誉。

整体是“一凤朝阳”,常有七阁八庙九观八景之说。

瑶峰日彩,澄海月华,龙崖瀑布,螺埠堆蓝,金马秋风,石羊春雨,蓼汀渔歌,松径樵音乃兰茂先生八首写景诗诗题,即“杨林八景”。

岁末前三日,太阳笑呵呵的跳出来,四周房顶、树上的积雪害羞的化为水滴,总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杨林街上,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十里九村,人们纷纷钻出屋子,尽情地追逐嬉戏。抓一把残雪掷向对方,免不了一场雪战,惊得饥饿的小鸟扑啦啦飞走。

宋春羊家大院金碧辉煌,喜气盈门。

家主宋春羊一刀下去,一只刚报晓不久的大红公鸡扑翅登脚,作垂死挣扎。

不是家主心狠,是贵客临门。

宋婉芬的儿子田国强虽在昆明路政工作,却近三年没来舅舅家了。

妈妈电告他,回家过春节前一定到外婆家看看,尽管外公外婆没了,但舅舅宋春石、宋春羊两家是她娘家唯一的亲人。

田国强及早从昆明下来,老表宋明开车到客运站接着,把诸多礼品从客车上搬到轿车后备箱。

毕竟三年未见,总要带些礼品,况且是濒临春节。

才到下,就火急火燎的扯着老表宋明载着他到宋家坟塘祭拜外公外婆等宋家祖先。

因为预定好的快车是不可能等人的。

焚香祭奠毕,又直接去了兰公祠祭拜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兰茂先师去了。

留下当建筑大老板却喜爱下厨的二舅及夫人在家准备午餐。

常说“鸡死也要叨叨脚”,这不,粗壮的鸡脚碰翻了接血的春花碗,喷洒一地,溅得宋春羊一脸鸡血。

小孙子宋亚坤乐得蹦跳喊叫:“哦,爷爷红脸咯!爷爷红脸咯!”

听到喊叫声,小孙女宋亚莹从里屋跑出来,看到爷爷一脸鸡血,也禁不住的喊道:“爷爷挂彩罗!爷爷挂彩罗!”

“好啊,挂彩好啊,这还是头彩呢!”

宋春羊的女儿宋山茶一家到了,宋山茶见爸爸一头鸡血,愈发笑得不可开交。

“爸爸,好兆头啊!”

外孙女罗心悦更是欢呼雀跃:“外公中头彩咯!”

宋春羊把半咽气的大红公鸡丢到场上,笑道:“你们娘俩总没个正行!”

“去,叫你外婆端一盆热水来我洗一把。”

孔令芬拎着一壶刚烧沸的水,罗心悦端着一个里面有毛巾、香皂的盆出来,宋春羊洗了把脸,便开始浇烫水退鸡毛。

宋山茶夫妇帮着爸妈料理饭菜,表兄妹三个玩儿去了。

宋明领着田国强来到兰公祠,年近六旬的馆长异常热情,口中不停地介绍着兰先生的人生传奇,全程陪同导游参观。

古老的四合院干净整洁,石板铺地,墙壁古色古香,几株很有年岁的紫薇、牡丹、芍药错落有致,平添了院落神秘、厚重的文化氛围。

正堂门楣上,两块横向牌匾上下安置,八个刚劲有力的草书字映入眼帘:“先生之风”,“壮我庶民”,两侧门柱上却是“明时两隐士,故里一遗祠”。

田国强心生感佩,走进正堂对兰先生画像拜谒,再逐一欣赏里面的字画,都是后来的大家手笔,可谓笔走龙蛇,画意盎然,全都是有关兰先生的墨宝真迹。

在田国强的“啧啧”赞美声中,一一参观了两侧两层的所有展室,最后来到后院先生坟塚祭拜。

墓封土圆锥形,弧形条石围砌,墓碑篆刻“明兰隐居幕”,墓联为清末云南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题词:“古滇真名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

,悬壶老诗人”真迹。

田国强异常感慨,震撼,难怪老爸在世时每到外公家都必须到此参观祭奠。

看着田国强一脸的敬仰之色,老馆长激情饱满,滔滔不绝的道:“兰先生是杨林的骄傲,是嵩明的骄傲,是昆明的骄傲,是云南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先生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一百四十多年,他的《声律发蒙》,比李渔的《笠翁对语》早约200年。

他的《韵略易通》大胆创新,把原来的100多个中原旧声部缩编为20个,并以一首五言绝句《早梅诗》表达出来。”

田国强和宋明都一脸真诚的听着,老馆长备受鼓舞,感到遇到了知音,愈发激情满怀,尤其是田国强眼光闪烁,充满询问和期盼,老馆长一字一句地,抑扬顿挫地朗诵出口: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哦,兰先生太不得了咯!”田国强赞叹。

身为中学教师的宋明也赞不绝口,遗憾道:“惭愧,家乡有这么伟大的音韵学家,我竟活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塌糊涂!”

老馆长自豪的道:“可以说,兰茂先生对华夏普通话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换句话说,《早梅诗》的20个声母是中国现代普通话声母的前身!”

老馆长继续道:“你们知道《续西游记》吗,也是兰茂先生所著,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了一百年左右!”

听到此,田、宋两位真是瞠目结舌了。

馆长兴味不减,田国强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在县城的大舅宋春石催问是否要到了,他已在县一中学海边等候了。

嗜书如命的馆长感到遇到知音,出奇好爽的各送了几本书给两位,有《兰茂诗词辑著》、《兰茂故事传说》、《声律发蒙》、《韵略易通》、《悬壶百章》等。

谢别馆长,宋明载着田国强直扑学海。

刚把车停稳,大舅便迎了上来。

其他家人都到杨林帮厨去了。

一阵寒暄后,大舅未语先笑道:“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看了兰公祠,有何感想?”

田国强肃然起敬道:“太不得了咯,我辈在先生面前,如尘埃萤虫,简直就是高山仰止!”

浏览了临海的魁星阁,来到“红军长征纪念塔”前,请游客为他们照了一张合影相。

大舅变成了导游,一脸生动的介绍着红军长征两次过嵩明的情景。

大舅不愧是中学高级教师,娓娓道来,什么彩蝶引路,巧攻县城,智取白龙桥,活捉计天佐等等,说得像他亲自看见一样。

的确,父辈们是亲眼所见,中央红军入嵩前几日,千百万蝴蝶自东向西过嵩明境,与后来红军行军路线一致,引得当地百姓众说纷纭:

“红军是天兵下凡,所以蝴蝶为他们引路。”

“红军是为百姓打天下的队伍,顺天意合民心,老天派蝴蝶为他们引路。”

说的神乎其神,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因为老实巴交的父辈们是不会说谎话的。

看到一块巨幅屏风正反两面拓印的毛泽东豪气纵横,笔走龙蛇的的《七律·长征》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书法,田国强异常激动,赞不绝口。

纪念塔石块上天然水印更是令人惊叹,乌蒙磅礴,云海茫茫,水复山重,分明是一幅幅长征组歌。

一路沿拾级而上,来到黄龙山顶,两株高耸入云的晋柏映入眼帘。

大舅有打开话夹子,道:“两株古柏被誉为嵩明千年老寿星,是嵩明的绿色历史、活化石,为嵩城名胜之一。”

“原来位于嵩明八大寺之首的宗镜寺门前,可惜随着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海桑田,宗镜寺没了,近年被有心人士请到县城北小圆山新建了一座,每年正月初八,香客过万人呢。”

古柏却是名不虚传,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无不文思泉涌,翰墨丹青数不胜数,地方志书中不乏记载。

最后,大舅高声朗诵了清代陈庚明的《黄龙双柏歌》:

黄龙南奔气势猛,城如飞链锁龙颈。

森森两角老不缪,化作双柏盘峰顶。

返回到学海边,两位美女走过来,服饰一红一黑,却都风姿绰哟,素雅高洁。

田国强双眸放光,心跳加快,嵩明小县城竟会有这样的尤物。

“宋老师好,还来学校呀?”

宋春石指着田国强,笑道:“这是我外甥,在昆明路政工作,难得下来一转,带他来参观一下纪念塔,黄龙古柏。”

指着红衣女对田国强道:“田国强,这是我们学校的章叶老师,那位是她的闺蜜尹华芬。”

田国强红着脸道:“章老师好,小尹好,我叫田国强。”

尹华芬笑着客气回应。

章叶红着脸笑道:“我知道,你是宋老师的外甥。”

宋春羊热情道:“张老师,两位要没有啥要紧事,和我们到杨林二弟家一起午餐。”

章老师看看闺蜜:“小尹,你说了算。”

尹华芬,别有意味的笑笑,托词道:“我弟弟刚好今天从深圳回来,就不去了,你和他们去吧。”

章叶觉得找不到适合的理由,瞟一眼正呆望着她的田国强,不想四目相对,像被电击般闪开,都红了脸。

随即推脱道:“宋老师,不好意思,我忘了今天和尹华芬的约定,今天我们两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你好好陪陪你外甥,再见!”

田国强愈发好感,章叶不仅漂亮,还很有肚才。

他第一次对一个女孩有了心思。

回到家里,五张桌子摆满了美味佳肴,少不了嵩明虎掌金丝面,嵩明麦粑粑,杨林酸菜鱼、杨林虾酱、骨头参等。

喝的是回味甘甜的百年老字号杨林肥酒。

除大舅二舅和宋山茶老公陪着田国强喝一口外,其余成年男性下午有事没喝。

田国强不止十多次喝过杨林肥酒,但今天感到特别爽口。

他分发完礼品和压岁钱,看看去坐火车的时间差不多了,便由老表宋明开车送到车站,刚上火车坐下,他的心一心二用的一下飞到学海边,一下又飞到飞到“五层楼”。

他拿出大舅给他的章叶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心情难以平静。

“看情形有戏。回头我再和他私下交流一下。”

“章老师很优秀的,追她的人排长队,男人嘛要主动一点,脸皮放厚一点,难得是你喜欢的。”

大舅的尊尊教导总是萦绕于心。

望江县西部五层楼,宋婉芬和丽丽在屋。

一老一少各有所为。

老的把桌子擦了又擦,小的守着电视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田国强早就电告过妈妈,预计到家是下午八点钟,可宋婉芬早早的就不止五六次的到小区门口张望。

田晓雅购买完除夕物品,便到贵阳站去接弟弟去了。

在老爸的缠磨下,杨壮硬着头皮打了晓雅的电话,问她在不在家,准备送点年货去他家,还有送给丽丽的节日礼物。

田晓雅芳心急跳,说她已到贵阳接弟弟去了,要天黑后才能到家。

杨壮道:“您早说我去接,这段路不好走。”

“您现在在哪里,你把车找地点停着,我这就过来。”

“没事,返回的时候让弟弟开车,要不,明天咱们见一面吧,丽丽常念叨你。”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