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梅雨时节

令墨凌云意想不到的是,赵锦熙这些时日以来对他如此疏远,原来是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

如此想来,他心里便没有之前那般难受了。

“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遵从我自己的内心,是否选择那个位置,两者并不冲突。”

说罢,墨凌云便消失在无尽的夜色中,赵锦熙就这么站在那儿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很久才缓过神来。

“遵从自己的内心,他既然不选择那个位置,为何还要合作?”赵锦熙抚摸着手链上的红宝石,自言自语道。

跟墨凌云接触这么久,她至今都没有读懂这个冷面王爷,心里生出一丝小小的挫败感。

夜里,她因为墨凌云的那句话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睡下。

关雎宫发生的诡谲事件,迅速被传至各宫,随后流传到大街小巷。

宫里面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少有些不大好听,墨凌齐派人在四处查询,结果都是一无所获。

偌大的皇宫,无故出现了几具尸体,听着就有些毛骨悚然。

真要是人为倒也罢了,让人感到蹊跷的就是在这里,此事最后变成了一件无厘头的奇案。

宸贵妃因为这件事情,受了很大的刺激,夜里总是噩梦缠身。

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墨凌齐便让她从关雎宫搬去别处,昔日令人称羡的关雎宫,最后变成了令人谈之色变的凶宅。

身为帝王的墨凌齐,自是不信这些鬼怪之说,起初他还杖责了几个宫人以儆效尤。

只是宫里宫外的人都众口一词,他也是无可奈何,便也只能听之任之,所谓法不责众就是这个道理。

宫外都流传宸贵妃做了太多的罪业,才会引来上天的警示。

众人因为关雎宫发生的事情,一个个都上赶着去寺院烧香拜佛,祈求得到神明的庇佑,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听闻了关雎宫的事情,孟氏从杂役房出来之后,整个人消停了不少,原本她想借着宸贵妃的威风,找赵锦熙他们闹一场的。

如今宸贵妃都自顾不暇,孟氏这几日只好夹着尾巴做人,再者她也是害怕鬼怪找上自己,没事的时候就在月桂院焚香斋戒。

没有月桂院的那些妖魔鬼怪,赵锦熙在锦绣苑过了几天清净日子。

关雎宫的事情过去没几日,很快便迎来了梅雨时节,从这时候开始雨水就下个不停。

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鬼怪之说,皇城里的人一个个都保持着低调。

外面下着雨,赵锦熙坐在窗边,听着雨水敲打树叶的声音,眉心紧锁,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

这雨水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雨势还不小,看着的确有些焦心。

“春桃,你快去准备准备,我准备去一趟镇国将军府。”

半个时辰后,马车在将军府门前停下来,府里的人看见赵锦熙登门,连忙上去相迎。

白石见赵锦熙来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转身吩咐底下的人去准备她爱吃的东西。

自从外孙女主动登门后,白石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人也比之前精神了许多。

“熙儿呀,你怎么不跟外祖母提前说一声,自己就过来了?这雨下了十几日了都不见停,你一个人出门,我实在是有些不放心。横竖你表哥在家,让他去接你过来,总是要妥帖一些的。”

白陈氏拉着赵锦熙的手很是关切道,这外面大雨绵绵,万一出个好歹,那该如何是好。

赵锦熙闻言,真是哭笑不得,靠在老太太的肩膀上俏皮道:“外祖母放心,熙儿带着春桃她们,哪里是一个人出府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会走丢的。”

“哎,外祖母上了年纪的人,记挂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生怕儿孙过得不如意。

兰儿走的时候,我是难过了很久,恨不得替她去了,兰儿还那么年轻啊。”白陈氏将她拥入怀中,眼睛盯着她的小脸,生怕不见了似的。

听老太太这么一说,众人都神色黯然,不敢再提及此事,白静兰的早逝,是她此生的痛。

提起白静兰,赵锦熙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母亲,也心生惋惜之情。对于这位母亲,她只是在原主的记忆里有所了解。

若是白静兰没有病逝,那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吧。

“外祖母别难过,熙儿会经常来看望您的,您可不许烦我呀。”

白陈氏闻言点了点头,深感慰藉,她实在不愿承受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众人陪着白陈氏用过膳食之后,赵锦熙送她回屋歇着,随后才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白石的书房,此时白绍康也在这里。

“熙儿,你今日冒雨前来,应该是有什么要紧事想对外祖父说,你们都坐下吧。”白石猜到赵锦熙今日登门,应该是有事情相商,饭后便在书房等着了。

“外祖父,六月初始便是梅雨的季节,这雨水指不定会下到什么时候呢。熙儿这次来是想给外祖父提一个建议,将军府不妨拿出一部分银子大量囤积部分粮食。

不过这件事情,不宜放到明面上,得悄悄的进行,免得横生枝节,最后再将这些粮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白石大半辈子驰骋疆场,性子爽朗,赵锦熙索性将心中的想法说与他听。

“囤积这么多粮食做什么呢,熙儿妹妹可是有什么顾虑?”白绍康听闻屯粮的事情很是震惊,而且他听赵锦熙的口气,似乎是要囤积很多粮食。

将军府倒也不缺囤积粮食的银子,只是无端买那么多粮食做什么,还要背着其他人,他实在揣摩不到赵锦熙的心思。

“熙儿突然提这个建议,难道是担心有流民失所,以便赈济灾民?”白石戎马一生,见识比一般人多,在赵锦熙提议囤粮的时候,他就猜到了大概。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下几场大雨,只是今年的雨水似乎比往年要多。

做噩梦的那天,赵锦熙仔细回想了在梦境里面的事情,今年的梅雨时节,将会冲毁很多百姓的家园。

南宥的官员们食君之禄,并没有忠君之事,昧着良心贪墨了赈济百姓的赈灾款和粮食,却向皇帝说将灾民安置妥当。

那些可怜的灾民们以为逃进皇城,能够为一家人谋得一条生路,谁知却被那些官员们以乱民暴动的名义,将涌进来的灾民尽数秘密处理。

赈灾的领头人便是墨北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原主。

原主涉世未深,天真的以为自己觅得良人,一心只想为君解忧,求得赵青云和将军府筹集银两。

两家将二十万两银子悉数交到墨北辰手里,想着他能念及两家的助力,能够善待原主。

因为这二十万两银子,墨北辰收获了很多人心,在朝中的声望颇高,皇帝对他也另眼相看,定国公府和镇国将军府却什么都没得到。

可惜她赵锦熙不是原主,不会傻到给渣男作嫁衣裳。

“熙儿妹妹不必担心,这段日子正是梅雨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这样的,倒也没什么,囤粮实在是犯不上。”白绍康开口劝说道。

他不是心疼银子,只是买那么多的粮食,没有用武之地,一时半会儿消耗不了,放久了容易生虫发霉。

赵锦熙顿了顿,露出尴尬的笑容:“我倒是没有多想什么,今年的雨水比往年都多,雨势也比之前更盛,我是担心有什么突变,才过来找外祖父商量。

熙儿虽不懂什么兵法,却也知道未雨绸缪的道理,任何事情防范于未然最好,以免临了手忙脚乱。”

白绍康听罢表示认同她的建议,白石听了赵锦熙的一席话,沉思许久才开口。

“熙儿的顾虑不无道理,你这丫头是个心细的,我们预先准备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能尽一份力,也是一件好事。

即便最后没有派上用场,也没有关系,到时候把这些粮食托人送去军营用作军粮,将士们为我南宥保家卫国,理应让他们过得好一些。

外祖父虽然卸下军甲,心中的大义却不曾减少,先皇和皇上对我们皇恩浩荡,我们自当做好本分,为君分忧,保我南宥天下安宁。”

他望着窗外,正气凛然道。虽是年过花甲的年纪,依然有着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赵锦熙看着眼前鬓白如霜的男人,被他深深的震撼住了,这么一个忠君爱国不求回报的老将军,前世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老天爷真是瞎了眼。

既然缘分使他们相遇,成为了一家人,那自己一定会好好护下他们。

虽说自己没有什么金手指,不过能知晓一些事情的脉络,也不算是一无所获,但愿这一世的他们能够被时光温柔以待。

赵锦熙走到白石面前,向他行了一个礼,很是郑重道:“熙儿替天下百姓谢过外祖父了,外祖父如此心善,菩萨一定会保佑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

赵锦熙所说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因为梅雨降水不断,河水决堤倒灌村庄,很多地方哀鸿遍野。

灾民们为了给一家人寻条活路,纷纷逃往皇城以求庇护。不过一夜时间的功夫,就涌进了无数衣不蔽体的灾民。

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两眼无神,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很是虚弱,有的刚踏进皇城就因为饥饿难耐昏倒。

朝廷原本是拨放了赈灾款的,只是这些钱都被一层一层的盘剥所剩无几。

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维持自身的父母官形象,那些官员们沆瀣一气,将那些逃难的灾民全都赶了出去。

若是遇到不肯出城的,他们便让人拿起棍棒殴打,这哪里有半点朝廷官员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强盗作乱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