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身在灵山心在唐日思故乡夜念恩

莫不询前生今世,且不问因果轮回,只掂量今生萍踪命途,运程跌岩多舛,纵然回顾悠悠履历,点点滴滴,印证了唐僧蹬蹭的平生:生逢劫剞,幸得以馀夷脱逃,佛门逢生,自此晨钟暮鼓,黄卷青灯,际遇遣竺取经,经一番蹄筋砥砺,成就了凌云之志,佛门皈依,秉其迦持,甚有功果,遂了平生夙愿,功圆灵山,名靡广袤,藉居佛门,窥其一生,确凿辉煌!大凡居安乃人平生追逐,奢华莫过于缀饰罢了,欲海深深,知足始乐!

纵观世俗陈历,僧得道,仕得志者,何曾回首俯仰其履迹,一针扎中根脉,俗话曰: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家乡,四年忘爹娘。唐僧居安于灵山,何乐而不为?然而唐僧根蒂自于神州华胄,心终始凝大唐之结,深谙中华美德“ 鸟儿巢南枝,胡马倚北风,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况且唐僧乃钦点之僧使,苦历万水千山,终将经书传回东土大唐,为之耕云播雨,衣钵相传,劝化众生,裨益于盎盎大唐。然而,唐僧又深受如来倚重与眷顾,敕封落藉于灵山,列席于佛界诸神,摩何般若波罗蜜,名重誉高,同生极乐国,谋得平生夙愿!

人生下便长在欲望之中,为欲望而憧憬,为憧憬而耕耘,以至倾尽平生精力,更是得陇望蜀,欲不至境,头鬓为白,不言嗟悔。女儿国之行可见唐僧鞠躬尽瘁,赤心报禅,俗话曰“ 不怕事难,恐怕有心” ,遇事从容执着,锲而不舍,天道酬勤,回报就在寻觅之中。

世间“ 种蒂得菱” 之事常有,唐僧在女儿国目睹了魏紫花骨儿苞启瓣开,从花蕊粉尘中蓦然显现的牡丹仙子,唐僧亲历目睹了牡丹仙子轻拂衣裳,倾刻间花粉飞扬,香气馥郁,女王、臣僚和园丁花匠们纷纷被熏倒晕厥,只有他神智清醒,惶惶恐恐的听了牡丹仙子的告白,迷迷糊糊就应诺了牡丹仙子往大唐的请求,一个承诺没有兑现,又一个承诺草率地轻许了,他因此纠缠在难以解脱的诺言之中,孽海茫茫,安能自拔,由此际遇了平生别一番尘缘。

唐僧因此取得了**秘诀,其实就是牡丹仙子的破绽现相,自此之后,女儿国国运启承雌雄交媾传承袭世,然而大方面治国安邦,小角落当家作主说了算依旧是女性,秉承至今。

从此之后,牡丹仙子依附在唐僧身上,唐僧却不知道她具体藏匿在何处,生怕牡丹仙子一时任了性情,稠人广众之下抛露颜面,损毁了他毕生的修行,逃循集聚念头油然而生。

云雾再浓,岂能掩盖弥羲?在大鹏雕败走灵山时,唐僧与孙悟空久别重逢,孙悟空看出师傅与寻常大相径庭,紫气缭绕,浑身祥瑞,认定师傅得助于某种灵慧,但看不出是甚庇佑着。正当时,隐蔽着的牡丹仙子看到孙悟空,似曾相识,又捏拿不准何时打个照面,惊讶之时险露了真容。恰巧阿傩禀告如来宣尝,孙悟空惑然质疑之辞欲吐又止,就这般,师徒俩纵有万语千言,竟默然相对,相顾无言,聚也匆匆,别也匆匆。

如来单独召见了孙悟空,笑颜依旧,道:“悟空,彩虹间乃一葡萄园,料理去吧!”

此时,孙悟空本想与师傅倾诉别后的思念,但面对如来,尤其是看不到如来项背上的大鹏雕,尤觉动了如来的软肋,心生愧疚,心情千般颓废,万般郁闷,道:“俺去也!”旋即转身飞入彩虹,料理葡萄园去了。

师徒久别,唐僧自是思念徒儿们,自进住灵山以来,对徒儿不再是 “呼之即来,招之即见” 百般方便了,因此让小白龙画上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及其自已像,挂于自家府中,当想念他们时,都会在画像前久久伫立,回顾以往的峥嵘岁月,就这样睹画思人了,可真是无可奈何了。

此时此刻,唐僧的心情亦惶亦恐,亦忧亦患,亦焦亦躁,心事忡忡,而无可倾吐,憋在心里如骨鲠噎喉,郁闷难耐,心中渐生怨气:好个癞猴,为师莫得指望你了,说句宽慰的话竟也没有,长见识了,不把师傅当人子。他埋怨生憔悴,憔悴生倦怠,倦怠生苦涩,自是胡乱眠思梦想,寝食不安。

灵山之旃檀府也不过一禅院,昼与众同,夜自有别,更深阑静,计时器滴水“ 嘀、嘀、嘀” …… 玉烛青灯,浅盆灯盏,灯光昏黄,莆团案卷,晒落执掌轻握的身影,可真是:油润灯心刻孤影,人倦书疲俯首憩,经书尽言缥缈事,几时圆满敷平生。

春夜幽深,人倦眉怠,唐僧盘坐蒲团,沉入梦乡,但见一长老慈颜红光,须眉银泰,精神镌烁,乃法明大师,他广见洽闻,修真悟道,禅理弥深,通彻神谕,蔼然仁者。他正在俯身端坐,为一个年幼秃头小和尚擦脸洗脚,笑语轻言,在他左脚残缺的小指上轻抚慢抹,逗得它笑声“ 格格” ,笑语间,小和尚幼稚疑惑地问长老,道:“师傅,玄奘可真没父母吗?”

法明大师捏着他残缺的脚指头,道:“这可是你娘咬掉的!”

小和尚道:“生我为哪般?”

法明大师笑着告启,道:“为命而生,理顺于性;为运而活,物随天意;生无定局,育则成果… …这般那般,皆是蹈常袭故,树大成之楷模,垂范后世。 ”

小和尚问道:“何谓树大成?何许垂范后世? ”

法明大师挥手道:“势如汛泓,遮如荫庇,俯首祟仰,扪心忖思;广集普天之精髓,通晓释典之神谕,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典藉,驰誉佛界,盛名如雷贯耳,黄童白叟无有不识汝矣!”

小和尚道:“要是得了功德,甚是光耀门庭,让金山寺脱颖而出,声誉鹊起,如白虹贯日,善男信女慕名而来,修真渡化,让他们载福而归。 ”

法明大师连连点头,笑眯眯道:“那好,那好!有出息!! ”

就是这祥和的面孔,这柔和的目光,这亲和的言语,这平和的心愿,那悠悠岁月,那谆谆启蒙,那刻骨铭心的段段落落,难以忘怀的举手投足,永不磨灭的音容笑貌… …一阵幽幽清风,恍然娓娓细语,把唐僧催醒,眼前夜阑更深,万籁俱寂,灯光昏黄,影撼朦胧。唐僧喟然叹,轻吟道:“唉 ,一日离家一日深,又逢春暖雁儿还,鸿鹄展翅为那般?望乡回还一条心。“

牡丹仙子悄然而至,道:“你对故土有依恋之情,光是仰梁兴叹,老死而不遂,何不及早回归故里,以报未遂之愿? ”

唐僧怅然若失,轻叹道:“阿弥陀佛,故里别时容易见时难,追求前殷切的期盼,不顾艰险的寻觅,得到后的回归,却变得遥遥无期,我的可望变得奢侈与渺茫,要回到大唐何谈容易? ”

“君说大唐好,却远在回顾中,当且当乡愁入梦罢了。 ”牡丹仙子激将道:“虽来之,则安之,欲念错综交织,几番意愿?把它乡当故乡何尝不好呢? ”

唐僧默然无辞,双手捧头,闭目疑虑,不知何念?

残月初升,瘦如镰钩。牡丹仙子凝视着深邃的夜空,景色朦胧,繁星若隐若现,金风玉露,风影敷衍,她心事错综复杂,也懒得疏理,在唐僧的窗前,化作一枝盛开的花卉,滋润着晶莹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憩泊起来。

灵山的四时八节,依例而行,蓬节盛会,鸣磐聚众,众佛聚唔一堂:论经典,倾见闻,话聚散浮生,惜改操易节,赞驰誉佛界,赋诗颂词,个个陶然自得,淡笑风生。

猪八戒乐不自胜,毫不抠坭,挨个溜须拍马,好一个游闲净坛使者。

唐僧满脸困顿,目光滞呆,神情颓废,心绪戚戚,道貌抑郁。

沙僧亲切轻言,抚慰道:“师傅有何不适? ”

“哦 ,哦… …” 唐僧陪笑着道:“想 、想、想悟空!这猴头… …”

沙僧道:“灵山变作他隐居的地方啦。 ”

此时,阿傩菩萨走来,对唐僧道:“旃檀菩萨,如来召你,请随我来吧!”

唐僧抖擞精神,随阿傩进见如来,如来开门见山道:“有一信女进玉真观,倾金供银,欲海难料,你前往劝化,好生为之!”

唐僧微微一愣:元宵节之夜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偌果是女王陛下,可要麻烦了,莫管那位信徒,不见为上!道:“佛祖,有经文尚待禅理,请另行差遣吧!”

如来稍作沉吟,一边转悠料理其它的事,一边琢磨着那女子是何来头,其实心里并不深究。

唐僧推荐一人,道:“让悟空去吧!”

如来摆摆手,道:“你回吧。 ”

唐僧告辞,径直回旋檀府,无心参加亨嘉之会,这几天,他一天三趟奔斗胜府,从来没有见到孙悟空。其实如来并无指派孙悟空的想法,百忙一疏,此后竟然也忘掉了玉真观的事,后来直至女王闯入了大雄宝殿,方才续想事因,但为时晚矣。

此后,唐僧暗暗猜测着进玉真观的应该是女王无疑,神思愈加恍惚,一想到女王就后怕不岂!

一更天,残月西斜,唐僧倚窗纳凉,微风轻抚,稍作闭目养神,竟也渐入梦乡。唐僧临风一个熟悉的寺院,他认出是:洪福寺。寺前松树苍劲翠绿,枝繁茂盛,颗颗枝头向东俯倾,无风齐扭,但听一遍传言:枝头俱向东,莫不是师傅要回来了!个个翘首举目,眺望着寺庙前大道,期待着心中的企盼。

恍惚间,松荫下,置摆着一桌丰盛的宴席,席间只坐一位嘉宾,嘉宾身后撑着黄旗紫盖,罗伞锦瑟,那人朝他举杯,操着训诰的口气道:“御弟呵,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朕想你啊!! ”

唐僧认出此乃唐太宗李世民!赶忙参拜,道:“陛下,贫僧厚蒙天恩眷顾,不惜性命,不畏劳苦,不怕艰难,定取回大乘真经,要是洪福寺前松枝头向东,即便是贫僧回来了。 ”

太宗亲手奉上御酒,道:“御弟,松树枝头已朝东,何故不回?坐下细说缘由,让朕知晓!”

太宗上前伸过御手,轻握唐僧的手肘,唐僧侧身坐席,俯首鞠躬,抬头凝视,眼前空无一人,唐僧骤然醒来,陪伴他的依然是黄卷青灯,孤身只影,他颓废地仰脸长叹道:“陛下,玄奘也不知道何时是归期,惭愧呀!”

牡丹仙子悄然而至,道:“你有心事,道与我知!”

“想大唐,想家!”唐僧叹道,“只是回不去了!”

“且莫迟疑,还是赶紧回去吧。 ”牡丹仙子笑着道:“要是让那猴子知晓你身上附着一个女子,此番事一经传开,你先惦量惦量会是怎样的结果? ”

唐僧思忖着,自是后怕不矣,叹道:“要是能回大唐,还是回去的好。 ”

牡丹仙子道:“很简单,与那猴子抉绝,短时内他不会寻你,也不会道你的不是。只要一个招呼就把佛祖打发掉,他自不可留你,你即便回大唐,轻轻松松就抽身了,无比利索,不是轻省得很吗!”

唐僧仰天长叹:“多事之秋,煎熬人啊。 ”

牡丹仙子道:“你留在灵山,必将身败名裂,你回大唐必赢得一辈子美名,与猴子当断得断,不断反受其乱。 ”

唐僧闭目不言,心中纠葛不堪:灵山将成为过去!迷糊之中,传来熟悉的声音,清脆地呼唤着:“师傅,师傅一一”

唐僧抬起头来,孙悟空已站在面前,怀中抱着一兜葡萄,颗颗硕大且红得发紫,晶滢欲滴,牡丹仙子自是认得,想到刚才的话,也只得隐蔽起来。

唐僧审视孙悟空,心中自是蛟痛不矣:所谓的恩惠围系着师徒关糸,紧箍咒儿延续着师徒的缘份,遵诚守诺演绎着师徒情谊,他为了脱孽,我为三藏真经,纠葛着缚捆着,以至休戚相关,而今,真是割舍不了缔结的拜盟。但当断则断,不断反受其乱!绝不能让悟空闯进这淌浊水之中,以至招惹不测之祥。

唐僧狠咬牙关,忿然扭头,愤然甩袖,道:“好个顽猴,你长进了,只顾自已,贪图享受,作你师傅只挂了个虚名,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你师傅,你也不再是我徒儿了。

唐僧说罢,果然割掉一截衣袖,展布掌中,咬破指头,血滴淋漓,“唰唰” 写下:唐玄奘不是孙悟空之师傅,此凭证天地为鉴!

唐僧骤然变色,孙悟空愣怔愕异,暖味不明,惊惶失措,神色苍白,他搁下葡萄,无所适从地在唐僧身侧垂头俯脸,目睹师傅血书撰.成,连连摆手,道:“师傅,不要,不要… …”

唐僧把那截衣袖重重地塞到孙悟空怀里,背面挥手道:“你走,走!”说毕转身自顾走开。

孙悟空捧着那截袖布,神智颓丧,表情呆滞,眼前莽生晕厥,不知所云。他用火眼金睛目送唐僧离去的身影,但见瑞气呈祥,深感唐僧与他的决裂没有妖怪作孽,遂拔三根毫毛飞种在唐僧的耳珠上,道:“师傅,俺也只能帮师傅三次了,有所求就拔这三根毛发吧!”

在场的猪八戒、沙悟净和小白龙赶紧慰藉师兄孙悟空,孙悟空已听不进半个语子儿,耳朵里嗡嗡作响,颤抖哆嗦的心坠落千丈。

孙悟空懵懵懂懂返回斗胜府,他刚从葡萄园出来就去拜望师傅,岂知世事难料,见到的是要与他决裂的师傅,真谓用热脸庞贴到别人冷屁股上。而今,没人知道他回到府上,上一次离府是为赴狮驼国,据今多有时日,现在,他足不出户,昼夜借酒浇愁,打发失落和迷惘的日子,抚平抑郁心景。

且说唐僧和牡丹仙子回到旃檀府,牡丹仙子掏出顺手拈来的一半葡萄,用手捏着红得发紫的蒂子,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赞道:“没想到灵山也有这么美味的东西,我以为女娲宫才有呢!你也尝尝。 ”

唐僧拿过一小串颗葡萄,反复审视,道:“灵山没有这类水果,不知悟空从哪里弄来的? 唉,他也是念师恩,讲情义,为师对他也大刻薄了,惭愧,惭愧呀!”

牡丹慢尝细嚼着葡萄,疑惑不解,低声沉吟着道:“有这么蹊跷的事?不太可能,眼下莫以此为虑,去大唐再作计较。 ”

这天破晓,大雄宝刹尚在晨曦之中,如来高升莲座,指示降龙和伏虎二大罗汉,敲响云磬,召集三千诸佛,三千揭谛、八大金刚、四大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福地灵山,大小尊者圣僧,按部就班,依位就聚,该立的待站二旁,该坐的登上宝座,井然有序,威仪肃穆。依旧朝规皆对佛祖遍礼三匝,亟待承谨,揖诚见谕。

诸佛集聚,参见如来,恭谨朝觐。适逢时宜,天乐风靡,仙音嘹亮,紫气祥云,纷繁迭迭,瑞霭重重。经传弥广,谐趣横生。

唐僧跃然出席,鞠身作揖,禀告如来道:“卑下不胜其任,愿回归大唐,传授所得三藏真经,以报唐王知遇之恩。 ”

阿傩和伽叶二菩萨道:“君乃金禅子转世修成真身,当以灵山为重,勿怀二心。 ”

唐僧道:“卑下不善钓名沽誉,灵山的封赏职衔全盘归还,只身回归便可!”

如来默然无语,牡丹仙子暗示唐僧及时抽身为妙,唐僧一边作揖,一过向诸佛告别。

霎时,大雄宝殿肃穆静谧起来,宛若夜静更阑,犹如深沉的幽谷。 阿傩伽叶问如来,道:“就这么让旃檀走吗? ”

如来道:“龙归河海,佛踞莲台,臣往朝君,由他去吧!”

诸佛心中唏嘘不止。

唐僧宣别灵山前,已把孙悟空、猪八戒、小白龙的画像卷揣在行囊之中,行装简便,步履轻盈地上路了,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