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都城无名

回过头来看,震烈临走时说的那些狠话自然也是假的,谣言不攻自破。震霆想,真不知道是谁那么坏,居然想诬蔑王弟,败坏王弟的名声。只要提到震烈这些惊天动地的事迹时,震霆是高兴的,但在昝公公的脸上又看到了熟悉的忧愁。昝公公不经意地皱了一下眉,难道还是瞧不起震烈不成?

枳城北部闹水灾时,都城东部和南部也闹水灾。但震霆预防在先,本着“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次放松”的理念,提前拟订泄洪方案,疏通河道,规划转移路线,既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没有引起恐慌。震烈能够徒手制服脱缰之马,能够治病救人,能够跳远十多米,震霆也能做到。震霆可以弯弓射大雕,可以续筋接骨,可以腾空八丈高,只不过没有展露出来,即使展露出来也没有宣传出来。

其实震霆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即位以来,也到各地视察了一番,也在为国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国王公开外出,国家一号文臣庹正执、一号武将巴蔓子等亲近大臣全程陪同,贴身护卫顾索格、龚铁木全程陪同,昝公公等一批侍从全程随行。随行的还有王后,自然还有太子公主,又是一帮侍从随行。震霆出宫巡视,只差把整个王宫搬出去了,浩浩荡荡的大队伍,纷纷攘攘的大场面,这是大动作。

沿嘉陵江而上,震霆到阆中城去过。阆中城守将覃开拓、副将廖杜和敬道彥全程陪同,阆中人民是热烈欢迎震霆的,全城万人空巷。阆中城的接待,震霆是满意的,不仅是与民同乐体察了民情,而且吃好了喝好了,更没有出现什么乱子。覃开拓是阆中城的英雄,随身佩带一把青光宝剑,在西方平息巴蜀边境冲突中,多次立下战功,蜀王悬赏万金要他的人头。如果再往上游行走,就可以达到苴地,就可以见到好朋友苴侯。阆中城距葭萌城不过三百余里,步行走陆路快者两日、慢者五六日,船行沿嘉陵江而上需要一日的功夫,回来要快得多,需要十多个时辰。因为不是国事访问,也不是游山玩水,故没有前往。

沿嘉陵江而下,震霆到江州城去过,江州城守将朴通岱、副将韦逐和夏炎全程陪同,江州人民同样对震霆非常热情,全城万人空巷。江州城的接待,震霆也是满意的,不仅是与民同乐体察了民情,而且吃好了喝好了,更没有出现什么乱子。朴通岱是江州城的英雄,在南方平息巴夜边境冲突中,朴通岱多次立下战功,夜郎王悬赏万金要他的人头。如果再往下游行走,就可以达到枳城,就可以见到好弟弟震烈。震霆是要去看望这个枳城名星的,但震烈回话了,也就取消了这个行程。

震烈的大意是,王弟也是刚到枳城上任不久,人生地不熟,还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目前没有亮点可看,更没有成绩可看,王弟的主要精力要用于熟悉情况、理清思路、确定方向,更关键的是枳城寒酸、条件有限、人手不够,意思就是没时间接待也接待不好。

敢于拒绝接待的,也只有震烈,但震烈拒绝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震霆知道,每视察一地,就为了震霆一个人,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迎接的官员和沿途的百姓是怨声载道的。

只是路过一地,打扫卫生、布置标语、防止刁民、杜绝拦道、排除险情等等,当地官员就要提前一周忙活。如果停留一下,再吃个饭,加上安排生活的,忙活的人就更多。如果只是忙活也没什么,还不能出差错,更不能让震霆受到任何惊吓,否则怪罪下来,一大批人是要掉头的。震霆前去,也就是对老百姓发发号召令,备战备荒,要求当地官员加紧训练,鼓舞士气,体恤民情。震霆不前去,各地官员也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怎么干,老百姓更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然就要饿肚子。说不定震霆不前去,他们还会干得更好。

有一个地方震霆没有前往,就是渠江流域的州河(今四川省达州市),那里民风彪悍,暴乱不断,发生过两大血案。在震霆十岁时,也就是二十年前,父王带震霆去过。震霆知道,那里是巴人的老家,巴人的祖先曾在那里安家,然后走出茫茫深山,开疆拓土,来到长江流域建立国都。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二十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震霆是想知道的。但震霆又想到来日方长,余生很长,以后有的是机会再去寻根问祖,便放弃了。没想到这一放弃,差点再也没有机会前去。所以,凡事要趁早,有想法就要行动,不要拖不要等,等明日,等下次,等将来,等不忙,等有时间,等有条件,可是后来,等没了选择,等来的就是终身遗憾。

生老病死是不可控的,比如,你牙口好的时候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等牙齿都掉了还能吃什么?你腿脚利索时不去远方,等瘫痪在床时还能去哪儿?人生最敷衍的就是这个“等”字。“以后”等于“13个月”,“改天”等于“32号”,“下次”等于“星期八”,“有时间”等于“25点”,“再说”等于“下辈子”。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平头百姓想出名很难,在不脱衣服的前提下脱颖而出,毕竟寥寥无几。唱歌出名得有一副好嗓子,演戏出名得有一个好颜值,跳舞出名得有一段好身材,写网文出名得有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平台。震霆是国王,自带金光闪闪的光泽,不需要考虑就已名扬天下。但震霆的所作所为,声势不可谓不浩大,氛围不可谓不浓厚,耗资不可谓不巨大,但宣传效果就是不大,没有传播力,没有影响力,也没有追随力。

没办法,震烈的光环太强大了,遮蔽了震霆的光芒。

震霆本是参天大树,却成为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本是王的主角,却成为侯的配角。好在他不去计较那些虚名,只要枳城安定、人心稳定、百姓拥护,他就高兴。

枳城乱、巴国乱,枳城安、巴国安。震烈在枳城的表现是优秀的,震霆心里乐开了花:“王弟,本王没有看错你,只要我们合心合力合拍,复兴巴国不是梦!本王的未来不是梦!”

立春前,震霆调拨了一批牲畜和粮食分发各地,犒劳地方官员。送给枳城的自然是大头,震烈照单全收。大家都懂规矩,向都城进贡对等的礼物。唯独枳城没有响动,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不过,震霆不是靠感谢过日子的大王,不在乎那些虚情假意的客套话。震霆承诺过,要善待震烈。人就是怪,哪些给震霆送过礼物,送过什么礼物,什么时间送的,震霆不一定记得清楚,也不一定有印象,但哪些没有送,震霆却印象深刻,记得一清二楚。

那时的春节不是正月初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标志着严冬已逝、春季来临,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从立春那日起,震霆还要率领文武大臣举行“迎春”祭典,鞭打“春牛”,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谷是充饥的主食,但有了主食,还得有肉才能满足味蕾的需要,所以祈愿五谷丰登之后也要祈愿六畜兴旺。

牛是六畜之一,是大型祭祀的供品,是十二生肖的一员,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牛最重要的另一个功能是耕田犁地,生产了无数粮食,养活了无数人,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鞭打“春牛”的“牛”,是用桑木、柳枝、稻草、黄泥塑造的“牛”造型,其实就是泥捏草粘而成的“土牛”。鞭打,就要将“土牛”打跨打烂,目的在于“送寒气、促春耕”,围观者争抢碎土,扔到自家耕种的田地中。田地中有“春牛”碎土,意味着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当时的节气,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之说,也就是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也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四时八节。

二十四节气正式编入历法,是在西汉邓平等人所著的《太初历》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是中国人向天问道的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说完春节,再多说几句,古代的正月并非是一月。古代使用农历,以干支纪元,用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确定月份,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是为“斗建”或“月建”。夏朝历法以一月建寅为正月,商朝历法以十二月建丑为正月,周朝历法以十一月建子为正月,秦朝历法则以十月建亥为正月,这就是夏历建寅、商历建丑、周历建子、秦历建亥。汉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改正朔”,制定“太初历”,恢复夏历建寅,重新“以正月(即一月)为岁首”,后世沿用至今。

重重犒赏枳城,震霆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枳城不断壮大,将来枳城不管是从财力还是物力或者人力上,可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尤其是牢牢地钳制楚军的侵犯。枳城有这个基础,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实力。

枳城确实有实力发动一场战争。

枳城没有响动不说,一有响动就是惊天动地,惊动了都城,惊动了巴国,惊动了楚国,惊动了巴楚每个人的神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