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入云龙作法呼风雨

接下来的日子,张清经常找杨志切磋武艺,说白了,就是看上杨家的刀法和枪法。虽说当初也学过关羽的刀法,但是已经过去一千多年,武艺也是会不断进步的。而且,杨家世代将门,所用招式都是战场上用血汗打磨出来的实用杀招,非比寻常。

杨家的刀法传承于残唐时期的金刀杨会、火山王杨衮和金刀无敌杨继业(杨业),端的了得!枪法传承于残唐时花枪手夏书湮,火山王杨衮学会了夏家的北霸六合枪,其中就有罗成的盘肘枪法。后来他遍访天下六大名枪后人,融合六大名枪精要,自创了一套六合梅花枪,这就是杨家枪。

此外杨衮还跟老丈人金良祖学了另一手绝技走线铜锤。走线铜锤分为单锤、双锤和三锤,有的还分大锤和小锤,甚至将小锤镂空,内藏火屑袭人面孔,种种用法不一而同。

杨家用的是一般大小的双锤,但是通常打人只用一下。因为在战场上,一次打不中,基本上也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张清拿出赵云的《百鸟朝凤枪法》交给杨志,提出向他学习武艺。杨志既将全族老小的性命前途押在张清的身上,又兼得到数样宝贝,岂有不教之理?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当初,在天龙世界,张清先后跟随萧峰、天山童姥、慕容复等人学习武功,又遍读少林七十二绝技和琅嬛玉洞、还施水阁的武功秘籍,拳脚、刀剑和暗器功夫可说是非常熟稔了。但是对于长兵器却不常用,只学了罗汉夺命枪和打狗棒法。

后来在三国世界,向赵云学了枪法和箭法,向马超学了剑法和走线铜锤,但主要精力用在修炼道术上,别的方面确实没时间钻研。

如今来到好汉遍地的水浒世界,岂有入宝山而空手归的道理?必须得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啊!

走线铜锤是软兵器,比较难练。张清在三国时,向马超学习过走线铜锤,却不曾有机会应用。如今又见到此绝技,见猎心喜,与杨志互相交流切磋,俱各有所裨益。

杨家的金刀法和六合梅花枪法是数代传承,招数精妙,不过张清有超级智慧,兼且有武功底子,学得很快。在这个灵气稀薄的世界,练武是张清最大的爱好,天天闻鸡起舞,像大爷大妈跳广场舞一样乐在其中。

渐渐地,张清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徐宁、鲁智深、林冲和杨志每日都来谈枪论棒,切磋武艺,只觉得快活无比。后来,其他将领闲暇时也来一起演练武艺,尤其是周昂、王进、王文斌等几个教头就是吃这碗饭的,都有真才实料,更是把气氛拱得十足。

在宋朝,武将的地位极低,平时见了文官都抬不起头来。如今见张清喜好武艺,他们简直喜不自胜,感觉终于有出头之日了,于是尽心尽力地教授张清各项技艺。张清不但自己虚心学习,还找来山上有潜力的年轻人一起练习,直把院子搅得如同武馆一样。

这日,亲兵来报,山下有两个好汉叫赤发鬼刘唐和入云龙公孙胜的来投,说要送上一套富贵。张清算了算日期,估摸着应该是生辰纲的事儿了。今年梁中书又上赶着送宝贝来,这种好事,岂可错过?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想到这儿,张清忙叫有请,亲兵下山引刘唐和公孙胜来见。二人跟随亲兵上山,一路上见岗哨森严,兵甲明亮,士兵雄壮,进退有度,早已被深深震撼。上得山来,见到一座雄伟的山城巍然耸立,固若金汤,更是吃惊得下巴快要砸到地面上。

亲兵验过令牌,引二人入城,来到聚义厅。张清已经率领吴用、晁盖、杨志、阮小二站在聚义厅门前迎接,刘唐和公孙胜不敢怠慢,赶快上前见礼。张清热情地将他们引入厅中,分宾主坐下,奉上茶点,又介绍众将领与他们认识。

二人听得众人的名声和事迹,更是震撼,方知张清麾下人才济济,不由起了仰慕之心。他们本来以为凭着这套富贵,可以作个进阶之礼,心中也存了自重之意。现在看到梁山发展得如此兴旺,顿时熄了这份心思。

张清笑道:“我山上另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各有职责,不方便露面。下次再介绍给你。这几个都是我心腹兄弟,你有事但说无妨。”其实这几人就张清选中的劫持生辰纲的人选。

刘唐和公孙胜对视了一眼,便将关于生辰纲之事详细道来。原来睦州太守和青溪县令为了推责和邀功,谎称捉拿到了方腊,将在当地市场上收集到的部分蔡府珍宝献上作为证据,又搜刮当地富户,敲诈了一大笔金银财宝,一并送给蔡京。

蔡京认出其中几件珍宝确实是本府丢失的,因此信以为真,将二人好一顿夸奖,各升一级,调至京城。

大名府梁中书听闻此事,长出一口气,以为报仇了。想到今年蔡京生日将至,于是又收罗了十万贯的金珠宝贝,近日便要遣人押送东京。

刘唐说得眉飞色舞,道:“小人打听得这一套富贵,特来相告,就便入伙。山下正遇见这位公孙道长,与我一般来意,索性一起来投。请卫将军收留。”张清喜道:“早听闻‘赤发鬼’刘唐的名号,今既来投,正是吾幸,可在山上坐一把交椅。”刘唐闻言大喜,连忙谢过。

张清又问公孙胜:“道长仙观何处?道号如何称呼?”

公孙胜稽首答道:“贫道公孙胜,现居蓟州九宫县紫虚观,道号一清。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多般武艺,又学得一家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早就听闻梁中书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为了给蔡京老贼庆生,竟上供十万贯金珠宝贝。此乃不义之财,诚可取之。贫道观卫将军气度渊深、胸怀大志,必非常人也!愿随卫将军共谋天下太平。”

张清一听这话就知道,公孙胜已经修炼入门,看出自己是修道中人。于是答道:“公孙先生飘逸不群,如同谪仙,使人顿生亲近之心。我在海外也曾学过几天道术,竟然被先生看出来了。若先生不弃,我愿与先生朝夕请教。”

公孙胜是个聪明人,闻言马上跪在地面,叩首道:“小人初见卫将军,已觉卫将军秀华内敛,纯朴自然,此乃道行高深之表现。小人闯荡江湖多年,未曾遇见此等人物。恳请录入门下,效犬马之劳!”

众人都惊呆了,想不到公孙胜为了加入梁山竟然如此放得下身段。

刘唐也始料未及,心中暗骂:当个土匪都这么内卷吗?你早说啊,我和你一块跪啊!现在你跪了,我怎么办?我现在要是跪了,显得后知后觉,脸面皆无;可我要是不跪,显得我太高傲了,张清以后不会给我穿小鞋吧?

他这边犹豫未定,张清已然开口说话:“好,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改日再办收徒宴。但是话说在前面,我不会因为师徒关系就对你额外照顾,你若想在梁山有所作为,还要靠你自己努力。”公孙胜大声答应,端起茶盏,给张清献了一杯茶。张清接过来喝了一口,就算礼成了。

众人看在眼里,都以为二人是在唱双簧。晁盖跟随张清比较早,在山上地位也高,问道:“大哥,我追随你也有一段时日了,你胸怀宽广,仗义疏财,兄弟们都知道。可是却从未见你施展过道术啊!”

张清微微一笑,道:“徒儿先站到一旁伺候。诸位兄弟且听我说来,我学的并非撒豆成兵、纸人纸马的道术,乃是望气和养生之术。望气可知天下之气运,养生可使寿命绵延。”

吴用反应最快,笑道:“我也曾在古书中见过望气之术,只不曾遇到。卫将军好运气,竟然能习得此上古道术。”他这是给张清打掩护了。张清点头微笑表示领情。

阮小二毕竟豪爽,直接叫道:“大哥,不如你望一望,这大宋江山还有几年气运?”张清瞪他一眼,道:“休得胡说,古往今来,你见哪个靠着道术做成大事的吗?三国时期的张角兄弟可为前车之鉴!再说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等从五湖四海聚到梁山来,只为替天行道,岂有他哉?”

他说的是场面话,意思是让阮小二收敛着点,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阮小二一时没有听懂,笑道:“那赵官家也是从柴家抢得皇位,大哥本就是皇子,就坐了这江山,有何不可?”

张清看着这个粗鲁汉子,一时无语。杨志却反应过来了,解围道:“大哥运筹帷幄、胸有丘壑,数年间成就如此兴旺的基业,天下已经少有人及,夫复何求啊!”

张清环顾众人,心想话已说出,收不回来了,只得顺势道:“好吧!我知道不露一手,你们是不会心服的。”向公孙胜说道:“徒弟,你不是说能呼风唤雨吗?现在就去外面下一场雨,让他们见识一下。”公孙胜答应一声,昂首挺胸出去了。

张清又叫:“晁盖兄弟、小二兄弟,劳烦你们各拿一个空茶盏,放在外面空地上,就回来入座。等雨停了,你们再去拿进来。”二人不解其意,但还是照做了。

不多时,便见外面狂风大起,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外面众军兵大声喧哗、找地避雨,乱成一团。

张清命亲兵拿来纸墨,写了一行字,给在座众人传着看了。众人看罢都面面相觑、将信将疑。

移时,雨住风收。公孙胜得意洋洋地进来厅中复命。晁盖和阮小二出去把两个茶盏拿了进来,向众人展示,引起一片惊叹之声,连刘唐也惊异万分。

公孙胜便问何事?刘唐把纸张拿来给他看,只见纸上写着:暴雨一刻钟,茶盏中有水一指。再看茶盏中接的雨水,果然不差分毫。公孙胜心服口服,拜道:“师父道术通神,弟子远远不及。”于是众人皆不敢再议论道术之事。

张清见收服人心,便吩咐道:“刘唐兄弟就给晁盖兄弟作个副将,公孙胜任军机军师,专管情报刺探、策反事项。吴用军师总管军务和政务。十日后,今日厅中诸位将领一齐下山,再劫生辰纲。”众人齐声应诺。

当晚,再办一场入伙宴,除了安家费,张清另给刘唐一颗龙血珠,给公孙胜一本《太平青领道》,乃是三国时散仙于吉所传。二人皆是大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