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莫名的祸端

瞅着破破烂烂的宫墙,李晆认为黄巢脑子有问题,烧完大明宫才想起来自己没办公室,只能收拾收拾太极宫将就着用。可惜队友不给力,刚上王者没两年,就被各大战队轮番虐待,最后导致删号。赶回来的大唐皇帝没法子,只能蹲在破旧宫殿里继续憋屈。

“咚.....咚......咚........”,连续不断的鼓声在大顺元年四月初一的长安城中回响。即便承天门的铜钉已经残破不堪,即便太极宫的宫墙已经残缺不全,可鼓声敲响的那一刻,无论早朝的官员如何疲惫,眼神中毅然充满着希望。

“卸闸,开门!”管事太监站在门楼上高喊。

吱吱呀呀的一阵声响过后,历经数百年风霜的太极宫再次显露出它的真容。

“肃服,入宫!”

站在宫门外的大小官员跟着自己的主官开始鱼贯而入,李晆这帮皇族则优哉游哉排在最后,与那些满怀希望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今日殿柱后边的位置可不敢跟你叔叔抢,早起就腰眼疼得厉害,一会得好生歇息。”潞王捋着胡子冲李晆小声道。

承天门,嘉德门,最后是太极门,一道比一道门窄,守卫也一道比一道多,让人莫名地感到压抑,等进了太极殿,这才让人稍微觉着放松。

李晆穿越过来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大朝会,头次还因为不知道位置被人嘲笑过,这次老老实实跟在潞王身后,半句话都不敢说。

大唐皇族自从搬进十六王宅,就与外界的联系基本断绝,别说官员,就算宰相也没几个认识。参加朝会就是装个样子,说不说话都没人在意,连位置都是排最后,比绿袍官还惨。

“陛下入座,诸公禁声!”太极殿最靠北的位置传出声音。

李晆赶忙扯了扯衣裳,低头瞧着地板装样。

不大会,一个年轻声音传出:“卿等入位!”

李晆赶忙跟着潞王退到殿柱后,找了个蒲团跪坐在地上。

跟电视里演的完全不一样,李晆认为自己距离皇帝起码超过三十米,别说眼神,就连样貌都看不清楚,诺大个太极殿就没几扇窗户,全靠墙上点着的宫灯照明,阴森森的犹如鬼片现场。

今天站皇帝下首的宦官情绪不好,说话都没力气,叽里呱啦的念叨几声后,就听皇帝说道:“藩镇之乱,遗毒余酷,朕自登位......”李晆前世不是考古学出生,对文言文颇为头疼,见潞王低头闭眼在那打瞌睡,自己也有模有样学起来,不多时就睡得人事不省。

正做梦自己捡到盒大重九美滋滋吸着呢,就感觉旁边有人在掐自己大腿,迷迷糊糊睁开眼,见潞王正朝着自己使眼色,立马擦擦嘴角的哈喇子,扮正襟危坐状。只是刚才睡得太死,脚有些麻,一不留神便朝后倒去,弄出不小的动静。

“雅嗣王,朕在问你话呢,是不是觉着方才朕的旨意有差池?”

李晆只听到皇帝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却不敢不起身,斜眼瞟了瞟潞王,只得到个摇头的提示。敢不回话就是蔑视皇权,轻则打入大牢,重则身首异处,这点道理李晆还是明白的,总不能告诉皇帝,刚才自己在睡觉,您再重复一遍会议内容成吗?

尼玛,死就死吧,反正过几年朱温进城自己也活不了。

李晆战战兢兢地走到大殿正中,低头朝皇帝行礼,嘴里磕磕巴巴道:“小人......啊........微臣.....微臣,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那你方才为何不附议,莫不是觉着朕的话已经做不得数?雅嗣王,汝父一生忠廉体国,怎地到了你这便首鼠两端,今日你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承恩殿的厢房朕就给你住上一辈子!”

穿越过来这么久,李晆还是知道一些内幕的,承恩殿地处东宫,自打武宗以后,这就是关押皇族重犯的地方,进去就等于无期徒刑,除非死了,否则一辈子出不来。

“尼玛,让老子表态也行,你他娘倒是说说什么事呀?”李晆边暗骂边思考对策。

“陛下,雅嗣王一介黄口小儿,于国事能有何用,臣认为如今只需备足粮草,便可出征,将那河东之地一举收复。”一个红袍官员朗声说道。

被个古代人鄙视,李晆认了,总比掉脑袋强。

“朕要的不是雅嗣王决断国策,而是让他自省,一把年纪还游手好闲,连上朝都敢与周公相会,实乃宗室之耻!堂堂皇家贵胄,却与那市井登徒相交,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如何配享三祭六尊,莫如葬于草岗与虫豸为伍!”皇帝在咆哮,李晆在莫名其妙。

收复河东,那是打算跟独眼龙李克用掰腕子,李晆这点事情还是明白的,可让自己说什么,总不能说此战必败,赶紧收回圣旨吧!瞅皇帝这意思,今天要不说上几句,怕是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再说,自己一个无关紧要的皇族,凭什么去决断国家大事,你皇帝答应,下边的大臣宦官也不答应呀?关键还说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怪话,难不成真想逼死自个?

“陛下,微臣以为藩镇之事非兵不可,但领军之人还需多加思虑,且.........”李晆正说着呢,就被殿外跑进来的一个太监打断。“陛下,陇西急报,归义军索勋兵变,节度使张淮深被杀,目下由张议潮之子张怀鼎主事!”

归义军是大唐在西域的桥头堡,要是出事就等于断了路上丝绸之路,对于现在的帝国财政而言,犹如钝刀割肉般痛苦,大殿里几百人顿时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

“诸卿暂入左延明门稍待!”皇帝起身带着几个大臣往殿后走去,这是打算商量对策。

这消息来的太及时了,李晆擦擦头上的冷汗,手脚瘫软地走出太极殿,跟着大队人马进了左延明门。

玄宗以前,左延明门内是门下省和弘文馆所在,安史之乱后,三省迁至大明宫,如今虽有修缮,却依旧破败不堪,连间能歇脚的屋子都找不着。大臣们按派系分成几波散在各处议论,皇族则聚一堆围在水塘边闲谈。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