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开拓新作坊

箱子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绫罗绸缎,吃的用的,甚至还有两个白底青的精致陶瓷花瓶。

刘氏得了阮菱箩的同意,赶忙趴在箱子前面清点起里面的东西。

一件一件拿起来都看了一遍。

“金银锁!”

“珍珠发钗!”

“梅子酒?”

“这个是什么点心?”她打开其中一个食盒朝无柳问道。

无柳回答,“沈夫人,是德香斋的金丝杏仁酥,是岷州城独有的特色点心,深受大家喜爱。”

这点心做的十分精致,刘氏满眼都是赞叹,手都舍不得蹭掉一丁点点心渣。

“把点心做的这么好看,谁还舍得吃啊。”

一看就不便宜,也不像是普通老百姓能吃的起的样子。

另外食盒一共是五层,其他四层也都是德香斋的招牌点心,个个模样都很精美。

刘氏又随手拿起旁边一摞子书,诧异的问道。

“怎么还有书?”

无柳解释道,“我家夫人听说沈小姐马上要上学堂了,特意买来一些适合孩童启蒙的书籍。”

“这些在镇上不容易买到,也比镇上书店里的要好上许多。”

刘氏听完瞬间失去了兴趣,但是阮菱箩却满心感激。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确实不用朝夕相处才算好,对方心里有没有你,从这些细节上一看便知。

阮菱箩默默把李素琴对她的好全都记在了心里。

随着刘氏不断地过手箱子里的东西,院子里的人纷纷围了过来。

惊叹道,“天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

“那个镶着银丝的布,是绸缎吧!”

凤娘恰好也在沈家院子里玩,忽然她惊呼一声。

“苏云锦!菱箩你快看!”

阮菱箩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居然是一整块布料的苏云锦!

这料子有多贵她记忆犹新,自己做一百块香皂才能换来巴掌大小一块的苏云锦。

突然一块这么大的苏云锦出现在她面前,带来的冲击感确实很大。

她更加疑惑地看向无柳。

“这,这些东西是?”她心里猜测这些东西应该是李夫人送给她的。

但又有几分不敢相信,因为这礼实在太厚重了。

就算肥皂香皂的生意再怎么好,也不至于让李夫人如此破费吧。

无柳开口替她解惑。

“阮姑娘,这些都是我家夫人给您准备的江南特产。”

“她让你不必有负担,尽数收下即可。”

“都是您应得的。”

无柳这么一说,阮菱箩心里就有底多了。

随即笑了笑,点头接纳。

她见婆婆对这些东西都很感兴趣,便上前说道。

“娘,这箱子里的东西,除了这些书和那块苏云锦我拿走,剩下的我都叫明月抬去您房里。”

刘氏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啊?真的全都给我啊?”

阮菱箩点了点头,“嗯,这些东西任凭您做主,想怎么用都行。”

刘氏一听当场乐开了花。

明月按照她的吩咐把苏云锦和阿冉的启蒙书都拿了出来,随后叫人帮忙把东西搬去刘氏房里。

无柳另外说道,“阮姑娘,夫人有封信给您。”

阮菱箩带着她到后面作坊的接待室坐下,屋子里没了外人之后才打开信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阮菱箩震惊中带着狂喜,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遍无柳。

“姐姐说,我之前送她的内衣深受江南夫人小姐们喜爱。”

“她,她要我立马建一个内衣作坊?”

无柳先是恭喜了她,接着说道,“阮姑娘,你不必如此惊讶。”

“那内衣,确实挺好穿的。”提起阮菱箩做的内体,饶是无柳淡定惯了,也有些脸红。

那样式,是她见过的所有肚兜里布料最少的,设计最大胆新颖的。

“你应该对自己自信一些。”

阮菱箩笑着点了点头,她对现代的内衣当然有自信了,好穿那是肯定的。

比肚兜啥的强太多了。

她只是没想到,思想保守的古代女子,对这个东西的接受度居然会这么高。

“夫人还说,尽量用好点的料子去做,江南贵人多,他们压根就不差银子。”

阮菱箩顿时心里燃起了一把火,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她好奇的问道,“我之前送给姐姐的内衣,她最高卖出多少银子?”

无柳想了想,夫人好像也没吩咐这个不可以说。

顿了一下便告诉了阮菱箩。

“一百两。”

一,一百两!?

阮菱箩顿时傻了眼,“一套内衣一百两?”

无柳点了点头,“是,而且还是材质最为普通的那种。”

“若是用些上好的布料去做,外观再设计的华丽些,恐怕卖价还能翻上好几番。”

阮菱箩合上了自己惊讶的嘴巴,算是见识到江南地区这些人到底有多有钱了。

怪不得李夫人说他们不差钱。

一百两银子哪怕是在县城,都足够买一套够一家五口人居住的宅院了。

购买力相当于现代的两万多块钱。

额,这些人是真有钱呐。

这么一想,阮菱箩忽然觉得那个岷州的拍卖会门票也是天价!

顿时都想骂娘了,一个个黑心肝的玩意,咋这么能搞钱呢。

她激动地拍桌而起,“好!我这就加紧速度把内衣作坊搞起来。”

阮菱箩真的感觉这一次好像连老天都在帮她似的,把王大娘这种绣活技艺精湛的人提前送到了她身边。

这不是妥妥的如虎添翼吗!

无柳见她干劲满满,仿佛也被感染了一样,她就喜欢阮菱箩这积极向上的性子。

有能力有冲劲,还肯干。

“资金方面,阮姑娘也不必担忧。”

说着,她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

“这一个的货款,夫人让我带回来了。”

阮菱箩笑的见牙不见眼,这个月的货款不出意外应该是个庞大的数字。

毕竟作坊日夜开工连轴转的生产,连她自己都数不清具体生产了多少香皂,多少肥皂。

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她稍微估算一下,货款的数字也就出来了。

随即她让明月拿来沈墨庭做的账本。

核对过后,确认无误,她这才心潮彭拜的接过这沓银票。

鼻尖全是金钱的香味!

尽管知道这里是多少钱,她还是激动地数了起来。

一张银票的面值是五百两,底下还有十张一千两的。

这个月的货款总计两万零六百两,其中二万两都是靠香皂挣来的。

六百两零头则是肥皂的。

两种产品天差地别的销售额并没有让阮菱箩生出放弃做肥皂的念头,因为她知道这次大赚只是因为李素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江南市场。

但是大熙朝这么多地方,不是每一处都如江南人一样出手这么阔绰。

基层百姓才占大多数,所以肥皂还是得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