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何至于此,暗杀的下策(求订阅!)

曹爽又夹起一片酱牛肉放入口中有些忧心的道:“若是当初武帝对凉州的政策能柔和一点,又何至于此啊,

起来父亲与凉州也很有渊源啊,父亲当初也曾受命出征凉州,

只可惜这时候我魏国与凉州胡人之间的仇恨矛盾早已激化,已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挽回的了。”

柏灵筠夹起一块的豆腐放入孙鲁班的漆碗中缓缓开口道:“妾以为夫君现在无需忧心这些,只要先攻占蜀国,再巩固凉州甚至更远的西域、刚柔相济,如此必能彻底安定北方。”

曹爽将筷子放下感慨道:“哎,到底还是当年的对凉州之策不得人心,手段太过阴暗,尽派校事府中的杀手去做些暗杀之事,

虽有奇效,但不能持久,这是下策啊,才导致凉州之地城池屡遭胡人报复,甚至还引多次蜀军入境,由此可见大魏对凉州之策有多失败了!”

魏国为何会在少数民族扎堆的凉州会如此不得民心?起这事来曹爽也很尴尬,主要是当初武帝做的太过了,在这一点上蜀国、吴国都比它强上很多,

看看它的治异政策就清楚,曹魏对待少数民族策略其实一直都是采用狡诈阴险的手段。

首先就是广为人知的暗杀,这也是曹魏对待势力较为强大的少数民族所一贯采用的制裁方式。

例如当时的鲜卑族在首领柯比能的带领下日渐壮大,而为了对付柯比能,曹魏居然采用了刺杀这种卑劣手段,即:“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而对于普通的、势力较为弱的少数民族势力,曹魏则是一般秉承制衡、离间的手段。

即:“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

总之就是使得其内部越来越混乱,而当时机成熟之后,曹魏则会轻易出手拿下他们。

在拿下这些少数民族之后,曹魏会采取一个措施,那就是将他们强制内迁。

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将他们置放于自己监管之下;再一个则是促进中原经济复苏,毕竟人口是拉动经济的一大助力。

总而言之,曹魏对少数民族的认识非常刻板,所以手段也比较低劣。

而这样一系列的手段,或许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遏制住甚至是消灭少数民族政权。

但这终究不会是什么长久之计,因为如此手段用多了就不会再奏效了,当看到有几个例子亡于曹魏手段之下时,其他少数民族对于曹魏的狼子野心,自然也会是心知肚明。

而在凉州的羌族自然也是如此,试问他们还会在曹魏的控制下,坐以待毙吗?显然是不会,他们势必想尽一切办法反抗的。

魏国如此,蜀国则与它恰恰相反。

其实早在诸葛亮还未出山,在他与刘备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对待少数民族的方针,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而从这八个字,即便是蜀汉政权建立后也一直都是贯彻的。

在刘备死后,蜀汉政权不稳,南边豪族遂勾结蛮族叛乱,诸葛亮于是先将这个治异政策先是运用到了平定南蛮之上,我们在看诸葛亮当时处理南蛮的手段也可以看出,他是攻心为上,善待他们,总之一个字那就是“和”。

而在对待羌人方针上,蜀汉也是如此。

羌人从蜀汉对待南蛮的政策来看,对蜀汉也是更加具有好感度的,至少相对曹魏来是这样。

蜀汉对羌饶“和”体现在很多地方。

比如在诸葛亮北伐屯田的时候,“亮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对于前线凉州,蜀汉北伐军队并不是用以战养战这种手段,而是搞“军民鱼水情”,纪律相当良好,不侵夺当地的农田和粮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