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近地轨道空间站

第二天清晨,调查机关。

林异一反常态的早早来到办公室,换上黑色风衣制服,细致的打理好领口和衣角。

菲菲走进门后看到这一幕,顿时惊了:

“队长,你这是要干什么?”

明明昨天下班时,林异还是一脸颓唐的样子,怎么今天这么精神了?

“情报部门传来消息。”

林异一边检查手枪,一边说道:

“冬极星域发现有疑似深海使徒活动的迹象,总部正在往那里调集人手。”

菲菲听后,瞬间燃起了斗志:

“原来是深海那群家伙!想不到这么快就有线索了,找到那群家伙后,争取一次就将他们全部连根拔起!”

林异的眼中也燃起熊熊烈火,他看向菲菲:

“我买了两张传送票,上午八点出发……你也一起去吗?”

林异和深海组织之间可谓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这次有了深海的消息,他自然非常上心。

“传送票”是使用“传送门”的许可证。“传送门”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跨星际旅行工具,即便是相隔数十万光年的星球,也能通过传送门短时间到达。

菲菲摩拳擦掌道:

“当然了!这种事怎么能少了我!”

正义感爆棚的菲菲当即答应下来。

向调查机关递交了申请后,林异和菲菲直奔光辉市交通中枢。

……

光辉市,交通中枢。

交通中枢的大厅非常宽广,里面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

在传送等候区可以看到,一排排圆型台座上时不时散发出淡紫色光辉,每当淡紫色光辉亮起时,台座上的人就会消失,或者原本空无一人的台座上会多出一个人。

这些“圆型台座”就是传送门的一种,人们可以利用它瞬间到达很远的地方。

林异和菲菲两人来到一处圆型台座前。

“t321号传送门……”

林异看着传送票上的信息,又对了一遍:

“就是这个了。”

每个传送门所连接的目的地都不同,传送票上的编号和传送门编号必须一致,错一个数字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两人站在传送门上,传送门开始运行。

淡紫色光芒一闪,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消失在原地。

……

蓝星外,近地轨道空间站。

在一处四面洁白的大厅中,一扇镶嵌着透明蓝色晶石的金属边框门里涌现出一道淡紫色的能量漩涡。

之后,两道人影自那淡紫色漩涡里走出,正是林异和菲菲。

这镶嵌着晶石的门就是所谓的“传送门”,和之前的圆型台座功能相似,不过这种形式的传送门可以跨越更远的距离。

菲菲看着四周充满科技感的景象,感叹道:

“有段时间没来空间站了,这里的样子变化不大嘛。”

一般只有宇宙空间站的传送枢纽可以将旅客传送到非常遥远的星系,所以林异和菲菲两人准备通过这座空间站进行中转。

空间站传送枢纽里的人相比光辉市交通中枢少了许多,不过这里能看到更多外星人的身影,有蓝皮肤的外星人,长的像蛇一样的外星人,浑身都是黑雾的外星人……

大厅里还有很多自动机器人在清扫地面,走出大厅,空间站传送层周围的墙壁,大部分都被改造成了环绕式落地窗,向外望去,可以看到一截巨大的,湛蓝无比的圆弧……那就是蓝星的轮廓。

从外太空的视角看,可以发现这座近地轨道空间站呈一种棱形堡垒,中间向外伸展出八道金属平台,这八道平台主要作为小型宇宙飞船的临时停靠港口,具有一定的维修功能。

遥遥望去,整个近地轨道空间站外圈被一层半透明的光罩包裹,这层光罩的学术名称是“近地轨道防御及环境适应改造膜”,主要用来展开保护空间站的光子结构屏障以及调整光子屏障内部的气温气压等参数,使之达到适宜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排除太空垃圾对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干扰。

八道金属平台的末端,都安置着一种形似天线的特殊装置,这些特殊装置名为“重力调节矩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重力调节矩阵发挥作用,空间站内的物体和人员才不会因为失重而飘浮在空中。

当然,近地轨道空间传送枢纽站最重要的设施,当属空间站棱形结构上部外围所覆盖的一层类似太阳能板的“特殊平面结构”。

这层特殊平面结构名为“快子振荡接受器”,是整个传送枢纽运行最关键的一环。

“快子”是人们通过研究狭义相对论后,经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进一步实验后所发现的一种新型粒子,这种粒子具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超光速。

在狭义相对论理论中,快子的能量为零,其运动速度可以无穷大。而当快子获得的能量越多,它的运动速度反而越慢,直到它获得无穷大的能量的时候,它的速度才会减慢到光速。

这正好与现实宇宙的情况相反,现实宇宙中,一个粒子能量为零时,几乎就是静止的,而当这个粒子获得的能量越多,其运动速度就越快,直到获得无穷大的能量后,粒子的运动速度才达到极限,也就是光速。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子的性质和现实世界中粒子的性质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从理论上推导出快子可能存在后,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终于通过实验找到了快子。

快子超光速的特性也再次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原本受到光速制约,发展速度缓慢的星际旅行产业,因为超光速的实现从而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信息技术也因为快子理论的应用直接引发了第七次信息技术革新!

利用“快子振荡接受器”,人们终于实现了长距离跨空间移动的方式,即“传送技术”。

不过,由于快子特殊的性质,其一般只在超出三维时空的更高维度时空存在,如何更有效利用快子是一大难题。

这就要提到近地轨道空间站最基础,也同样是最重要的设施之一的,“原初黑洞反应炉”。

众所周知,黑洞分为普通黑洞和原初黑洞,普通黑洞的事件视界非常大,而原初黑洞则小得多,通常只有十的负十三次方厘米,只有质子或中子那么大,这就意味着,原初黑洞更容易被人们利用。

而在黑洞内部,因为时空的扭曲,至少有九个维度被压缩蜷曲在一个奇点中,可以说,黑洞天然具有连接高维度时空的性质。

正是快子振荡接受器和原初黑洞反应炉,以及其他相关量子理论设备的结合,让人们掌握了征服星空最基本的前提——“超光速传输技术”。

“要出发了。”

通过空间站特制玻璃窗眺望蓝星,感叹了片刻后,林异拿出手机点开行程表:

“还有十分钟开启传送。”

菲菲也收回目光,看着传送门,满脸期待:

“冬极星域,我还从来没去过,那里到底是什么景象呢……”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