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为了春种购买化肥,林亮街上倒…

这些天,李林亮在地里边巡视的时候发现,麦苗绿油油的一片。随着春日的暖风,卖弄着身姿。他在田埂上转悠着,时不时走进田地里。看着麦苗长势一片大好,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说不定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看见满眼的绿色,李林亮仿佛已经见到,秋收时节在地里忙碌着。满眼都是金黄色的麦穗,成堆的麦子装进袋子里,正往家里搬运。

他在田间地头,来来回回转了好几遍。自我欣赏着,在这一片,唯独自家的麦苗长势最好,最可人。他的内心别提有多高兴了。想到这里,他的脑海里,又涌上一股惆怅之情。眼看着麦苗浇春水的日子到了,给麦苗浇水的钱还未凑够。

说来也怪,在以往几十年以来,家家户户都是先浇水后交钱。到年末的时候,统一算账,给村长交上水钱。从今年开始,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计费方式。

在放水之前,由村长组织,大家统一先将水钱交上。然后,到水管所买水。当水渠的水流到各个村庄的时候,才会开闸放水。

大家已经习惯了,以前那种先用水后收账的用水方式。这种突如其来的变革,饱受诟病,让村民们纷纷吐槽。甚至于有时,还会因为交钱的事情,村民们和村长产生言语上的矛盾。

村长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每次都会以不交钱就没有水的方式要挟大家,让大家乖乖就范。说来也简单,有谁会为了不交钱,放弃交春水的机会呢?田地里的麦苗,可是眼巴巴的等着春水的滋润。

每一个劳苦的农民,虽然嘴上早已苦不堪言,但仍然不会为了这一星半点的破事,让自家的田地在干燥的环境下,渐渐地枯萎。

李林亮的心中满是惆怅。在自家的田埂上转悠了一圈之后,坐了下来。随手掏出一盒烟,熟练地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叼在嘴里。

现在是春天,正是卖苗茁壮成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养分,方能长势喜人。今年年初,大地刚刚开始消融,他就带着妻儿一起,将羊圈中的羊粪拍碎了,拉到地里,均匀的扬在地里边。

在播种之前,耙地的时候,犁铧轻轻的划破地皮,将碾碎的羊粪埋在土壤的表层。等到播种之时,由播种机带着选好的麦种,将麦子一粒粒的种下去。

经过了暖春,终于种子挤破了地皮,冒出了嫩黄的牙尖,渐渐的开始转绿。直到今天,麦苗的高度已经差不多有十公分。

现如今,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将羊粪撒进地里。况且,家中也没有那么多的羊粪可用。唯独有一种办法,来保持麦苗的茁壮成长,那便是购买化肥。

想到这里,李林亮将早已经熄灭的烟梗,丢在一旁,用脚踩了一下,碾进土里边去了。习惯性地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在他的身后,扬起一阵阵的灰尘。

他走上了田间小路,双手往后背去,拉在一起,搭在屁股上。佝偻的腰,挺个脖子,显然一副老农民的样子。一步一步,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中,他告诉王兴梅,今年购买化肥的钱还差了许多。况且,马上就要春水了,浇水的钱还没上缴。眼看着,春水马上就要来临。如果不交钱,村里不防水。到时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想到这里,他越发觉得该干点事情了。如何准备一点钱,是一个问题。他和王兴梅商量着。家中已经没有多少积蓄。过年时的消费,前一段时间的春种,还有李彦霖开学的学费,加上农忙时乱七八糟的支出,家中一些不得已的花费,存折里的钱已经是少之又少,难以为继。

没有办法了,要想买化肥,还需要一笔钱。李林亮知道,家中还存储着去年秋收的玉米,有五千斤左右。他和王兴梅说着,实在不行,就先卖上一部分,用于解决燃眉之急。不然,还有什么办法呢?

他知道,这五千斤粮食,是整整一年的收入。况且,还要留一部分用来喂养,暂时不能全部出售,必须留下来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王兴梅对李林亮的想法,没有任何的质疑。当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唯有寄希望于今年的收成。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不必再墨迹。趁着今天天晴,太阳还好。李林亮想着,先卖上一部分。不然一直拖着,也永远是一件事情。

说干就干,他和王兴梅一起,将自家的三轮车从车棚里推了出来。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让柴油机好好的暖和一下。

趁着空闲的时候,他打算和王兴梅,先将玉米装车。李林亮打开三轮车货仓的车门,和王兴梅一起准备装车。

厨房的水泥地上,整整齐齐的码了一摞玉米袋子。看上去,足足有五六十个。这是李林亮家去年全部的玉米收成,未曾卖过一次。若不是此番着急用钱,说不定还要堆上一段时间。

李林亮拿起扫帚,轻轻的把玉米垛子上边的尘土清扫干净,防止待会在抬袋子的时候,弄到满身都是尘土。

他大概算了一下,水费加化肥,大概得一千六七左右。按照玉米现在的市场价格,一斤一块一,至少得有一千五百斤玉米,才能够换的来这些钱。如此说来,他需要准备一五袋以上的玉米。这笔账算来简单,一点也不复杂。

接下来,便是搬运玉米。李林亮和王兴梅两个人,一人抓起袋子的一头,配合起来,齐心协力,将袋子从厨房中抬了出来。走到三轮车旁边的时候,两人喊着一二三,一起用力,将袋子往车上一甩一扔。圆滚滚的玉米袋子,就这样被扔上了车。

一个接着一个,李林亮夫妻二人佝偻着腰,接二连三,很快便将车厢丢满了。

李林亮爬上车厢,一个个的将它们堆放整齐。他数了一下,还差七个。他们两人,又开始忙碌起来。随着车厢里的玉米袋子越来越高,二人扔起来也是越来越费劲。

终于,在费了一番功夫之后,两人断断续续,来来往往,将一车玉米堆放整齐。

李林亮吆喝着王兴梅去弄点热水,说要热热车。王兴梅从炉子上提来一壶滚烫的热水。递给李林亮。

李林亮小心翼翼,将这满满一壶热水,加进了柴油机的水箱中。

约莫过了五六分钟。他一手拉着减压器,一手飞速地转动摇杆。再松开减压器的那一刻,柴油机油室中被雾化了的柴油爆燃起来,推动活塞,飞速的做工。活塞带动着飞轮,越转越快。

李林亮赶紧抽出摇杆,按了几下油门。在一阵黑烟和浓郁的气味结束之后,车子稳定地燃烧起来。

李林亮进屋后,戴了个帽子,让王兴梅待在家里,先干点其他的活。于是,他便开着三轮车出门去了。

在前一段时间,闲来无事的时候,他就在颐和镇的街道上,到处打听着玉米粮食的价格。在询问了一圈之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块一左右。

所以今天出门的时候,他没有想着再去打听。而是在开了半个小时的三轮车以后,直接来到了一家粮食收购站,这家的老板算来也是老相识了。他们是小学时曾经一起上学的同学。现如今,一个在地里种庄稼,一个做起来贩卖粮食的生意。偶尔还能聚在一起,闲谝一番。

李林亮开着三轮车,到王世名收购站的时候,远远看见一堵砖砌的围墙。铁栅栏做的大门敞开着。

李林亮没有下车,也没有去打听。而是直接将三轮车开了进去,停在院子的一角。下车后,将火熄了。

在王氏收购站院墙的一角,有一个十多平米大的小房子。除此之外,院子里都是彩钢搭成的棚子,没有其他的建筑。

李林亮看见院里无人,只见一两三轮车和一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上的粮食还满满的,堆着未曾卸下。李林亮猜想,有可能王老板人在房子里。

他便径直向这间小房子的方向走去。果不其然,王老板正在房子里,忙着给别人算账。还顾不得,照顾院子外边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听见了三轮车的声音,也未曾走出屋子。他正忙着手中的事情。

“哎呀!你来了。”王老板拿着手中的纸笔,看见李林亮从屋子外边进来了,便急忙吆喝着,问候了一句。

“啊,来了!我看你这忙啊。”李林亮看着他,正忙着手中的活。看样子,是在替别人算账。这会子,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鲜红的票子,熟练的点着。

“你先坐会,我给他算算账。”王老板指着桌子旁边,一把破旧的木质椅子。上边的油漆早已剥落,就连木头的纹路也看得一清二楚。李林亮坐在上边,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没事,你先算,我坐会。”李林亮说着。

看着这位农户,手中拿着那一叠红红的票子,甚是羡慕。看这厚度,足足有六七千。要是自己也能一次性拿到这么多钱,那该有多么开心啊!

“你也是来卖粮食?”王老板给那个人数完钱之后,问着李林亮。

“嗯,卖一点,准备买点化肥。”李林亮说着就要起身,和王老板一起走出屋外。

“你现在这个玉米多少钱收的?”李林亮问着。他想知道玉米的价格,在近几天里有没有波动。

“还是一块一么,没有什么变化。”王老板淡淡的说道。

“哎呦,我怎么听说外边涨价呢。你这怎么还是一块一?”李林亮听说,有的地方卖到了一块一毛五。而在王氏收购站,还是一块一,他有点质疑。

“市场不行,卖不出去。你看我那仓库,都快满了,没人拉。”王世名说着,向李彦霖哭诉着。其实,他也知道,外边有人将玉米的收购价格已经抬到了一块一毛五。唯独在他这儿,还是一块一。他一个劲的想把价格压下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润。

“你这这么大的老板,还卖不出去。”李林亮看着,堆着满满的仓库,不太相信他说的这话。他知道,商人是总是唯利是图。在与王世名数次的交往之中,每次收购时都会有这样的说辞。他心里明白,这只是王世名压低价格的一种手段而已。

“不能涨点吗?我还有五千斤玉米,如果价格合适的话,还卖到你这儿。”李林亮又问了一句。他想到了自己家中还有一点玉米,商量着,看能不能有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争取多卖到一点钱。

“诶,那行了。最多一块一毛二,再不能高了,再高我就赔了。”王世名稍微犹豫了一下,用他那商人的头脑,稍微的将价格抬了一下,加了两分钱。笑嘻嘻的说着,如此算是做出了让步。

“那行吧,那就这个价,再不商量。”李林亮说着。比起原来一块一的价格,也算是长了一点,多出来两分钱。

“那可以!我们过一下地磅吧。你把车开过来,开到地磅上。”王世名给李林亮说着,一边指着门口那个大大的地磅,让李林亮把车开上去。

“咋了,现在换成地磅了吗?”李林亮很是好奇。因为他以往在卖粮食的时候,都是要用台秤,一袋子,一袋子地秤过去,十分麻烦。再者,抬袋子也是一个是累人的活。每一次干完之后,都是累的汗流浃背,腰酸背痛,都直不起腰。

“嗯,现在换地磅了,方便一点。”王世名乐呵呵的说着,言语中似乎透露着一种高调的气息。在李林亮看来,他就是在炫耀。也顾不得这么多,李林亮将三轮车重新发动起来,开到了地榜上。

三轮车连同玉米,一共四千二百斤。

“你把玉米都卸到库里,我们再把你的车过一下地磅,好吧?”王老板吆喝着,让李林亮把车上的玉米卸到仓库里。等卸完了,再将空车过一下地磅。

李林亮将车开到仓库外边的水泥地上,王世名启动了皮溜子。李林亮只需要将玉米倒进一个方形的漏斗里,皮溜子会自动将玉米送到仓库里。

他将车尾调了过来,对着漏斗。自己则站在车上,一个个地解开玉米袋子,沿着漏斗将玉米倒了下去。

虽然这样做,方便了许多。然而,等李林亮将一整车玉米倒完的时候,早已累得气喘吁吁。他习惯性地用手扶了一下腰,轻轻的揉搓着。

等他倾倒完毕,王世名又将空车过了一下地磅,一共两千四百斤。这样下来,除了三轮车的重量,玉米一共是一千八百斤。王世名用计算机捣鼓着,按一斤一块一毛二的价格,给李林亮算账。虽然也有近两千块钱,但比起刚才那个人手中厚厚的一叠钞票,显然少了许多。

回家路上,李林亮开着自己的三轮车,和煦的春风从耳边吹过。他想起兜里揣着一叠鼓鼓的红票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呢!开到路途一半的时候,还哼起了小曲。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