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高歌挺进

既然连当初,与张士诚一同起义的的高邮十八铜(同)人,诶!应该是十八壮士,都已投降了,西吴大军便向平江(苏州)城开拔,一路高歌挺进。

为什么说「一路高歌挺进」,十一月初六、甲申日,湖州的张天骐及李伯升投降后。

十一月十一、己丑日,徐达引兵向姑苏,至南浔,张士诚手下元帅王胜,以城降。

十一月十三、辛卯日,至江州,围其城,参政李福、知州杨彝,以城降。

朱(李)文忠被派往攻打杭州,先前率军攻余杭,遣人送信给守城的将领谢五。

说:「你的兄长(谢再兴)只不过是因为小嫌隙,投靠了张士诚,这并非你的谋计;况且,你也是众位将领们的亲戚(姻亲),若能投降回归我阵营,我可保你不死,仍可享有富贵。」

谢五眼看湖州也投降了,大势已去,但自己与兄长谢再兴等人,当年驻守诸全州时,背叛过朱元璋,便派人回道:「若保我不死,我就投降。」朱文忠同意。

同日,谢五便与弟侄五人,以余杭城降。

更厉害的还在后头,朱文忠收了余杭,遂兵进杭州,才刚到杭州城外,张士诚派任的平章潘原明,便先派遣员外郎方彝,诣军门请降纳款。

朱文忠看方彝来纳款,觉得好笑,此次出兵都不用怎么打,就一个一个来投降了。

便小亏方彝说:「我大军刚到此处,才刚扎好大营,仗都还未打,谁胜谁负尚未可知,怎么你们就遽然地来约降,所谓的谋策,会不会太早了些?」

方彝回道:「杭州城内外,这可关系着百万的生灵啊!如今天兵如雷霆,势如破竹的到来,若是等到大军攻至城下,兵燹临至,届时城内外兵士、百姓都已有所伤亡,再想要投降恐怕也来不及,所以平章(潘原明)才会开战前,派遣我先来请命纳款啊!」

先前据闻,朱元璋派遣枢密院同知冯国胜,攻打高邮时,敌方也是约降。冯国胜便派指挥康泰等人先入城,结果被诱入瓮城内,落下了闸门全部被杀。

此事,让朱元璋大为光火、生气,召回爱将冯国胜,军令议处大杖数十板,还罚冯国胜由建康城徒步走至高邮城,责令限期攻下高邮。

朱文忠心想,倒是要看看你潘原明是真降还是假降,会不会如同高邮故事般「假降」,且先留你方彝一天,明天再放回去。

方彝明日遣还回报后,潘原明就正式纳款来了,果然张士诚的手下文人众多,送来的纳款文,可写的还真有意思:

「婴城固守乃受任之当为,归款救民亦济时之急务。窃伏自念,起身草野,叨位省枢,非心慕于荣华,乃志存于匡定。岂意邦国殄瘁,王师见加!事虽贵于见机,民是同于归义。念是邦生灵百余万,比年物故十二、三,今既入于职方,愿溥覃于大泽。谨将杭州土地、人民及诸司军马、钱粮之数以献。」

简单地说,就是我也是出身草野,非贪念这位置,实在是国家动荡,而城内的生灵百余万、古迹十余处,我仅是奉命来治理杭州的,既然「王师」到来,理应将杭州城献上!

看来是「真降」,其实对潘原明来说,「理应」真降,除了势孤力窘外,也享乐太久了,已经很久没真正生死拚战,不敢再拚死作战了。

况且,这时还要为谁生死拼命?且据说投降了朱元璋,官职、官位都还能在;而若不投降,可就真正死路一条,还是投降吧!

双方谈妥了,东吴派任的江浙行省平章潘原明,以及行枢密院同佥李胜两人,便奉上张士诚所授的「行省及枢密院浙西、江东两道廉访司」印,伏谒道左,以女乐导迎。

以「女乐」导迎?这是要吓死朱文忠吗!

去去去,要是被主上、被舅舅朱元璋知道,岂不被骂惨。

不过,朱文忠也算守信用,禁止士卒无故进入城中,以致城中百姓,甚至没感受到大军压境,可能会大战一场的惨状。

此次受降,除了得兵二万,粮二十一万石,马六百匹,最重要的,是潘原明很是识相,还押执了西吴当年的叛将:蒋英、刘震,一并出降。

朱元璋对这种不战就降的,能以保住全城军民不受锋镝为念的,向来待遇算不错的。所以维持潘原明的原官职「平章」,续守杭州城,听任朱文忠节制。

洪武三年,潘原明续任浙江行省平章,食禄而不视事,子孙世袭指挥同知,与李伯升、张天骐等相同待遇。

而先前杀了胡大海,叛逃至杭州的蒋英、刘震两人,这次已无路可逃,被械送至建康。

朱元璋为了给胡大海众好友交代,为了给王山交代,特别下令行刑时,在两人面前悬挂着胡大海的画像,「当面」刺取蒋英、刘震的心血,祭拜胡大海。

十一月二十二、庚子日

朱文忠续率兵前进绍兴,张士诚所派之同佥李思忠、总管衡良佐,以绍兴路降。

华云龙攻嘉兴,守将宋兴,以嘉兴城降。

十一月二十四、壬寅日,海宁州降。

自湖州城、杭州城攻取下来后,西吴大军「确实」是一路高歌猛进啊!

平江以南,东吴所属的州、路、郡县、城池,西吴大军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降。

最后,只剩下包围「平江城」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