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罗老狐狸

廖叔伯已经在昨日的酒宴中,隐晦的告诉了他,在去见罗长史之前,已经拜托过亲近兄弟,速赶去定阳军送信给马十三。

陈锦柏对廖叔伯的办事能力非常满意,而廖叔伯借着喝酒的掩饰,也隐晦的告诉了陈锦柏,人应该留条后路的,不能将所有都压在一个出路上,隐言这军官若是做不得了,还能够回到了原路上讨活干,他有两个兄弟未追随而来,就是在原路上占着位置。

陈锦柏当然是理解的,事实上,他为什么会冒危的去知会帮助马十三,目的就是在为将来建一条出路,他的念头里可没有什么拥兵造反,只是单纯的,在为自己的将来就要的一切造就官势。

他一个出身寒微的小民当了官,在这乱世思想里只是要去取得权势富贵,而那些想着做皇帝的人,要么是出身势大的贵族,要么是长久拥有了重权的人物,人们的野心能够膨胀往往在与权势二字。

来到罗长史府门前,门房想是得了吩咐,恭敬的请了陈锦柏入门,却是领陈锦柏去见了罗府总管。

见到二总管后,陈锦柏才知道来的不巧,罗长史和夫人们去为人贺寿了,估计午后才能够归来,二总管却是建议陈锦柏在府中等候,陈锦柏也知道等候上官是一种表诚行为,他同意后,二总管便领他去了后花园的一处花亭坐等

不料刚欲落座,这罗长史便回来了,二人见礼齐落座后,罗长史神情平静的看着陈锦柏,和声道:“锦柏,祁王府的将官聚见之事,已然取消,我想,祁王府军要去剿匪的事情,你是知道了。”

陈锦柏点头,和声:“属下已是知晓,是在兵部知道的,据说是归属到周贵克将军统帅下剿匪。”

“那你愿意去剿匪吗?”罗长史和声问道。

陈锦柏一怔,和声:“属下是不愿的。”

“为何不愿意?这一次的大军剿匪,可是武官建功的机遇。”罗长史和声道。

“对别人或许是建功的机遇,对我却是未必,我只想回到邑康县,若是剿匪之后,还不定会被调任到何地呢?”陈锦柏温声说了大半的实话。

若是剿匪之后,他明白多半会被升调到将职,那时的他不定会被归属到什么军队,就算还任着祁王府旅帅,那也很难再回到邑康县建军驻扎,因为靖皇已然知道了他。

靖皇对他的知道,就可能由不得罗长史的妄为了,他的本意是想求得两全其美,即能够在邑康县扎根兴族,又能够获得部分军权,想要做个自主的一地之将。

“你的心思我明白,不过靖皇陛下的决策,我也无可奈何。”罗长史和声道。

陈锦柏点头默然,又听罗长史和声问道:“你在邑康县可还有信任之人?我是指原本的文官。”

陈锦柏一怔,讶然:“大人,是不是王主簿,他出事了?”

“没有,不过我不大信任那个王主簿,不想让他掌握太多的邑康县权势,我的意思是说,邑康县丞的位置,空缺了。”罗长史和声道。

陈锦柏一怔,讶道:“大人是说,工部侍郎大人,已放弃邑康县丞之位。”

“也算不得放弃,只是不得不有所收敛,是有人上书弹劾,靖皇陛下虽然没有下问,但工部侍郎也不敢了再提亲去任。

其实,邑康县的一个熊县尉,曾是工部侍郎的心腹家兵,所以算不得放弃了那里。”罗长史和声解释了。

陈锦柏意外的轻应一声,又听罗长史问道:“你有认识的人吗?要值得信任的。”

陈锦柏已明白,这罗长史想要借机夺得了邑康县的大半权势,但工部侍郎却不敢提亲再任,罗长史同样不敢用亲下任,于是只能够在邑康县的官员中拔选,暗中的去控制着邑康县。

“大人,有一位名曹盖的邑康县户曹,是儒林郎的官身,与属下一直的暗下里交好,是值得信任的。”陈锦柏和声做了举荐,他也想不到这么快,就能够回报了曹盖叔侄。

罗长史点点头,想了一下,和声道:“你书信一封,问问那个曹盖能不能够年供两万银子,以及暗中为我募训三百兵卫。”

陈锦柏吃了一惊,忙道:“大人,供银之事可能做到,募兵之事却是太难了。”

“难吗?你不是已然军训了百名兵勇吗?”罗长史和声道。

陈锦柏一怔,和声:“大人是想快些募兵,不过兵勇都是本地人,大人就算募训了,日后也是很难军令通达的。”

“邑康县的匪人和流民应该很多,那个曹盖应该有能力入籍成军吧。”罗长史和声说道。

陈锦柏一听明白了,罗长史这是要借个驻地,让了他的一些私军隐藏在邑康县,这个罗长史要做什么呀?

他的心里有些惊疑,但惊疑归惊疑,陈锦柏却是不能多问,事实上他之前的送秘行为,已然将他和罗长史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属下明白了,愿意书信一封。”陈锦柏无奈的表了态。

罗长史点头,又问道:“你与那个曹盖是怎么认识的?”

“是曹盖主动与属下认识的,曹盖有一个侄子名曹盖,是池州康化军的中层将官,所以曹盖对属下非常的亲近,在邑康县,多数官员都是看不起属下的。”陈锦柏和声说了曹盖,但他却不会说起与曹盖怎么认识,且日后自会告诉曹氏叔侄的,要隐藏交往的经历。

“曹盖的侄子是怀安军将?”罗长史意外道。

“是的,不过属下未曾见过曹盖。”陈锦柏和声回答了。

罗长史点点头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和声道:“你书信吧,要记住,要都用你的名义去问,不要牵扯到我半句,今后我需要曹盖做什么,也是由你转达,你要保证那个曹盖只知你,不能够知我,也就是说,你是曹盖在京城的唯一官脉支持。”

陈锦柏一怔,只好点头道:“属下明白了。”

他是明白了,罗长史是将所有风险都让他担着,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先前送秘之事,在耿耿于怀的报复他陈锦柏。

罗长史出去唤人又取来文房四宝,在罗长史的点说下,陈锦柏无奈的书信了一封。

罗长史拿过信,和声道:“陈三,我这么的谨慎,就是怕靖皇陛下见疑心,一旦有风闻说我是邑康县丞的官脉支持,那从上到下都会祸事了,外官在京城的人脉,多数都是高官们的闲职儿孙。

而你,日后若是被人追问,官脉要说成是周贵克,或是王崇,你即将归属到剿匪军,日后身为他们的旧属,是能够让人取信的,就算那两人知道了见责于你,你大不了就是道歉的事情。”

陈锦柏听的真想唾这罗长史一口,这家伙真够阴险狡猾的,他在邑康县秘养私军,若一旦出什么事,却要栽到这周贵克或王崇的头上,那是私养军队呀,那种大罪是要抄家杀头的,不过好在有兵勇军做掩护,不然他就是撕破脸,也不能应了罗长史。

当然,陈锦柏是知道风险很大,但益处也是有的,他能够提拔了曹盖,间接的也能够让了曹盖的军职有所提升,军将的升职有三大途径,一是用银子去买,二是有高官人脉,三是功劳,曹盖若是做到邑康县丞,那必然能够帮助到曹盖。

而事实上,陈锦柏也明白罗长史的谨慎行为,只是能够摆脱了明面的风闻危机,一旦他陈锦柏获了罪,就算他陈锦柏仁义的不牵连罗长史,那么靖皇也不会放过这罗长史,毕竟罗长史就是他陈锦柏在京城的真正人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