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天道金榜画面的公开处刑【求鲜花】

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

攻下邕州城。

狄青浑身浴血,率领部队离开。

到了一处驻地......

他回头看向身后绵延数里的行军队伍,见到了队伍中被押着的几千老人和少年,

询问下属:“他们怎会参与叛乱?”

“回将军,他们被叛军胁迫,故而不得不参与了叛乱。”

“......召他们过来。”

半个时辰后,老年战俘和稚气未脱的少年们,挤在一起,畏畏缩缩地看着面前高大的将军,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参与叛乱,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但还是被逼着参与了。

如今被俘,狄青将军的杀伐果断威名在外,他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乡亲们,我知晓你们来此,并非自愿。”狄青开口了,声音低沉。

“你们都是我大宋子民。皇上派我保家卫国,平定战乱,都是为了你们的安居乐业。”

“如今叛乱已平,诸位回去吧。我自会派人将你们护送回乡。”

“......”

老人们死寂如灰的眼神中,瞬间有了神采,简直不敢相信狄将军竟然会放了他们!

一番抚慰后,狄青将他们释放、遣散。

回到邕州后......

他把数名叛军将领的头悬挂在城下示众,又把叛军的尸体集中放置在邕州城一处的建筑中清点,

叛军尸体中......

有一个身穿金色龙袍的,赫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部下众人纷纷请示:“将军,那身披龙袍的,一定是叛军头领了。他现在已死,可以和朝廷报告了。”

“是啊,斩获叛军头目,朝廷一定会大大奖赏的!”

狄青心下担忧,说:“没有人知道叛军头领的样貌,你们怎知这不是一个骗局呢?”

“我宁愿上报朝廷说叛军头目失踪,也不敢贸然用一个穿着龙袍的尸体,来欺骗朝廷贪求战功。”

......

回到都城......

赵匡胤对狄青的功劳大加赞赏,下发丰厚赏赐,

有良田百亩,黄金白银千两,玉帛数以万件,百名美妾。

狄青全部婉拒:“此仗能胜,臣的士兵出生入死,功不可没。”

“臣希望皇上能将这些奖赏,全部分发给我的士兵,提携后辈。”

赵匡胤见他几次推辞不受,也没办法......

只得将赏赐分发给出战的士兵们。

......

【事迹3:爱国重义,遭遇挤兑衷心不改!】

“皇上,狄青此人不懂朝政,怎么能够身居枢密使这样的高位?”

“狄青不过是一介武夫,让他做枢密使,是否有些偏颇?”

“大宋向来没有武官担如此大任的先例。让狄青做枢密使,万万不可啊!”

“......”

画面中的赵匡胤看着满朝文官,一个接着一个上奏,让自己不要任狄青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部长。

他头疼......

狄青为他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人又衷心,谨小慎微,必不会谋反......

担任枢密使,再合适不过了。

好在最后,还是坚持让狄青做了枢密使,这个足以媲美宰相的职位。

然而宋朝向来重文轻武,

科举出身,入朝当官是最为光荣的人生道路。

文官再小也是爷,武官再大也没有地位。

一日......

狄青过去的老战友,焦用,即将出征。

他看着昔日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马上就要前往前线,便留他在府中喝酒相送。

然而......就是这短短停留的时间,

让一位看他不爽很久的文官,逮到了机会,

这文官知道狄青和焦用感情颇深,所以派人闯入狄青府中,将焦用绑回自己府内,打算严加审刑,以此报复狄青。

狄青见状,又因为那文官是他的上司,自己不好出手,只能匆匆跟着抓走焦用的那批人来到文官府外,

就算心里焦急不已......

奈何他只是个武官,地位远不如文官,所以他被关在门外,愣是不敢闯进去。

此时又听见府中有人说,要百般折磨焦用,

他急得在府外隔着大喊:“焦用征战有功,是个好男儿!”

墙内文官一听,心里更是嫉妒:“不过是一群莽夫,出去杀了几个人罢了!要说好男儿,我们科举入朝,在朝廷百般谏言,为天下谋福,这才是好男儿!”

说罢,踹开大门,当着狄青的面,亲手把焦用斩首。

昔日战友的血溅到他的脸上,狄青怔住了。

为了保卫家国,他们出入敌营,屡次将生死置之度外,

却不曾想......

他那好战友,没有牺牲在沙场,反而成为了自己人的刀下亡魂!

过了许久......

文官的侍卫见他杵在原地,一言不发,就推了推他,示意他赶紧回去。

狄青这才反应过来,失了魂魄一般......

缓缓走回府中。

......

下朝后,官员们在路上讨论。

“皇上很是重视狄青,竟然力排众议让他当了枢密使。”

“是啊。一个武夫怎么能但此大任?一旦他开了这个头,那皇上和我们士大夫文官治天下的格局,岂不是要大变?我们文人地位怕是不保啊......”

文臣更加仇恨了:“这有何妨?当上了还能拉下马。”

这话提醒了文臣们。没错,只要欺负挤兑,就能让他知难而退。

但他们没想到......

狄青竟然是个能屈能伸的,虽然委屈,却没有受太大影响。

然而过了不久......

朝堂和百姓中,流言四起,都传入了赵匡胤的耳中。

“狄青家的狗长了角,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在开封发洪水的时候,有人看见狄青居家搬进了相国寺大殿!那可是皇室所尊崇之地。”

“前日狄青家里着了火,结果等灭火的人到了,连烧过的痕迹都没有。但是周围人分明看见火光四起。恐怕他是在偷偷练什么巫术呢!”

“......”

但这些流言蜚语,赵匡胤都没有太过理会,只是心里隐隐有了忌惮。

直到......

宰相文彦博上谏书:“皇上总认为狄青衷心,不会谋反。可您当初也同样对周忠心耿耿,但士兵们强行要求您黄袍加身,您不得不起军反周,登上皇位。”

“如今狄青同当年的您一样,手握兵权,又是武官。这......”

此话一出,正击赵匡胤要害,他突然有些忧心。

又念在狄青战功累累,不忍心让他太过凄惨,于是一旨下去......

将狄青贬到偏僻的陈州。

原本被贬只是让狄青心里难受,相信这并不是皇上的本意,而是文官所逼,

他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

结果有“知情人”前来对他说:“其实是皇上自己对你起了疑心,觉得你会谋反。”

狄青听后惊疑不定......

不多久便卧病在床。

......

......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