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说定

这就是聪明人的好处。

跟聪明人说话,共事,总是格外叫人省心省力的。

往往都不需要多说什么,甚至有的时候连那个交流的眼神都不需要。

好比眼下这件事情。

还不全都是赵子曜一个人私下里揣摩出来的。

他未免也太会揣摩人心。

且胆子大,敢说。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说不准的,又没有个定数,真猜错了,其实彼此都很尴尬。

毕竟这种事情,真的说穿了,反而像是傅清宁太看重银子了。

从一开始找上赵家,就根本不是她什么大肚能容,再三的包容也原谅了赵子明的荒唐行径。

而是她从那时候就已经盯上了赵家的茶庄和窑口,图的就是这个,步步为营,运筹算计,等着人家主动把这些东西双手奉上呢。

虽说傅清宁的确是这么想的吧,可是赵家人不能说。

这种事儿,谁挂在嘴上说啊?

赵子曜偏偏就敢。

傅清宁整个人往椅背上一靠,倒松泛下来:“你既然早就猜到了我的目的,想着我或许就是为了你家着点儿东西,才找上你们家的,怎么早前一直不说呢?”

“大概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吧。”

赵子曜随口回了一句。

傅清宁侧目过去,目光灼灼,盯着他看了很久。

赵子曜年纪轻轻,城府却极深。

怪不得连徐嘉衍都跟她说过好多次。

除了生意上的往来,平日里实在是不必跟赵子曜这样的人打交道。

就算是在生意上,能不往来走动,也尽量少些。

至于要是有什么弄不明白的,也别太随意,老觉着赵子曜这样的也不敢来糊弄她,万一人家就敢呢?

到时候做的滴水不漏,她又发现不了,察觉不到,吃亏的还不是只有她自己。

其实最早的时候她反而觉得徐嘉衍太过小心了。

尽管在她的事情上面,徐嘉衍一向都是最小心谨慎,生怕有一丁点儿的纰漏的。

现在看来,果然徐嘉衍是对的。

倒也不是说她识人不明,最主要还是在这上头确实是不如徐嘉衍。

傅清宁往下压了压眼皮:“你不是觉得没有合适的机会,你是一直在等。”

至于等的是什么——

赵子曜一点儿也不觉得心虚,反倒学了傅清宁先前的模样,高高一挑眉,回望回来:“那郡主觉得,我的所作所为,属不属于十恶不赦呢?”

因为傅清宁在很早之前就说过。

大家在一起做生意,并不是说非要做到彼此坦诚,绝无欺瞒。

她自己就首先做不到,所以不可能会这样子去要求赵子曜。

但是如果有一天,赵子曜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让她觉得此人十恶不赦,不堪为伍,那什么合作,什么盟友,就统统不必再提,她甚至还会亲手把赵子曜送去京兆府大牢,叫他一辈子都再也翻不了身。

故而赵子曜才有此一问。

事实上那会儿说这样的话,还是吓唬人的成分要更多一点,没想到他还真放在心上了。

傅清宁闻言怔然须臾之后,浅笑低语:“这算什么十恶不赦?最多算是咱们两个,各有所需吧。

你需要我的助力,我想要你家的茶庄和窑口。”

她一面说着,撇了撇嘴:“自然我也不白要你的。为你举荐这种事情,是开个口说句话的事儿,最后也不是我把你引荐给户部的大人们,还是要我舅舅他们出面。

所以正经八百说起来,我是真没做多少事情。

那也就很用不着要你把家中那么多的产业拿来跟我交换这个。

茶庄也好,烧制瓷器的窑口也罢,我既然有心在这上头经营下去,当然也大概派人去摸索过市面上的行情,直到如今是个什么光景。

就哪怕说你家没能把这个生意给做下去,但是光凭着几处茶庄和那几个窑口,若是要拿到商行去挂名出售,本身也能卖好大一笔银子。

为了一句话就给了我,这不大公平。

我这人做生意讲的是互惠互利,不能说我一个人从你们身上占便宜得好处,那时间长久了,谁还愿意跟我合作,你说是不是?”

她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坦坦荡荡,也大方的很。

赵子曜甚至都能在傅清宁的身上看到她养父母为人处世的做派。

大概也只有光明磊落,持身清正之人,才能养出这样的女孩而来。

毕竟霍家和忠勇侯府无论再怎么样费心去教养,倘或在过去的十三年里,傅清宁早已经被养成市侩小人,一身的市井俗气,那到如今在要来纠正改过,便难如登天了。

只能是从前她本来就被教养的不错,之后再有霍家和忠勇侯府悉心调理着,才会越来越好。

至于她所说的合作那些话——

“郡主对这些生意若是不太了解也不是特别清楚,好歹我们家也做过几年,那时候我年纪虽然小,但有些事情连我娘都是心里有数的,我父亲那边也能去问上一二,自然很乐意为郡主效劳。”

赵子曜这也是真心话,并非是为了讨好巴结傅清宁才说。

后来他略顿了顿,又想了须臾,继续说:“不过我的建议是,郡主要真是有心做这两行,最好是一样一样来。茶叶生意和瓷器生意都不好做,外行人瞧着只觉得油水大,好挣钱,其实这行真不容易。

那些有头有脸的,上百年门楣传承的人家,有了手艺,也有了成熟的技艺,所以一帆风顺。

像我们这种,半道出家,为了赚钱才非要硬着头皮挤进去的,其实很难立足,更难成事。

我晓得郡主是最有本事的,但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我的建议是如此更合适。

况且我家那几处茶庄窑口,也不全在一处,郡主若要自己放心,总要亲自过去看一看,才能放宽心吧?”

这是当然的。

往后就是她自己的生意了,不管这生意要怎么做下去,在买卖开张之前,她肯定是要自己到这些地方去查看一番,该修整的修整,该调理的调理,都安置妥当,才好说下一步的事儿呢。

于是傅清宁啧了声:“还是赵四郎君最心细不过。这些细节以后慢慢商量,这件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