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三十七节 勇猛精进,解剖麻雀

座谈会很成功,应该说宛州市委在准备上十分充分,而且也很准确的把握到了中央的意图。

国企改革势在必行,有进无退,但是谁都知道国企改制势必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其中一少部分习惯了大锅饭的人不必说,可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有心无力的群体,他们年龄倒大不小,距离退休又还有一段时间,技能缺乏,或者说难以适应改制后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强度,这种年龄阶段上要让他们重新去进行培训和再就业有些强人所难。

而他们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一旦推向社会,必然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群体的利益诉求?

宛州市委考虑的十分周全,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了保障和弥补。

尤其是专门划出一部分股权通过员工持股会来实现企业职工的身份转化,这一点相当具有创意。

不但极大的缓解了职工们在失去了国企职工这个身份之后的地处甚至是敌对情绪,而且也能使得这些职工在后顾之忧的解决上多了一条路径。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些局限性,那就是要求是在具备一定净资产的企业才能更好的推行改制。

而对于那种资债相抵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除非是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投入到企业中去,否则都很难做到。

同时这对于选择企业的接手者要求也相当高,否则一旦企业刚接手就陷入困境,也会带来很多遗留问题。

座谈会后,国务院工作组的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无论是是汉川省委还是宛州市委实际上也知晓国务院对宛州的这一轮改制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让汉川省委和宛州市委终于可以放下心来。

“庆良书记,来,坐,你们几位也请坐。”朱志龙笑容可掬,坐在沙发上示意大家不必客气拘束,“工作告一段落,总结材料也在准备了,叨扰了诸位这么些日子,我在这里代表工作组对汉川省委和宛州市委的大力支持配合表示感谢了。”

“朱主任,您太客气了,国务院工作组来我们汉川开展调研工作,是我们汉川的荣幸,全国这么多个省市都在摸索国有企业改制,好像也只有齐鲁和我们汉川才有此殊荣啊,我受耀东书记和远望省i长的委托,陪同朱主任来宛州,总算是没有辜负中央领导的期望,这项工作没有太让中央失望啊。”

韦庆良这番话说得有点儿小小的情绪,但是情绪里也还是带着几分得意和喜悦。

这全国就单挑了齐鲁和汉川,名义上是调研工作,但是实际上却是调查,如果有问题,或者不符合中央政策意图,又或者超出了中央规定的原则底线,只怕就没有今天这种云淡风轻,甚至就会变得秋霜肃杀了。

说实话,没有哪个省市在水落石出之前愿意接受中央的这种工作组,都知道干工作那么可能没有一点儿纰漏,打烂碗的始终是洗碗的人,不洗碗的人永远不会打烂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尤其是这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创新,又要触及到诸多群体利益,你想要面面俱到人人满意,本身就不可能,所以大家都愿意人家先干起来,没出问题,中央定板了,然后再来随大流,多好的事儿。

可始终要有人来尝试摸索,这就要求有一个容错机制,允许大家犯错误和改正错误,趟出一条路来。

这种敢于摸索创新的,哪怕是真的犯了错误,都要鼓励和支持。

站在不同位置角度,考虑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也不一样。

韦庆良内心其实并不太赞同在汉川这么急这么快就要动起来,但是周远望和黄绍棠态度很积极,后来杜高成和吕青也表示赞同,原本希望稍微缓一缓的马耀东和他才开始趋于积极。

但当接到国务院工作组要下来调查时,马耀东和他都还是吓了一大跳,所以才会让裴松仁和糜重先行下来,摸摸底,看看有没有问题。

一般性的小瑕疵,哪里都在所难免,只要没有大问题即可。

不过宛州的改制动作还是让省委很是紧张了一阵,大问题没有,但是在一些具体措施上却有些标新立异了,连省委也不好确定究竟是否越线,最终研究之后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听从中央的意见,不去做画蛇添足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一步还是走对了,中央对这种探索摸索还是非常支持和赞许的,甚至在韦庆良看来有些出格的具体措施,工作组居然也认同了。

“庆良书记,你太客气了,宛州的工作不是过得去,而是很有胆魄和创新意识,这一点很不容易。”

朱志龙也是老于世故的人物了,自然也听得出韦庆良话语中的隐藏含义,微笑着点头。

“宛州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普通地级市,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这说明汉川省委在宛州市委市政府班子的配备上是下了功夫的,我相信未来几年间,宛州市委市府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前景可期。”

听到朱志龙这番话,韦庆良心中也要舒服许多,也不枉汉川省委承担这么大的风险支持在宛州来搞这个试点,真要出了问题,省委都是要承担政治责任和政治风险的。

“朱主任过誉了,宛州前几年情况不尽人意,而宛州市又是我省人口仅次于嘉州的第二大市,所以省委在这一轮调整中也是经过了精心考虑和研究。”韦庆良也没当着林春鸣他们说这些太多,“宛州的国有企业比较典型,加上我们三线企业搬迁也都要很快搬到市区,所以宛州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任务很重,只有抢先把国企改制这一步走出去,我们才能为今后的工作赢得主动,……”

“庆良书记,理应如此。”朱志龙正色道:“我个人的观点,在企业改制上越走到前面,未来的压力会越小,越拖到后面,恐怕损失会越大,压力也会更大,尤其是要抢在全国性的这种企业改制尚未全面铺开之前先行启动,会更有优势,否则当全国各地都开始一拥而上时,这种就业压力和好项目好企业的争夺会越发激烈,以汉川的条件很难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朱志龙也隐隐点出了一点意思,那就是走在前面,中央也会在政策项目上有所倾斜,而拖到后面,也许中央就无暇顾及了。

韦庆良也若有所悟,看了一眼旁边的林春鸣和冯士章,“春鸣,士章,朱主任说得很有道理啊,宛州不仅国企改制要走到我们汉川前面,也要走在全国的前列,要利用这一次国务院工作组来我们宛州检查督导工作的机遇,丢开一切瓶瓶罐罐和束缚,大胆出手,把后续的企业改制抓起来,力争给全省开好一个头。”

林春鸣和冯士章都是连连点头。

“不仅止于此,宛州市委还应当利用国企改制这个契机,结合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改进作风等工作,把这些工作凝合在一起,努力让宛州各方面的工作走在汉川省前列。”朱志龙忍不住插言。

“虽然这一次我们只解剖了宛州电风扇厂这一只麻雀,但是我听了小沙的介绍,下一步对宛州电器厂和宛州无线电厂的改制筹备,我觉得宛州市委这种原则方向不变,但是具体方案一事一案的做法非常好,这些国有企业一旦焕发新生,必将对整个宛州工业经济带来一轮复兴。”

“谢谢朱主任的夸奖了,电器厂和无线电厂规模比较大,也是我市的重点骨干企业,而其问题也比电风扇厂更为复杂,形势更严峻,为了把这两个企业的改制工作最好,我们也是抽调了专门精兵强将来负责做好这项工作,沙正阳在大型企业担任过主要领导,而且对经济工作十分熟悉精通,所以他在其中也承担了方案的设计构思,……”

朱志龙笑着点头:“嗯,我知道,东方红集团嘛,现在燕京城里,中央电视台和燕京电视台它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且东方红老窖1949还限供,有钱都买不到,自然堂的矿泉水也是遍布北方各省,不简单呐,林书记,冯市长,宛州能把这样的搞企业的干部用到国企改制上是恰到好处,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啊。”

朱志龙进一步道:“这个干部虽然年轻,但是头脑很清晰,思路深远,眼界宽广,甚至能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国企改制与私营经济发展以及我们国家加入关税总协定的辩证关系,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这很难得,这一轮企业改制也是对这样的年轻干部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和培养,有助于这些年轻干部的培养。”

韦庆良和林春鸣、冯士章都有些吃惊,尤其是韦庆良,他很清楚,这位朱主任是可以直接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直接说上话的,眼光奇高,能得到他的点赞,非常难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