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千金买马骨

赵徳昭如今就学了一套太祖长拳,当初学习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投赵大所好罢了。只是练得久了,他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他不知道这拳练久了,能不能实战。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练拳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好了很多,而且反应也敏捷了不少。

“我要怎样才能尽快的拥有实战能力?能一打十的那种。”

“殿下说的尽快是多久?”

赵德昭思索片刻,“半年之内有办法吗?不行的话至多一年。”

现在是开宝八年十二月,赵匡胤是开宝九年下雪的时候驾崩的,具体哪一天赵德昭记不住了。留给他的时间最多也就一年,他要做最坏的打算,跑路的时候,武力值高一点总归不是坏事。

就算跑路的时候没有人为难自己,单枪匹马跑去外面开创基业,总还是要一些自保的能力吧。

夏尽忠思考了很久,最终斩钉截铁地说道:“练刀。”

“好,从明日起开始练刀。”

赵德昭同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夏尽忠不知道赵德昭对于学武为何如此执着,犹豫片刻之后问道:“殿下是不相信小的?殿下,若是有人想对殿下不利,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赵德昭看着夏尽忠,目光澄澈,“我相信你!不过我要学武,与这个无关。”

“殿下既然真心想学,小的必定倾囊相授。小人先行告退!”

看赵德昭说得如此郑重,夏尽忠没有再劝,躬身行礼而退,自去给他准备趁手的武器。

赵德昭“嗯”了一声,独自一人又打了一趟拳,只是心烦意乱,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奏折递上去,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音讯,这让赵德昭心情很不好。他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为何赵大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答应自己。

罢了,罢了,山不来就我,我自去就山。社交小王子出山,看你们还坐得住。

“王管家,从今日起,但有来访,便与我迎进来。”

“小人遵令!”

赵德昭仿佛能够看到无形中有一个巨大的生命倒计时牌,既是赵匡胤的,也是他的。让他一想到将来,就感到绝望。然而又不得不强迫自己起来奋争。

天色晦朔不明,宛如赵德昭的前途。一天无数个想法从他头脑里面冒出来,然后又被他一一否决。

他的身份给了他莫大的好处,同时又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他认真的研究过宋初的一些制度,原本以为凭借他后来人的眼光来看,一定会找出很多的疏漏来,结果发现无论是管理条例还是基础架构,都比他想象的要完备得多。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向赵大求官,从基础做起的决心。

正出神的时候,王官家前来禀告,

“殿下,工部侍郎杨大人来了。”

赵德昭用手搓了搓脸,吩咐道:“先带杨大人去客厅奉茶,我先去更衣。”

“诺。”

回到内室,赵德昭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静静地站在那里,自然有婢女为他脱衣,擦拭身体,更衣,便连衣服的颜色都为他搭配好了。

头戴金冠,上插一根玉钗,一袭绛红色的圆领长袍,腰系玉带,上面悬着金银鱼袋,下穿朝鞋,黑面皂底,这番打扮愈发衬得他长身玉立,英姿不凡。

当赵德昭昂首步入大厅的时候,杨励都看得眼睛一亮,待到回过神来,急忙拱手行礼,

“殿下神清气朗,想来身体已经大好了?”

赵德昭微微拱手,“多劳杨大人挂念。前几日身体违和,怠慢了,请坐。”

杨励早几天就下过拜贴,是以赵德昭有此一说。

二人喝着茶叙些闲话,杨砺话锋一转,单刀直入道:“今日在下特地为求取殿下墨宝而来。”

说着他拍了拍手,便有下人捧着礼盒进来。杨砺打开盒盖,一对雕琢得栩栩如生的玉狮子,便映入眼帘。

“一对玉狮子镇纸,权当殿下润笔之资,还请殿下万勿推辞。”

赵德昭笑道:“写几个字值当什么,杨大人破费了。不知道杨大人想要写些什么?”

赵德昭前世的记忆里,并没有杨砺多少信息,原身也没有和他打过什么交道。知道这个人,还是因为他是宋代第一个状元。

赵德昭现在势单力孤,不管官职大小,能交好就尽量不交恶。也不管以后能不能指望得上。

杨砺闻言大喜,“殿下有所不知,在下不善诗词,即便写文章也被同僚嫌弃繁琐啰嗦,唯独酷爱书法一道。

那日殿中见殿下挥毫泼墨,字体乃我平生所未见,故冒昧前来求取墨宝,不拘什么字都好。”

赵德昭笑了,心想怪不得同僚嫌弃你文章繁琐,你说起话来也干脆不到哪里去。

“好说,好说,杨大人请移步书房。”

“请!”

书房内杨砺亲自磨墨,赵德昭来回踱步,正在琢磨写些什么话给杨砺。待杨砺墨磨好之后,赵德昭心里也有了成算。

这一次赵德昭用的是楷书,虽然没有他的行书飘逸,但一笔一划也颇见功力。

杨砺见赵德昭写的不是自己最爱的字体,本来还有些失落。一看内容立刻呼吸急促,脸色潮红,连声说道:“当不起!当不起!”

“苟利益国家生死以,

*******。

谨赠翰林学士、工部侍郎杨砺,

开宝八年冬月赵德昭手书。”

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求的什么?不过就是一举成名天下知罢了。杨砺本为求字而来,这幅楹联出世,别人再说起杨砺,或许就会说,“是那个*******,*******的杨砺吗?”

杨砺现在看待赵德昭的目光充满感激与崇敬,就如同看待再生父母一般。

赵德昭却没有停手的意思,想了一想,继续说道:“干脆再送你一首诗吧。”

说完也不等杨砺拒绝,洋洋洒洒,一首七绝一挥而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写完之后,赵德昭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全然不顾已经震惊到木讷的杨砺。这名士派头,被他装得足足的。

等到杨砺回过神来,书房中早已不见了赵德昭的踪影。在杨砺看来,这诗文采一般,不过却是赵德昭专为自己而写,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殿下知我啊!”

杨砺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若是赵德昭有任何差遣,他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殿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死报之。

赵德昭知道那句话对读书人的杀伤力,他不后悔轻易就把林文正公的这句话写出来送给杨砺。虽然杨砺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千金买马骨,这笔生意自己怎么样都会有得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