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齐王殿下,误我大明!

在很多人眼中,土豆集体中毒事件,这是天大的事情,但在皇宫之中,朝堂之上,只不过是国家众多大事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在杀了几个军中小官之后,这件事情已经渐渐趋于平息,至于朝堂之上,并没有哪个大臣甚至是户部的朝臣,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惩罚,一推二五六,只有几个微不足道的官员,被罚没了半年的俸禄。

户部的人,都被胡惟庸保了下来。

奉天殿的一个偏殿之中,朱元璋正在召集几位大臣商议事情。

奉天殿,是大明王朝众多富丽堂皇宫殿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朱元璋首创。

而奉天殿是朝会议事的主要场所,平日里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议事情,一般是在偏殿之中。

现在,早已经下了朝会。

偏殿里面,有丞相胡惟庸,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几位大臣。

今天所商议的事情,是关于亲王入宫觐见礼仪的问题。

随着一位位皇子到封地就藩,日后必然会有亲王回到京城,拜见天子的情况发生,现在,就是把这一套礼仪定下来。

整体事宜,已经商量妥善。亲王来朝,觐见天子完了之后,再去东宫。

随后,是从什么门儿进来,经过什么门儿,面朝什么方向等等各种细节,会见完毕之后,从哪个门离开诸如此类。

似乎,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土豆集体中毒事件。

商量完之后,朱元璋很满意,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可以离开了。

胡惟庸说道:“陛下,七皇子回京城与吴家小女成婚,是不是也该定个日子了。”

朱元璋斜躺在卧榻上,闻言,顿时将手里的奏章,啪的摔在地上。

众位大臣,顿时跪趴在地上。

刚刚商量完亲王觐见天子的礼仪,而这第1位有可能回来觐见朱元璋的,就是朱榑。

胡惟庸趁机提起此事,朱元璋果然大怒。

“闯下这么大的祸,回来做甚?传咱的话,让他在齐地待着,没有诏令,不得返京!”

胡惟庸趴在地上,面露喜色:“臣遵旨!”

朱元璋又想起什么,瞅着胡惟庸,目光悠长的问道:“老七盖房子的20万两银子,送过去了吗?”

胡惟庸忙道:“陛下,已经送到青州了。”

虽然朱元璋这两天对朱榑比较生气,但说起来,朱榑也是好心,主要是济南府的布政使办事不妥当。

朱榑没经历过事情,没独自办过什么政事,但他他济南府布政使也是吃干饭的吗?

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提前汇报给朝廷?

还是等到征税赋税的时候,朝廷才知道土豆这么一回事儿。

然后,就闹出这么大的风波,所以,生气归生气,毕竟是自己儿子,朱元璋还是非常在意的。

听到胡惟庸说已经把银子送过去,也就不在关注,但他现在还不知道,户部批的是20万两是大明宝钞,水分极大。

而要建造一座齐王府,大约需要30万银两,本来朝廷这边就有缺口,需要朱榑自己掏腰包。但没想到,户部在这上面也动了手脚,而这一切,都是丞相胡惟庸的意思。

胡惟庸见朱元璋松口,趁机提到朱榑在京城原有府邸的问题。

既然不回京城结婚,这府邸,朱榑自然也是用不上的。

朱元璋望着趴在地上的胡惟庸,目光悠长。

胡惟庸也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早已对他动了杀心!

胡惟庸这厮,权力太大,管的太宽了!

“丞相看着办吧。”

“臣,遵旨!”

胡惟庸正打算带着人离开,外面来报,晋王、太原布政使千里加急,送来急报!

偏殿之中,气氛陡然收紧。

晋王和太原布政使双双派人传回急报,肯定是出了大事!

“传!”

朱元璋原本侧躺着,此刻,听闻有急报,直接坐正了身体。

很快,两名风尘仆仆的传信兵,也就是译使,向朱元璋汇报三晋之地的大旱灾情。

朱元璋豁然站起身来。

虽然晋王和布政使已经开仓放粮,主持赈灾,但杯水车薪,无以为继。

消息迅速传开,群臣入宫,整个大明王朝宛若庞大的机器,齿轮旋转,快速展开赈灾事宜。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侄子等人,都是在灾情中死去的。

他太清楚吃不上饭,被活生生饿死是怎样的悲痛和绝望。

齐地与晋地相邻,按说,可以从齐地直接调集粮食,到晋地赈灾。

然而,今年,齐王殿下擅自做主,怂恿大量百姓种植了其他作物,现在土豆又被全部摧毁,齐地今年的小麦产量,必然会非常低,而且晋地大旱,齐地必然也会受到一些旱情影响。

晋地的流民,也势必会前往齐地。

齐地能够保持稳定已经不易,怕是根本拿不出什么粮食了!

“齐王殿下,误我大明啊!!!”

胡惟庸扼腕叹息,群臣纷纷顿足。

齐地今年胡闹一番,不知道会让晋地百姓,多死多少人!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