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威胁

见在场明臣皆对他呵斥,李岩却也丝毫不惧,在他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次的谈判绝对不会太顺利。而他更是代表的大顺的形象,即便是主动求和,但曾经数年间几乎都是大顺节节胜利,大明只有逃跑投降的份。

因此,在面对众人这般愤怒之时,李岩也依旧挺直了腰板,不肯让步。

“朕只要五十万两,若是你给,议和大明同意;若是不愿给,朕不会强求,但是朕拒绝议和。回去告诉你的君主,让他准备好,朕的大军不日就要北上。”朱凌眼神逼着面前不远处的李岩,二人目光相对,尽显锋芒。

站在大殿中央的李岩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自己身为使者应该是为自己的君主争取利益,而绝对不是出卖自己君主的利益。

在他看来,让出北直隶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但是现在大明皇帝竟然还想要五十万两的银子。这不是明摆着落井下石吗?

“皇帝陛下,您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落井下石的意思?建奴乃外敌,不止是我们的敌人,同样也是大明的敌人。而且大明也需要休整,也需要和我们大顺的议和,我们现在抱着极大的诚意,而您……却好像有些。”

李岩自然还是想争取一下,毕竟大顺真的需要议和!

“五十万,对于大顺来说微乎其微。你们之前如何对大明的商人和官吏,朕可一清二楚。”朱凌说的话颇具威严,一声比一声严厉。

看来今日这五十万两是必然得出了。

李岩也只能暗自叹气,在来之前本以为此次议和会顺利很多,至少不会如此艰难。但真的没想到这个崇祯皇帝竟然这样狮子大开口,要了半个北直隶之后还想要五十万两银子,真把大顺当成了冤大头吗?

“此事我还得向顺王禀报。”

眼看李岩再次松口,朱凌也立即眉开眼笑。当即变了口气说道:“甚好,朕知道建奴乃外敌,大明与大顺都需要共同应敌。但眼下我大明也有难处,需要钱的时候大顺自然应该援助一些。日后若是遇到大顺遇难,大明也会出手相助。”

即使这一番话朱凌说的有几分真诚,但在李岩的耳里听到的却是虚伪的声音。毕竟刚才还一直追着要钱,要地,现在又这般肺腑之言,任谁都觉得有些无耻。但奈何大顺此时有求于大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了,使者,你速速给你们君主回信,把银子送过来!”

……

一柄陌刀造价极高,光是长度便能看出:手柄长一米左右,刀刃长一米三左右,也就是两米三的长度,刀刃两面皆开锋。非身高强壮之辈不能用之。

而且锻造陌刀的原材料乃是镔铁,也就是现代的花纹钢。古代的钢是非常难以炼制的,即便是一名大将也不见得有一身镔铁的盔甲。就算是朱

大典那样的总督,身上的盔甲也不全是如此精良的钢铁。

光是打造一柄陌刀就需要五十两的银子,全身重近三十斤。

如此威武霸气的武器在当时的唐朝更是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如墙而进,人马俱碎。

由此可见,陌刀的威力绝对是当时最强的兵器。

一套盔甲造价需要三百两,一柄陌刀就需要五十两,再加上其他的一切支出,自那日八百人再次经过最后的筛选之后也整整剩下五百人。五百人的支出,需要二十万两的银子,其中还需要俸禄和军功赏赐。

五十万两,刚好!

“陛下,此次除了五百人的陌刀队之外,我们还需要出多少兵力?现在自兖州到整个山东,我军兵力共有十二万。若是加上各个府州县的本地兵马,满打满算也会有七八万人的兵力。但这些兵力……估计也不成气。”

王家彦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山东那些府州县的兵力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而自己这些日子也没有去好好整顿一下山东各地的军事,经济。那些兵马一旦遇到强硬的敌人之后,能在一刻时间之内不崩溃便算是好的了。

而兖州周围的兵马也因为要收复济南和聊城,派出三四万的兵力。而兖州周边两地同样皆各自有一万人驻扎,因此,此时在兖州的兵力仅仅只不过只有五万多兵力。这次要进军应天府,除掉马士英,多了兖州没有兵力;少了有风险。

“我看还是先等等吧。”

史可法倒是比较了解马士英和应天府情况的,那里虽然都是平原,但水田遍布,不适合大规模的战事。陌刀队就比较适合那里战斗,若不是组建陌刀队的成本实在高得离谱,他真想让全军上下都这般装备。

“那袁继咸不是正在联络南方各省的兵马?等等他的消息,若是他那里一切顺利,聚集了不少的兵力,我们这里倒不需要分很多出去。毕竟,即使和闯贼议和,但仍有建奴的威胁。”

“善。”

朱凌也思索道:“估计也就这两天的时间,马士英就要举办登基大典了,咱们也要开始准备。或者咱们可以先行一步举办登基大典,打马士英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遵命!”

应天府

此时的马士英已经急着团团转了,自从前几日的永王和定王逃走之后,太子也一直没有醒过来。即使路振飞已经逃走,但太子还是没有要醒过来的样子。甚至自己全天十二个时辰都在监视太子,都没有发现醒来的时候。

“哎!登基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太子现在还没有醒过来,必须得想个办法!”

正好此时刘良佐也走了进来,看着一直来回踱步的马士英不由感觉有些无语:“你这是来回绕什么啊?绕的我都心烦了。”

闻言,马士英立马解释道:“自从我们

宣读了假诏书之后,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下面的官员和士卒对我们的信任已经开始产生怀疑了,如果我们不能证明正统,势必日后会出大问题!而现在最重要的太子醒不过来,那两个殿下也跑了,我正为此发愁呢。”

听到马士英是在为这件事发愁,刘良佐只是轻笑几声,随后不屑道:“这有什么难的?大不了就换一个假的上去不就行了,谁能发现?或者说谁敢在登基大典上说上面的皇帝是假的?”

知道刘良佐有些大胆,但没想到连登基的皇帝他都敢用假的,真是超乎了马士英的意料之外。

“如果让人发现,你知道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吗?”马士英也是被他的大胆气的有些无奈,真以为这是件小事吗?一旦被人发现,此事必定会传出去。到时候他们乱臣贼子的罪名一定逃不了,势必会遭到他人唾弃。

“被他人知道登基大典的太子是假的,你我与阮大铖三人立即就被打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之后那些本效忠我们的官员估计很多都会反水!”

“你想的也太多了!”

刘良佐也忍不住站起身说道:“知道了又怎么样?你我日后夺权之时,难道他们就不会骂咱们吗?如此看来他们迟早会反水,倒不如这次彻底地清除他们!有很多想要当官的等着呢!只要让他们效忠我们,就把这些官职封给他们,何乐而不为?”

“那百姓怎么平息?”

“这个更简单。”刘良佐突然不知道之前为什么要找如此愚蠢的一个人合作。“那些平民要的只是土地和生活,给他们不就好了。那些商人不愿提高商税,咱们就减少一些,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立即在这里稳住。”

听了刘良佐的一番话,马士英也慢慢地安稳了下来,虽然内心还是感到有些不好的预感,但也只能如此。

登基大典除了太子那里,其他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找了礼部,工部和户部的人,去安排筹划这次登基大典。为了让这次大典显得真实,他们更是拿出了五百万两银子,将此次大典的布置都达到了一个最豪华的场面。

“吴麟征和郑成功他们还没有找到吗?”

刘良佐重新坐下,闻言不满说道:“这几天只有我一个人在搜捕,怎么可能找到?看来我们这里啊,还是有些奸细,将他们给藏起来了。”

“这几天还是先放放吧,先把登基大典结束了,再找他们也不迟。”马士英忽略了刘良佐的不满,继续说道。

“我已经派了一支兵马布置在郑芝龙必经之路上,他要是想带兵过来也不可能。”

“有一个人我不放心,两省以及南京总督——袁继咸。”

【作者题外话】:很抱歉,昨天由于我的疏忽发错了章节,我会尽快联系编辑改回来的,

实在抱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