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什么,亩产百石?!

食盐在大明各个时期、不同区域的价格,是不同的,波动也比较大。

朱榑的封地内,不同区域价格,也有所区别。

往年,食盐价格最贵的时候,一斤盐巴,大约相当于200块钱。便宜的时候,大约相当于50块钱。

从这个价格就看得出来,当时盐巴是多么紧缺,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称为奢侈品,绝非夸大之词,即便是价格最便宜的时候,也相当于50块钱一斤。

当下的价格,也并不便宜,差不多150块钱一斤的样子。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榑手底下的班底,开始带着精盐、细盐和普通的盐巴,销往封地内的各个州县。

精盐档次最高,细盐次之,都是系统中兑换所得,盐巴,是市面上常见的食盐。

第一波,推出的是精盐和普通盐巴。

精盐的价格大约是1000块钱一斤,普通盐巴的价格遵从市场价,100块钱一斤,能卖多少算多少。

很快,出现在市面上的精盐,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能够买得起这种精盐的,都是权贵和富商地主,普通老百姓哪里舍得掏银子买这么贵的精盐。

而随着这些精盐的流转,七皇子已经到其地就封的消息,也在整个封地内彻底传开。

随着盐贩子在封地内活跃开来,齐王殿下今年将种植地瓜和土豆两种新作物的消息,也被众多地主得知。

这两种新作物的产量,都极高,按照盐贩子所言,每亩可达100石。

无论是精盐,还是两款新作物,都在整个封地内,引起巨大的轰动。

土豆,是在明朝末年才传入国内,虽然被小心翼翼的培育,但因为数量太少,扩展的时间也就很慢,土豆并没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直到乾隆年间才得以广泛种植。

而地瓜则是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就已经同玉米等农作物,传入国内,并普遍种植于广西,云南等省份。

因为其高产的特性,特别受到百姓的欢迎。

但因为许多外部和内部的原因,最终使得地瓜和玉米没能广泛推广,也没能拯救大明王朝。

朱榑所普及的这种地瓜,是红薯。土豆,也是系统直接兑换,不带毒。可以直接大规模种植,他所能从系统中兑换的土豆和地瓜数量,相对比较有限。

直接用来食用,太过浪费,当做种子来用,最为合适。

等今年在三晋之地,爆发干旱问题,大量流民来到齐地,齐地已经获得了一轮大丰收,足以应对这一轮天灾。

然后,消息必然会传到朝廷,到时候,这两款农作物,势必会引起朝廷的重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压力,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大肆推广。

这就是朱榑的初步计划!

而在齐地之内,也果然引起巨大的轰动。

起初,大家的注意力只是放在精盐的上面,因为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精细了,比起粗糙泛黄的盐巴,这精盐简直比宫中所用的细盐还要精致。

粒粒细碎而均匀,晶莹剔透,宛若艺术品一般!

比起常规的细盐,其精度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面!

要知道,齐地也是食盐的重要产地之一。

朝廷的部分细盐,就是从齐地进贡的。

齐地的盐商,也从未见过如此精细而漂亮的食盐。

而负责售卖的,都是齐王殿下的家仆。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齐王殿下通过特殊手段提成之后,研磨而成,专门为达官权贵供货,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食盐。

价格,虽然比常规的盐巴要贵10倍,但绝对物当所值。

而这种食盐,也果然非常畅销,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不论在何朝何代,总是有人消耗的起奢侈品。

相比起普通的盐巴,精盐的数量又比较有限,所以,很快就引起达官权贵,富商地主的争相采购。

少量的精盐,并无法冲击市场价格,但很快,齐王殿下的细盐,也开始出售。

这细盐一出,盐商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因为这细盐的品质,同样非常高,甚至比宫中的还要好很多,但价格,却比普通盐巴,只是稍微贵一些!

这细盐一出,顿时抢占很大的市场份额。

价格差不多,而这细盐品质,明显好很多,盐巴杂质多,粒大,远没有细盐使用起来方便。

而且,细盐,之前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现在,却跟普通盐巴价格差不多。并且,这是齐王殿下的生意,买卖没什么风险!

婚丧嫁娶,用来送人等等,使用这种细盐,可谓物超所值啊!

虽然细盐并没有取代盐巴,真正贫困的百姓,大多数时候,依旧还是使用盐巴,但是对盐商的利益,产生了很大冲击。

他们已经在齐地,无法随意提价,谋取暴利。

甚至为了稳住市场,不得不对盐巴进行降价,以便与细盐进行价格区分,降价而增加销量。

没办法,这既然是齐王殿下的财路,盐商们自然说不出什么,只能任由他掠夺原有的市场份额,在齐王的地盘,区区盐商,不管什么背景,谁敢跟齐王殿下作对。

而与细盐普及开来的同时,第二波齐王派出来的商队,也带来第二个消息。

只要是齐地内的地主,都快要从齐王那里采购高产的地瓜和土豆种子!

而且,第一年采购,并不需要支付银两,只需签订合约,所获收成,齐王府十得其三即可!

这可是妥妥的诱惑啊,对于每一名地主而言,都拥有巨大的诱惑力!

不需要支付银两,就能获得高产农作物,有赚无赔啊。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土地,让佃户打理,然后收成的时候,分给齐王殿下三成即可。

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虽然大家对传言亩产百石的说法保持怀疑态度,但消息,毕竟是从齐王殿下那里传出来的,万一,是真的呢?!

尤其是齐王殿下拿出所有人都见所未见的精盐、细盐,甚至比进贡的食盐品质都好,对于这齐王的手段,都有些惊为天人。

搞不好,这两种亩产百石的农作物,也是真的。

一名名地主,纷纷动心,将名字和能够提供的田产数额报给齐王殿下的商队。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