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河内断案(求收藏)

杨意如一阵欢喜过后,一阵不舍又上心头,与小星相逢,意味着要与玄霸相别。

杨意如与玄霸等人相处多时,心中已有家人的感觉,可惜观王才是真正的家人,血脉之情血浓于水,又得到小星带来爷爷口信与严令,杨意如只得与三人道别。

幸好观王杨雄不日就要返回长安,向杨广面奏陇右之事,兼备询天下形势,也不用长途跋涉,直接回长安家中静待就可以了。

从辽东到东都,同行多日,杨意如不由殷殷惜别,一路同伴,对三人性格知之甚详,临走时,向齐季许诺下美酒一坛,应承丘权衡的则是给他一本珍藏的古阵图,丘权衡听了双眼发光,连称不敢领受,太贵重了,观王家的珍藏,岂是常人得以一窥的?

杨意如摆摆手:小事。至于对李家三哥,应许他一旦来长安,便带他观遍都城盛景,当导游了。

三人相视而笑,这官家小姐出手真的阔绰,投其所好又恰到好处,相处这段时日,虽见她有点小姐脾气,却是易嗔易喜,并无心机,对下民有怜悯之心,常因他们的悲苦而心情郁郁。

在得到李玄霸承诺“一定到长安拜访”后,杨意如和小星纵马离开,先走一步。

玄霸三人出了洛阳,取道北上,经短暂水路来到河内郡。河内在黄河以北,一过黄河,民风突变,粗豪之气渐显,民众性格衣物,乃至日常用品等物,不尚浮华,都展现朴实实用的一面。

突然大街一阵鼓噪,众人纷纷收拾摊档,有的托人看管,然后望同一个地方奔走而去。三人觉得奇怪,以为有猛兽经过,不然难以解释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齐季拦住一个正急走的路人询问。

路人道:“今天是郡守巡勘各县积案的日子,就要升堂了,大家正赶着前去观看。”

丘权衡向李玄霸说:“想必是上官检查下属各县的案例,以防冤案错案”。齐季插嘴说:“这太守倒也勤政”。丘权衡点点头:“郡守在本朝可是颇有清名,此人姓屈突,三公子可知道是谁”?

李玄霸心念一动,屈突?这姓少见,脑海中浮出一个名字,脱口而出:“屈突通?”随着笑道:“不对不对,屈突大将军岂会在此地当小小郡守。”

丘权衡也笑了,“虽不中也不远,郡守是屈突大将军的胞弟,屈突盖。”

见路人如此热捧,三人顿时兴致大起,反正也不急着赶路,便随着人流来到府衙,站在门外旁听断案。

只见官厅正中坐着一位官员,周围官吏众星捧月般,应该是河内郡守屈突盖,只见他随手抽出卷宗,听了各县解释,有时会仔细询问,凝思片刻才做出决断,出口断案,干脆果断。

不一会,各地的案卷基本清查完毕,虽有少数需发回重勘,大体无伤大雅。等到桌子上只剩一份卷宗,郡守拿起翻阅,开口问:“沁阳县,听说这个案子至今无法破案?”

旁坐着的一位官员站了起来,打拱作揖:“下官无能,惭愧至极,请郡守责罚。”屈突盖一挥手,左首差人高声传呼:“传沁阳县李太甲、张秦氏上堂。”

一男一女先后上堂下跪,模样尚年轻,男的自称李太甲,与好友张三生合伙作生意,长期从东都周围贩运粮食至齐郡等地,赚取差额,兵荒马乱之世,商人自有通道,生意虽不大,倒也赚得盆满钵满。

长期以来,李张二人生意上无甚差池,合作愉快。

上个月二人相约远出,李太甲等好友过午不至,便到他家寻找,发现张三生并不在家,多番寻找后,在附近树林中发现他的尸体,邻居报案。

沁阳县直觉认为李太甲、张秦氏有奸情,联手杀了张三生,这是传奇小说中常有的片段,县令这样猜测也无可厚非,只是断案不能只靠猜想,要有证据才行,苦无力证,悬案至今。

屈突盖询问了二人合作经商过程,恨恨的说:“国家正在用兵,各处粮食紧张,还有此等奸商从中作梗,实在可恨。”这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思维,如果没有商人的走动贩运,天下财货无法流通,岂不退回到原始社会!

郡守又问:“李太甲,你刚才说你敲门时,叫的是谁的名字?”“是嫂夫人。”屈突盖一拍惊堂木:“奸狡贼子,竟然抵赖至今,分明是你杀人,贼喊捉贼。”

李太甲大惊,连叫冤枉。郡守说:“我就让你心服口服,你和张三生在合作经商时就有嫌隙,这次矛盾爆发,一时性起杀了他,抛尸树林,却又装无辜,到他家寻人,”

不等李太甲回话,郡守拿起惊堂木猛敲,停手后继续说:“但你的言行暴露了你的本质,如果不是先知张三生已死,你在他家敲门时,叫的应该是张三生,而不是张秦氏。”

这也是犯过案和没有犯过案的人的细微区别,心知肚明,做事有事会快了一步,就这样露出破绽,堂上众人听了,皆点头称是。

李太甲面色惨白,无言回答,郡守挥手让带两人下去,让沁阳县令差人带他到现场指认,再按律定罪。今日案件发落完毕,观看的民众欢声雷动,郡守连连向大家拱手,准备退堂。

李玄霸见状走了进去,自报家门求见屈突大人,屈突盖听说是李渊三公子到来,也不敢怠慢,迎入后堂叙话。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赠点卷

(月日到月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