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从人民医院的后门往右走,会经过一家书店。里边的大多都是盗版书,破破烂烂地,我只进去过一次。书店对面有一家粉店,素粉都得五块钱,只有老方请客才来吃。在往前走二三十米,新开了一家小卖铺,顺便卖一些杂志和报纸,数量虽然不多,类型倒还算全。当时收到追捧的《读者》《意林》《萌芽》《故事会》《花火》《爱格》都有卖。初三时,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开报刊亭的,老方他们常常让他带《体育周刊》。我也常听他们聊起科比、詹姆斯等篮球明星。至于那些文学杂志,看了几期后就没了兴趣,反而是《国防时报》和《参政消息》更让我喜欢。我每天从这里经过,都要看看新的报纸上有没有想看的内容。

我的同桌也喜欢看这些东西。那时候,《参政消息》上经常有文章分析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有我们的四万亿投资。我和他都不太看得懂,《国防时报》上平可夫那些评论员用的专业术语也一样。两个人常常争论的,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发现和击落美国的隐身飞机,军舰到底能不能抗衡日本的八八舰队,启动祖国统一进程到底有没有胜算。这些问题总是让我们感到沮丧,能令人眉头稍展的只有陆军、导弹和常规潜艇。九六年台海危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也是那时候知道的。

常来问我借这些报刊的,还有一个男生。他个子比一般人略高些,五官清秀、皮肤白净,微胖的脸并不显得油腻。由于他唇红齿白,耳垂如云,自带一股贵气,大家都觉得他日后定是当官的。

十月时,起了秋风。君子湖也只剩一池残荷。

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的寸头微微卷起,皮肤略黑,鼻头圆满。这些都与他眼睛中那股儒雅的气质相得益彰。那双眼睛棱角分明,有着中年人少有的清澈。

“你们李老师请假了,这一个月的语文课由我来给你们上。”他用舒服的男中音不紧不慢地说道,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姓氏:雷。

课后,大家从教工子女的口中得知,原来的语文老师声带受损,做手术去了。他也是剪着寸头,但与雷老师紧贴在额头上不同,会把额前的头发吹起来。他也有着一双棱角分明的眼睛,但其中逼人的寒气会沿着锐利的鼻梁直入人心。岁月并没有在他英俊的脸上留下一丝多余的肉,他抗拒在身上留下任何世俗味道。走路时,他总是半仰着头,一只手插在裤兜里,脚紧贴着地面摆动,远看就像走着太空步似的。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王献之书法中的冷峻气息。他喜欢穿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要是在大街上,没人会认为他是全县最好的语文老师之一。

下课后,我去上厕所,路过四班时,听到老方他们围在一起密谋。

“拿把锁把他的电动车锁起来。”老方提议道。他见有人走过来,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发现是我也没说什么。

“一把锁有什么用,找学校里的师傅夹断就行。”他旁边留着长刘海的男生提出了异议。

“那就把胎扎破。”另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老方看了我一眼。我识趣地走开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走出教学楼时,看见我的英语老师,也是年级主任,正表情郁闷地蹲在自己的电动车旁边。拥挤的人群很快就把我给推走了。

下午上课时,英语老师如往常一样,撅着大屁股,甩着长胳膊,气冲冲地走了进来。他把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嘴唇紧闭着,高挺的鼻子里随时都能喷出火来。他没有说话,教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一分钟后,他一字一顿地狠狠说道:“不要以为,我不知道是谁!”一边说,还一边在用拳头把多媒体课桌敲得嗡嗡直响。

那天,我又在走廊上遇到了老方。他的心情特别好。不过,很快他们就被一个个叫到了办公室。由于没有任何证据,老师们连哄带吓也没找出真凶。

他们还给英语老师取了一个绰号:唐老鸭。我觉得那个小学同学远不如他实至名归。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