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言两语灾祸除认贼作父谋大局

————————————————————

......

“嫉妒?”

董卓楞在那里,这一个解释连李儒也一脸诧异,片刻又问:“咱家不太明白你说得嫉妒是啥?”

“他们嫉妒相国的地方有两点!”

朱棣不慌不忙,侃侃言道:

“相国年少成名,弱冠之年便已屡建奇功,后平定黄巾,铲除十常侍,稳固大汉江山。相国之才勇,古今罕有,此乃其一也。

帝年幼,相国不得不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辅助朝政,自然得位居高位。而这高位便是他们嫉妒的其二。

综上所述,他们既没有相国才勇,又觊觎相国高位。所以嫉妒使然,形成联盟,名义聚义讨贼,实则求得不过是心中那点腌臜罢了!”

董卓闻言,肆意大笑起来:

“没错!这帮贼人哪里是为了什么大汉正义,分明都是为了自己心里面那点小九九!你说得一点也没错!怎么之前没看出来你这么聪明。要不然,咱家又岂会废了你扶你弟弟上位呢!”

看到董卓悦色,又有夸赞。

朱棣心中却依旧没有松懈。

因为深知董卓又岂是三言两语,便能被哄骗过去的主儿。

若是如此,何至于天下大乱,诸侯纷争?

稍稍定了定心神。

看我永乐大帝如何扭转这定局!

朱棣再度躬身一拜,叩谢道:

“小王生来愚昧,幸得相国赐药,临机之变,方才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这马屁拍得,咱家都有点舍不得杀你了。”

董卓捋着自己大胡须,笑呵呵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力道很重,似有警告的意思,朱棣心头不由得稍稍警惕起来。

只听那董贼继续说道:

“可是咱家仔细想了想你刚才说得那些话,很有道理。这些逆贼,比咱家都坏。倘若他们真得打进洛阳城,抓到你,肯定会扶你复位。咱家已经对不起了你,可不能再对不起你弟弟,所以咱家还是得杀了你......”

果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过去。

只能上杀手锏了!

朱棣当即双膝跪下,言辞恳切的说道:

“如若杀了小王,能解相国之忧,小王心甘情愿。可若杀了小王,不仅没用,更给了那些贼人口舌呢?”

董卓不由得陷入思考。

朱棣趁热打铁,继续追击:

“相国之虑,无非是暂无平定乱贼之策。小王不才,有两策可助相国平定乱贼,安定大统!”

说罢,将刚才准备的对策,双手呈上。

“良策在此!请相国先过目,之后再定夺小王的生死!”

李儒上前接过朱棣手中纸张,摊开一看,俄顷,兴奋不已的呈报给董卓:

“相国,此果真是良策啊!破贼有望了。”

得到了李儒的认可,董卓也不由得急切起来:“快拿于咱家看看!”

朱棣瞧着看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两人。

不得有暗自一喜。

好在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平常没少让他们看三国。

而自己也读过民间流传甚广的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写得很好。

也正是这本演义,让朱棣早就痴迷于三国,所以对三国了解甚深。

此时此刻,正在关东聚集的讨董联盟,看似同心,实则各怀鬼胎。

也正应了曹孟德那首诗: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这里面便是联军的弱点。

只要拿住了这个弱点,联军不攻自破。

所以,聪明如李儒,一听便看破其中奥秘,方才带着朱棣前来深夜面见董卓。

“许小利,谋大局!妙计啊!”

在看到了朱棣所画的地图,以及注释的破敌方案后,李儒禁不住赞道。

“可这样做,咱家岂不是很没面子。”

董卓喜后,忽然又一想:“那以后他们想要什么,再联手,难道咱家还得给他们?”

李儒笑着解释道:“相国只看到了表面。你看这里,封袁绍邺城候,韩馥河内候,公孙瓒河北候,到时候这三方定然会为了地盘整个鱼死网破!其余,如孙坚跟刘表去争,袁术跟马腾去争......他们争得越热闹,咱们赚得越大啊!”

“所以,咱这赚得不是眼前小钱,而是往后的大钱。”

“相国英明啊!”

有了李儒这个主张劝降的神仙辅助在一旁的煽风点火,朱棣知道局面已经稳定了。

“你不是说有两个良策吗?那下一个呢?”

董卓看罢,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这第一策,只可保一时之安,而小王的第二策,可助相国定万世之宁!”

朱棣张开双手,大声说道。

“定万世之宁?”

有了之前那一策做铺垫,董卓可不觉得此刻朱棣这话像是再吹牛。

赶紧竖起耳朵,等着听这第二策。

“小王愿替陛下草拟禅让诏书,敬请相国晋九五之尊,即天子大位!”

“等等!等等等等!”

董卓忽然眉头一紧:“味儿不对啊!你是说想让咱家做皇帝?那能成吗?”

连李儒也难以置信的看着朱棣。

“有何不成?”

朱棣言辞恳切的说道:“自相国进京后,先是扫除宫闱奸党,澄清朝纲,安定大统,继而再剿灭袁绍十八路贼军,到时候满朝上下,无不额手称庆。全国百姓,无不望天颂扬。正所谓巍巍此功,名垂千古,锵锵英名,流芳万世啊.......以后,群贼若再犯事,那便是言不正,名不顺!”

这一通彩虹连环马屁下来。

纵使董卓再坚定,此刻也不由得飘忽然然起来。

做过皇帝的朱棣最清楚,没有哪个男人能抗拒那九五至尊宝座的诱惑。

哪怕是如今的自己,亦是如此。

不过眼下,人生地不熟的他,需要的蛰伏。

“这.....”

董卓眼神复杂,却难掩内心的激动。

他何尝不想一登大统,可是.....

瞧出董卓心思的朱棣,接着说道:“相国可是担心诸侯会不会认您这位天子?”

董卓犹豫了一下,没开口。

朱棣笑道:“所以,小王给相国献上的第二策就是,请相国先继尚父位,进出用天子礼仪,敕令以圣旨颁发,这样一来,可以先看看各路诸侯的态度,随后再进一步也不迟啊!”

“你的意思是让咱家先当太上皇?当今天子的爹?”

“若相国同意,小王便先替陛下,给尚父问安了!”

言罢,朱棣俯身行礼。

董卓那叫一个激动,急忙上前搀扶:

“好!好!好!皇儿请起!”

却听见,朱棣肚子很突然传来一阵咕咕叫声。

朱棣心道:这声肚子叫来得正是时候。

只见董卓最后一点疑虑也已经消散,急忙乐呵呵拉着自己刚认的干儿子:

“皇儿这是饿了吧!来人,快去备膳!”

一旁的李儒眼疾手快,急忙贺喜道:

“恭喜尚父,贺喜尚父!”

“先别急着恭喜!李儒啊!回去帮咱家,不,帮寡人拟一道旨意!”

董卓满脸喜滋滋的说道:“弘农王献策有功,升为燕王。”

朱棣一愣。

这世间巧合可真是多啊!

当即叩谢道:

“谢尚父!不过,小王想换个赏赐。”

“换什么?”

“我有一妻名唤唐姬,一直没能有正规名分。请尚父册封她为王妃。”

“嘿,没想到你小子还挺疼媳妇!准啦!”

董卓心道:只要不是求我放了你就行。

随即拉着朱棣进了寝宫。

一时间这偏殿上空,不断响起董卓和刘辩这对儿新建立父子相互之间的说笑声。

而另一边,弘农王所居住的皇城小院里。

迟迟等不来弘农王的唐姬,忍不住站在门口观望,却被刘协派来小黄门推倒在地。

“将死之人,你有何可盼?我看你是想死之前,再受一些皮肉之苦!”

小黄门找来一马鞭,便欲抽打唐姬。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句:

“何人如此大胆,竟敢以下犯上,欺辱弘农王妃!”

只见来人,赫然便是郎中令李儒。

“郎中令,你可回来了。现在是不是可以行刑了?”

没听到李儒刚才那话的小黄门急忙上前问道。

哪知李儒一脸怒色:“行刑?没错,是该行刑了!来人,此二人先是对弘农王无礼,又欲欺辱弘农王妃,将他们拿下,交由弘农王发落!”

“王妃?谁是王妃?”

小黄门不解。

“她便是王妃!”

在朱棣一脸冷笑的从门外走进来时,小黄门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完了。

“郎中令觉得这两个小黄门当如何处置?”

“李儒觉得,这二人胆大包天,卑劣无比,当一刀一刀剐了,方才能以儆效尤。”

“那就按照郎中令的意思办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