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耕不是一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即使重来一世,他所能依仗的也唯有手里的计算设备。

具体来说,就是手机和电脑。

李耕第一部手机是诺记的 6300,小巧干练的直板功能机,非常经典的机型,甚至多年以后来还出了 4G 复刻版。

那部手机当年要上大学的前几天,爸爸带他在楼下的专卖店买的,才一千多块钱,但那可是当时家里最贵的一支手机了。

结果多年以后,他拿的手机都将近一万了。

那部 6300 李耕拿了两年,就在前不久,也即是大二暑假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拿着省吃俭用的几百块钱,在淘宝入了个洋垃圾,停产了好几年的黑莓 8700。

这个时代,黑莓正是巅峰时期,确实有很多牛逼的地方,人奥观海那都是公开代言。

又有几人能料到,仅仅六年过后,黑莓就没落到将品牌授权给了 TCL 呢?

曾经,李耕此时非常喜欢黑莓,但他穷啊,只能买个过时的便宜货过过瘾。

这些天,每次努力适应这个老古董,李耕就暗自盘算,等赚了钱,怎么着也该买个 9900 玩玩。

他几年后也曾一时兴起,买过黑莓向旧时代致敬的机型 Blackbe

y Classic。

可是那个时候黑莓品牌已经卖给 TCL,然后 TCL 出了几部机器毫无起色后也弃疗了,各种应用服务基本都没法用,所以那手机不是砖头也近乎砖头,虽然外观是那么经典,手感是那么出色,但也就买个寂寞。

如今既然回到这个时代,可不能错过这个黑莓鼎盛时期的余晖。

只是怀恋归怀恋,在这个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手机,包括黑莓,都还远远谈不上什么生产力,毕竟李耕又不是发发邮件就算是在工作的上市公司老板。

这时的智能手机,系统远远不够完善,机能羸弱,应用匮乏,除了聊聊天发发邮件也干不了啥。

这是时代的必然,甚至也可以说,这正是未来许多机会产生的土壤。

别的不说,李耕就记得,未来几年出现过很多效率类的应用。虽然后来绝大多数都销声匿迹,但是都曾经积累过大量的用户。

如果懂得移动开发,尤其是 iOS,照着记忆中有过名号但尚未出现的应用,或者粗暴点,直接翻开 App Store 的每个类目对着下载前列的应用抄,再稍微优化一下交互和设计,混个温饱估计是没啥问题的。

这个时代应用的推广也不难。

2010 年的 App Store 竞争并不激烈。

做个未来验证过的产品,产品可以一般,但 UI 交互上必须拉满,整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范儿。

先付费上架,比如定个 18 元、30 元,隔段时间遇到个啥节日,比如国庆、耶诞、黑色星期五、春节等等,打折、冰点(设为最低价),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媒体报道和推荐。

时间稍微长一些,再来个限免,一套操作下来,足够收割许多曝光。

基本上只要你应用不是做得太差,积累的用户就够完成冷启动了。

一次不够,还可以多用几次,长期反复,不需要多高的成本,这个时代的应用完全可以享受充分的曝光。

等到你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升级个大版本,可以改免费,在应用里加广告联盟,做更多的应用形成矩阵,互相推荐,而且还可以玩积分墙。

距离这个套路被用烂,还有好些年呢。

夸张一点,只要你玩得克制一点,运气又不是那么差,玩到上市都不是不可能。

但这个玩法也不是没有问题。

一个是见钱没那么快,一个是需要不错的技术力和设计力。

这个时候,李耕只能遗憾自己当年为啥就没有好好学 iOS 开发了。而且,这个时候还没法写 Swift,你得写不友好得多的 Objective-C。

另外还有一点,开发 iOS 应用需要真机和 Mac,他手头没钱。

Mac 可以用黑苹果代替,但真机除非找人借,不然少不了。

总结下来,移动开发固然诱人,却无法成为李耕的切入点。对于他的第一桶金行动,手机帮不上什么忙。

排除掉手机,最重要的自然是电脑。

后世许多时候,李耕都感叹,自己离开电脑屏幕就没办法吃上饭。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如果说他这个人还有一点本事的话,就都在电脑上了。

什么本事?且容后表。

大学四年,李耕用的都是一台三千块钱的神船笔记本。

神船性价比声名在外,李耕足足用了四年,倒也皮实耐操,虽然中间遇到过显卡门导致花屏事件,但是经销商还是规矩地返厂换修了。

后来李耕自己赚钱换了 MacBook Air,这台神船也没浪费,拿给他爸又用了几年,三千块钱着实用到本了。

李耕在这台破神船上做得最多的事情可能是安装各种系统。

这些年下来,他用其装过 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装过 Linux 的好几个发行版,如 Ubuntu、Debian、Fedora、openSUSE 等,甚至还用它来玩过黑苹果。

所谓的黑苹果(Hackintosh,“Hack”与“Macintosh”混合而成),就是把苹果的 macOS 装到 X86 架构的非苹果电脑上。

在早期,因为硬件驱动和引导程序不成熟,折腾黑苹果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尤其如果你还是个非技术人员的话。

当时李耕玩黑苹果那叫一个废寝忘食,简直跟着魔了似的,不但花了许多时间精力,而且还弄丢过好几次数据,摄影课的很多照片就是这么丢失的,令他懊恼许久。

更严重的是,他甚至因此挂过科。

虽然代价堪称惨烈,但李耕记得自己当时除了无线网卡始终无法搞定,基本也做到了完美。

后来黑苹果的技术渐渐完善,这事儿就没有门槛了,只要你按照配置买电脑,So easy!

虽然这其实违反了苹果的 EULA 法案,但你甚至可以直接在某宝上买一台完美兼容并装好黑苹果的 X86 电脑。

总之,尽管手里这台破神船做工不太好,配置挺一般,奔腾双核,2G 内存,渣渣集显,完全不能打,但是李耕曾经把它摆出过好多姿势,甚至还用它挖过矿你敢信!

在这台笔记本上投射着的,正是李耕的青春。

虽然这些折腾无疑启发了他对 IT 互联网行业乃至技术的热情,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

回首过往,在学校的这四年里,李耕研究操作系统,摆弄软件应用,阅读 IT 资讯,泡技术论坛……

他自诩为极客,实则 Hello World 熟练工,对产品背后技术参数一知半解只会照本宣科,通过各种渠道下载各种软件资源也只是囤积和走马观花,搭过许多独立博客但是一年也写不了几篇文章……

他看似也在这些很酷的东西上花了时间,投入了精力。

但,到此为止。

他不曾钻研,不曾积累,不曾创造。

而时光已然倒流。

现在,李耕当然不会如此。

他不会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工具上。

“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在用什么工具。”

这是上一世,李耕花了好多年才明白的事情。

只是没来得及付诸实践。

而现在,正是时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