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宴

返回客栈后,徐云怡便坐在窗前发起了呆。她有些生气,因为郁且狂而生气。

初次认识时,徐云怡对郁且狂并没有多少好感。那时她也和大部分一样,觉得郁且狂脾气古怪、行事不羁,不太好相处。后来经他多次相救,徐云怡对他也有了更多的感激之心。直到木樨坞和砚山湖的聊天后,徐云怡才发现郁且狂只是性格独特而已。

徐云怡觉得郁且狂有些“不正常”,与大部分格格不入,但所谓的“不正常”就代表郁且狂错了吗?有些时候,往往大部分是错的,而所谓的“不正常”之人却是对的!

其实徐云怡不也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吗?她清冷、高傲,始终与俗世保持着距离。其实啊,她和郁且狂倒有些相似,心里都有底线和挣扎,都与世界格格不入。

或许这就是徐云怡迟迟不肯随便找个男子苟且一生的原因吧,她是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自然不愿像世间寻常女子随便嫁与匹夫草草一生。

正是在木樨坞和砚山湖的聊天后,徐云怡觉得自己与郁且狂心里的距离更加进了,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是相似之人。

但徐云怡没想到郁且狂会对她冷嘲热讽。之所以会冷嘲热讽,便是因为郁且狂没有真心待自己。即使只是朋友,徐云怡要求的友谊也是至纯至真的,不允许掺有丝毫杂物。

是的,徐云怡确实对郁且狂动心了!二十年来,徐云怡终于有了让她心动之人!可徐云怡没想到第一次让自己心动的人却对自己冷嘲热讽。

徐云怡明白嘲讽的背后就是怀疑,就是不信任!

所以徐云怡才会生闷气,才会坐在窗前发呆。

竹沥姑姑也是从少女时代过来的,又了解徐云怡的性格。见徐云怡始终闷闷不乐,她便让朱砂和青黛去买一些新鲜桂花和菊花回来,又吩咐紫苏、紫菀和紫珠三个小丫鬟去买些鸭肉、红糖、苹果、豆腐等食材,她自己则去买了壶菊花酒和几株茱萸。

等她们将这些食材都买回来后,竹沥姑姑来到徐云怡跟前,轻轻拍了拍徐云怡的背后,竹沥姑姑温柔地说道:“适才在鸣雁楼时,小姐说想做些以桂花和菊花为辅料的食物,故而奴婢派朱砂她们去买好了食材,另外奴婢还买了壶菊花酒。今日恰逢九九重阳,民间有登高望远插茱萸的习俗,笠帽封位于苏州西郊,听说景色还算不错,不如咱们带上酒菜、插好茱萸去看看吧。”

徐云怡知道竹沥姑姑是想让自己开心,虽然此时她因为郁且狂的事并不想下厨,但为了照顾竹沥姑姑的心情,徐云怡还是走向了厨房。

下厨一直是徐云怡的最大喜好,闻着客栈厨房里的油烟味,徐云怡的心情突然好了一些。

徐云怡的生活一分为二,一半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文雅,还有一半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质朴。她喜欢炉里焚着的各种沁人心脾的香,也喜欢厨房里抚慰凡心的油烟味儿。

正如在鸣雁楼所说的,徐云怡做了黄金菊花膏、红枣菊花粥、菊花绿豆浆、菊花豆腐汤、菊花炒肉丝、菊花银耳莲子羹和桂花鸭、桂花红糖元宵羹。由于今日是重阳节,徐云怡还做了一道重阳糕。

因为是九九重阳,徐云怡一共做了九道菜。

徐云怡做的每道菜均少而精,菜品虽多,菜量却不是特别多。

竹沥姑姑找来食盒,将重阳糕、桂花鸭、菊花鱼球、黄金菊花膏、红枣菊花粥、菊花炒肉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菊花绿豆浆、菊花豆腐汤、菊花银耳莲子羹和桂花红糖元宵羹装进了食盒,并带上了买来的菊花酒。

备好酒菜后,竹沥姑姑、朱砂、青黛、钟叔和荀叔便陪着徐云怡出发了。

众人插上了茱萸,乘坐马车来到了笠帽峰脚下。

笠帽峰并不高,没过多久,众人便抵达了山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于七月离京,距今已有两月,不知家中父母是否安好。”站在峰顶,徐云怡突然感叹道。

“小姐放心,刚刚得到消息,家里一切安好!”钟叔站出来说道。

听到家里一切安好的消息后,一个发自心底的幸福的微笑在徐云怡脸上泛滥开来。

竹沥姑姑在地上铺了一块布,把酒菜从食盒里取出来并摆在了布上。

“既然家里一切安好,小姐也无须多虑了!快过来吃点菜、喝点酒吧!”竹沥姑姑笑着招呼徐云怡。

徐云怡喝了一口菊花酒,觉得甘甜清冽,味道虽不如自己在家时亲酿的,但总体而言也不算太差。

菊花酒下肚后,徐云怡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她又问钟叔:“三哥和三嫂呢?”

“还是老样子!三少爷对三夫人依旧冷淡,三夫人也依旧郁郁寡欢。”钟叔答道。

徐云怡知道三哥三嫂向来如此,也不盼望他们的关系能有多大的改善,所以也没说什么。

正要吃一口重阳糕时,众人忽然听到身旁的灌木丛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钟叔立即握紧了刀柄,像鹰一样炯炯有神的双眼紧紧盯着灌木丛。

一个身穿月白大衣的男子从灌木丛里钻了出来,随着爽朗的笑声,那人说道:“徐姑娘别来无恙!”

又是郁且狂!

还是郁且狂!

哪里有徐云怡,哪里就有郁且狂!

郁且狂斜眼盯着钟叔,笑着对徐云怡说道:“徐姑娘可真会选地方!这笠帽峰虽然不高,但视野开阔,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倒让我想起了杜甫登上泰山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徐云怡可以相信木樨坞的相遇是巧合,可以相信砚山湖的相遇是巧合,甚至可以相信鸣雁楼的相遇是巧合,但这么多的“巧合”之后,徐云怡不再相信今日还是巧合。

徐云怡意识到郁且狂一直在跟踪自己!

“苏州府多平原而少山丘,况且笠帽峰高不过百余丈,何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说?”想到郁且狂一直在跟踪自己,徐云心里有些生气。

郁且狂哈哈一笑,自嘲道:“郁某不如徐姑娘饱读诗书,关公面前耍大刀,让姑娘见笑了。”

瞥见布上的酒菜后,郁且狂收起了笑嘻嘻的表情,认真地向徐云怡请教了起来:“当日在方府时,姑娘给方府送了一些美食,郁某有幸,得尝由姑娘的巧手做的菜品。郁某今年已是而立之岁,却是第一次尝到那么美味又别致的食物,尤其是那道桂花酒酿圆子和桂花糯米藕……那道桂花酒酿圆子……桂花糯米藕……”

说到桂花酒酿圆子和桂花糯米藕时,郁且狂的神色突然变得悲伤起来。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两道菜的菜名,眼泪似乎就要夺眶而出。

徐云怡心想她可能又想到了什么伤心之事,所以虽然厌恶他跟踪自己,但始终没有说什么刺激他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青黛是个直性子,她气恼中秋之夜方入骨的行为,听到“方府”二字后,她便气愤愤地骂道:“方老儿还敢吃小姐送去的美食呢?我家小姐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做了那些美食,结果到了方府后他却疑神疑鬼,以为我们也像他一样卑鄙无耻,会在菜里下毒。我家小姐光明磊落,怎会像他一样卑鄙无耻。”

单纯率直的青黛让郁且狂少了些悲伤之色。他知道青黛说的是气话,也知道青黛所言不假。

郁且狂认真看了看布上的酒菜,发现了几道熟悉的菜——桂花鸭、桂花红糖元宵羹和菊花豆腐汤。

看着这三道菜,往事突然涌上他的心头。

郁且狂还小时,一位故人最喜欢菊花豆腐汤,也常常给他做菊花豆腐汤。等他长大后,一个曾和他关系很亲密的人也喜欢用桂花做美食,眼前的桂花鸭和桂花红糖元宵羹便是其中两道。那个人的厨艺远不及徐云怡,虽然喜欢将桂花入馔,但经常做的菜却只有四道——除了桂花鸭和桂花红糖元宵羹外,还有桂花酒酿圆子和桂花糯米藕。

当初徐云怡给方府的美食中也有桂花酒酿圆子和桂花糯米藕这两道。在方府是,这两道菜也曾让郁且狂想起了往事。

“徐姑娘厨艺绝佳,在清平卫时已让郁某大开眼界。不知今日又做了哪些美食?烦请姑娘给在下介绍介绍。”郁且狂以他少见的认真的语气对徐云怡说道。

徐云怡是个外冷内热之人,表面虽然高傲,内心却很善良。因为刚看到郁且狂伤心的表情,她有些心有不忍,所以即使还在气恼郁且狂,徐云怡还是耐心地给他介绍起了这些美食。

她一一指着这些美食,分别介绍道:“这是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江南食用最多,因于重阳节食用而得名。这是黄金菊花膏,由新鲜菊花、山泉、蜂蜜和冰糖煎熬而成,可疏风、清热、明目。这是红枣菊花粥,以白米加红枣熬煮成粥,后再加入些许菊花花瓣,米白、枣红,菊黄,使人胃口大开。这是菊花绿豆浆,绿豆浆里加入菊花,既可健脾养胃、通淋利尿,又可补虚润清肺化痰。这是菊花炒肉丝,肉丝白而菊花黄,黄白相间,互为点缀。这是菊花豆腐汤,同样黄白相间。这是菊花银耳莲子羹,虽是深秋,但也买到了莲子。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银耳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可润肺生津、滋阴养胃;莲子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可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说到这里,徐云怡看了看竹沥姑姑:“姑姑肠胃不好,而粥、羹向来是养胃之选,故而我便做了一道红枣菊花粥、一道菊花银耳莲子羹和一道桂花红糖元宵羹,桂花清香、红糖甜腻、元宵软糯,三者合为羹状,味道的确不错。”

竹沥姑姑只是徐云怡的奴婢,但这位从小由自己看着长大的小主人却从未将她视为仆人。在徐云怡心里,竹沥姑姑是她的亲人,是像母亲一样的亲人。

“这是桂花鸭,选的是南京鸭子和苏州桂花。不同于寻常桂花鸭,上锅清蒸前,我先在鸭肚里塞了几勺桂花,出锅后又将桂花酱反复涂抹于鸭身,又经历黄焖、干蒸、油浸、白烧、葱爆等九个步骤后,方才做成眼前这道桂花鸭。”徐云怡又介绍道:“今日恰逢九九重阳,我便做了九道小菜,以应九九之数。”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