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德衡纸,不敢相提并论(求订阅!)

曹爽等人在马均的带领下走过造纸的每一道工序,皆是仔细看了看,从造纸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这几道工序一道不少,

马均自豪欣喜的道:“自从在造纸中运用了丞相所授的活动帘床纸模,每次造出来的纸的数量便是几十倍的提升啊,又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这纸张的质量也比蔡侯纸好上不少啊!”

毕竟这纸张的改进方法虽不是出自他的手,但每一道工序却是他亲手指导工匠们建立起来的,虽有了大致的工序,也需要反复多次的试验方才能有今日的成果,他怎能不欣喜之。

马均想了想又抱拳道:“如今造出来的新纸张还没有一、一个好的名字,不如便请丞相给它起个名字吧,毕竟新的纸张能够如此快的便被造出,也多是丞相的功劳啊!”

曹爽苦笑着道:“吾只是提供了一个偶然从山中隐士高人那里得到了一个大致的方法,算不上是吾的功劳,若是没有德衡,恐怕这新纸张也没有这么容易的便被造出,不若这新纸张便叫德衡纸罢。”

马均急忙拱手作揖道:“仆、仆怎么当得起,又如何能与蔡侯想提并论。”

曹爽急忙上前来扶起马均道:“哎,德衡还是过谦了,吾以为德衡不但能与蔡侯相提并论,甚至日后的成就也必定在蔡侯之上,毕竟德衡在工匠一道的造诣上是可与墨翟、鲁班比肩的,在今时今日放眼下更是难有人能出其右啊!”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

而在中原,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

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到了如今已是经过几次的改进。

西汉初,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许慎着《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

他:“‘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这句话是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

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

《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