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儒生来了,扶苏开始表演!(求收藏))

战国时期,有一顶级学府名为稷下学宫。

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

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古代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

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

稷下学宫的存在,为当时段“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府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便是各家用来宣讲自己的主张和辩论的地方。

随着始皇帝剿灭齐国,稷下学宫已不复存在。

但在咸阳城,依旧保留了各家宣扬和辩论的地方,名为学宫。

这天清晨,学宫外就已经聚集了一群儒生。

脸上大多是兴奋之色。

“我等接到淳于越先生的号召,跋山涉水齐聚咸阳参加儒学聚会,定当抓住机会扬名天下!”

“是极是极,这样的机会可不多的!”

所有到场的儒家学子都激动不已。

儒家,强不强?

这还用说?诸子百家里面,在秦朝能和儒家争锋的,也就那么一两家而已。

单论学子的数量,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和儒家争锋。

但缺点也很致命,那就是把先人的经典奉为不可逾越的规则,不懂得变通。

这也是为什么秦朝有那么多腐儒的存在,也是始皇帝为什么那么想砍掉这些儒生的头的原因。

扶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然而弘济和王翦等人看不起的扶苏,在儒家学子眼里的地位,可不低。

“快看!公子扶苏来了!”

“公子扶苏?公子扶苏在哪里?”

“公子扶苏的仁德之道,可谓我儒家大贤!”

“是啊,公子扶苏可称得上是我儒家当代的贤者。”

“公子扶苏不愧是贵族血脉,还真是一表人才!”

“我辈读书人,当以公子扶苏为楷模!”

在场的儒家学子看到扶苏,都纷纷赞叹道。

毕竟是始皇帝的血脉,虽然读书读傻了,但是光论长相,那肯定是没的说的。

此时,扶苏淳于越,已经走上了高台,示意下方的学子安静下来。

“什么?扶苏和淳于越在咸阳城内聚集了大量儒生?”

弘济起了个大早,第一时间收到了东厂密探递上的消息。

“我记得这两个人不是被我下了禁足令吗?还真是以为我是在给他们开玩笑?”

弘济双眼一凛,不怒自威的气势显现而出。

“殿下,可要奴才把他们抓回府里去?”

曹正淳感受到这股威严,立刻俯身道。

“呵,这几天还没来得及有时间搭理他们,他们倒是一点都不领情啊!”

弘济冷笑一声说道。

“不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两个腐儒又要搞什么名堂!”

弘济走在前方摆了摆手说道。

“今日聚会,到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儒家才子,如果扶苏殿下能够以学识让他们折服,将他们收为己用,对我们将大有裨益。”

在高台上,淳于越在扶苏的耳边轻语。

经过上次的失败,两人都暗自进行了检讨。

觉得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等人的大势不够,没能强压弘济。

今天,如果他们成功了,将携天下儒生之势,迫使弘济不得不低头。

“淳于博士放心,扶苏自然省的,今日,吾将尽收天下儒生为己用。用仁德之道改变天下人对我大秦的看法!”

听到淳于越的话,扶苏点点头回道。

听到扶苏的话,淳于越也是点了点头,对于扶苏的学识,他是不担心的。

在他见过的众多年轻人中,没有人的儒家学说比扶苏更强。

“那好,一会儿老夫为你压阵!”

说着,淳于越在旁边坐下,将舞台的中心让与扶苏。

“诸位,请听我一言!”

扶苏面向众多儒生说道。

等到下方彻底安静下来,扶苏便开始讲解自己对儒家学说的理解。

宣扬自己的仁德之道。

很快,弘济和曹正淳已经混进了儒家的学子中。

站在台下看着扶苏在上方表演。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