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将帅无才累死三军

面对勃然大怒的朱元璋,朱允炆不禁心头一颤。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纵然朱允炆已经性情大变,可在朱元璋面前,他还是宛如一头绵羊,完全硬气不起来。

朱允炆出班,看着龙椅上神色不悦的朱元璋,脸上流露出几分不安之色。

他以头埋地,不敢直视朱元璋,哀声道:“孙儿骄傲轻敌,贪功冒进,害死两万大军,此乃事实,孙儿无可争辩。”

顿了顿,朱允炆抬起头来,神色一凛,继续道:“皇爷爷今日便是赐死孙儿,那也是孙儿罪有应得,孙儿亦当毫无怨言,坦然接旨!”

龙椅之上,朱元璋闻言,神色微变,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在子孙们的眼里,自己竟是如此残暴冷血,薄情寡义之人?

虎毒还不食子呢!

他也想跟寻常百姓的家庭一样,一家子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可身居帝位,高处不胜寒,朱元璋身不由己啊!

他身上担负的是整个天下,唯有时刻保证帝王霸道,才能驾驭百官,让他们不敢犯上作乱。

而殿内众臣听罢朱允炆所言,皆是满脸骇然,震惊不已。

以前那个优柔寡断,软弱不堪的二皇孙,怎地突然间变得如此大胆了?

看来,这战场上的腥风血雨,还是让朱允炆有所改变啊!

尤其是朱允炆的心腹们,心如火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他们惶惶不安地看着跪在殿中央的朱允炆,焦急之色溢于言表,想不通朱允炆为什么要作茧自缚。

朱元璋横眉怒目,指着朱允炆,恨铁不成钢道:“熥儿身处漠北数月之久,与鞑靼军屡屡交锋,未尝败绩。”

“可怎么到了你这,你就这么给咱丢脸。”

“明知不会兵法,竟然还敢孤军深入,狂妄!”

朱允炆闻言,将头埋得更低了,朱元璋已经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朱允炆紧咬牙关,眉宇间恨意骤生。

他的身躯颤抖不止,却不是因为慑于朱元璋的威压,而是那心头涌上的无能狂怒。

又是朱允熥!

老爷子为何就这般看不起自己,甚至连自己请罪,都句句不离朱允熥!

一时间,心中的无边恨意,让朱允炆甚至感觉不到了朱元璋所带来的恐惧。

朱允炆再次抬起头,神色复杂地看向朱元璋。

下一秒,他陡然留下两行热泪,悔之不及道:“皇爷爷,孙儿承认,孙儿的确比不过熥儿。”

“可孙儿此行漠北,无论功过,所作皆为大明啊!”

“只是皇爷爷日理万机,飞龙在天,孙儿心中何想,欲求何果,皇爷爷又怎会在意呢。”

也不知道朱允炆这是苦肉计呢,还是真情流露。

而朱元璋闻言,似乎有所触动,那张满是怒意的脸上,骤然浮现出一抹怅然之色。

与此同时,一直在察言观色的黄子澄,捕捉到了朱元璋神色的细微变化。

他眼前一亮,趁热打铁,立马出班道:“陛下,允炆殿下初出茅庐,不知深浅,铸成此次大败,实乃无可辩驳。”

“但他能有如此胆量,勇于直面鞑靼大军,也是难得啊!”

闻言,龙椅之上的朱元璋,脸色这才有所缓和。

但他还是没有完全消气,注视着朱允炆,正颜厉色道:“将帅无才,累死三军!”

“往后,你便好好待在宫里,替咱分担政事,北伐有熥儿足矣。”

话音一落,一丝不甘之色从朱允炆深邃的眸中陡然掠起。

他心中颇是不服,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朱元璋没有降罪于自己,便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

是夜。

皇孙府上。

黄子澄在门前左右张望了一会儿,确认四下无人之后,才关上了大门。

稀薄的月光从窗格中流泻而入,冷清的光源恰好照在朱允炆和方孝孺的身上,一切显得那般寂静。

这无声的夜,似乎是酝酿阴谋的最佳时刻。

为了掩人耳目,屋内仅有一盏烛灯,微弱的光亮,勉强能够驱散三人周围粘滞的黑暗。

黄子澄入座。

在他的眼前,朱允炆神色黯然,目光游离,注视着桌上那尊香炉正袅袅升起的青烟,不知在想些什么。

“二位先生,陛下是不是从来没有把我当成过亲孙子。”

方孝孺和黄子澄闻言,都不禁神色一愣。

两人对视一眼,显然有些受窘。

黄子澄回过神来,旋即呵呵一笑,安慰道:“殿下别多想了,储君之位,迟早是你的。”

方孝孺也是附和着点了点头,正色道:“一众皇子皇孙之中,当属殿下最为博学多才,出类拔萃。”

“元末天下大乱,陛下夺得天下之后,黎民百姓已是饱尝战乱之苦,经过这数十年

来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才有所改观。”

“但陛下布衣出身,心里自然很清楚,王朝的兴衰,与天下百姓息息相关。”

“天下人若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了,谁还会想要战乱?”

“唯有怀柔治国,体恤黎民,福泽百姓,大明才能千秋长盛。”

“天下百姓需要一个仁爱之君,殿下便是最佳人选。”

“老夫能想到这一点,陛下自然也想得到。”

听着方孝孺面面俱到的分析,朱允炆却是眉头微皱,显然心存忧虑。

“话虽如此,可如今皇爷爷已经不再青睐于我,反而是吴王一直在大出风头。”

朱允炆咬牙切齿,愤恨道:“再这么下去,太孙之位迟早要与我失之交臂!”

见他表露出极大的野心,方孝孺愣了愣,旋即心中大喜。

这孩子,终于开窍了!

而黄子澄,则是神色复杂,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朱允熥屡创大捷,在朝中风头正劲,已是深得人心。

假以时日,吴王必成大器!

相比之下,朱允炆便显得孱弱了不少。

一时间,黄子澄不由自危起来。

若朱允熥将来荣登大宝,自己作为朱允炆的心腹,恐怕会被他斩草除根!

一念至此,黄子澄劝诫朱允炆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殿下,若不能夺得太孙之位,退而求其次便是了,万不可与吴王为敌啊!”

朱允炆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他的眸底掠起一丝不悦,冷眼注视着黄子澄,好没气道:“先生,连你也觉得我比不过朱允熥了?”

黄子澄一脸窘态,尴尬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状,方孝孺立马打圆场道:“陛下极为重视孝道,曾言治盛世重孝行,心中自然是将孝道视为了立储标准。”

“既然领兵打仗比不过吴王,那殿下可以趁着吴王北伐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多对陛下尽孝,以挽回陛下对你的态度。”

朱允炆认同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当初朱标去世时,他的母亲吕氏也是这样教他的。

并且效果拔群,朱元璋颇是喜爱他这个守孝道,有孝心的孙子。

若不是万寿节那天,突然杀出朱允熥这个拦路虎,凭着亦真亦假的孝心,朱允炆早就当上太孙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