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参谋司首次会议(2)

第四十二章参谋司首次会议(2)

安排好徐光启之后,朱由校把曹化淳奏折随手往边上一放,不再翻看。

------

摘抄萨尔浒之战奏折这个事,本就是为首次大朝会应急安排的事务。现在首次大朝会已开过,局势已经明朗,摘抄的应急效应也就没有了。再加上李如柏奏折压住了方从哲,辽东局势短期内应该是安稳的。

至于这些奏折意见的参考价值,朱由校本就不是太看好。他要求的各项数据,以文臣做事的风格,找到的可能性很小。

这些数据,以后还是得靠参谋司去挖掘。

-------

放下了曹化淳的奏折,朱由校握起拳头,用指节敲了敲案台,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来。

笑眯眯地开始说话:

“众卿。本次会议呢,是参谋司首次会议。

参谋司成立的目的,是朕想知兵学兵,所以成立这样一个参赞机构。

那么参谋司这个参赞机构,都要为朕参赞些什么呢。

朕说说朕的想法。”

朱由校扫了一眼开会众人,见他们都注视着自己,继续说道:

“朕学《孙子兵法》,‘始计’首篇即提‘庙算’,又言‘庙算’之用为‘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所以朕才决心,在这庙堂之高的乾清宫门前东耳房,成立一个专职负责‘庙算’的机构。

众卿官职级别虽都不算高,但这不妨碍众卿以庙堂之高之心,去考虑和策划‘庙算’之事。

曹化淳!”

“臣在!”

“参谋司暂由你统辖,按军法统领。但参谋司行事,也须有自己的规矩。

朕先交待第一个参谋司规矩。

曹卿须督促执行!”

“臣遵旨!”

朱由校板着脸,扫了一眼房中众人。开口道:

“在这东耳房中,众人无分大小,有事皆可畅所欲言。除了家国祖宗之外,无话不可说。

包括朕在内。”

说着转头看了一眼王安,王安正板着脸瞅着他呢。

朱由校没理他,转回头继续:

“但是出了这东耳房,一切都得按军中规矩执行。

东耳房决议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得不折不扣执行。

东耳房有骂人打架之事,出了东耳房,就得当骂人打架的事从没发生过,大家仍是军中袍泽。

而东耳房所有讨论之事,出了这东耳房,也要当从没发生过一样,予以保密。”

朱由校又轻轻敲敲了案台,说得更直接一些:

“进门只吵架,出门只做事。”

转头对王安道:

“东厂按此标准稽核参谋司。”

王安躬身应是。

朱由校提的这个规矩,其实对朱由校的要求最高。因为他随时随地得压得住场子。只要有一次压不住,那整个参谋司就有崩溃的风险。

但朱由校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个。因为军争,就没有那个余地留给他。他选也得这么选,不选也得这么选。只要他给自己留余地,那不但参谋司有可能崩溃,有朝一日全军崩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交待好参谋司职司和首个规矩,朱由校继续道:

“参谋司现在只有卿等这些人,将来可能人员进进出出会很频繁,众卿要做好心理准备。”

黄得功又咳嗽一声,笑了。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他略有尴尬地低下头。

黄得功还是喜欢冲锋陷阵,马上建功。那可是封妻荫子的。

大案台后面斗嘴有什么劲儿?!

皇帝说参谋司人员进进出出频繁,那“庙算”之人出参谋司能去哪里?

当然是一军之主了!

这可是他的梦想!

所以没控制住自己的嗓子。结果嗓子直接出卖了他,被皇帝抓个现行。

尴尬。

朱由校则继续:

“那么朕心目中的参谋司,应该怎样参赞军务呢?

朕仍然按所学《孙子兵法》来说说。

‘计’篇‘庙算’已是讲过了。‘计’篇之后是‘作战’篇,主旨是后勤保障。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一科,为联合后勤保障科。

主职事一大一小。大者核算国家有多大的能力,支持打多大的战争;小者核算需要多少后勤保障,支持一场具体的方面战争。

这个方面战争,是指一个敌对方向的作战。比如对金之战,对蒙之战,对倭寇之战等。”

朱由校扫了众人一眼,看他们已是眼睛瞪大。

心说,这才哪儿到哪儿。我现在还只提核算,以后到统帅部参谋本部阶段,会把计划和执行都压过去。

有得你们这帮人脚打后脑勺的时候。

朱由校继续:

“朕可不希望看到什么打了10年仗,打到民困国穷,家底子都打没了,结果算账的人居然没有提醒朕及时设法终止战争以止损。”

强如唐王李世民,城也之盟也是签过的。

退一步积蓄力量打回去不丢人。丢人的是莽着小身板硬挺,结果被人摁牢打到没气儿。

说到这儿,朱由校转头看看书记员。

见书记员和魏进忠二人都在用毛笔记录。就插了一句:

“文书机要室去问一下铅笔的事,以后看看能不能用硬笔记录。

理应速度会快一些的。”

魏进忠应是。

朱由校等他们抬起头,继续说道:

“‘作战’篇之后为‘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四篇,主旨是怎么打仗的。

其中‘谋攻’‘军形’‘兵势’涉及作战攻守主策略的判断和选择,‘虚实’则是作战手段的选择。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二科,为作战指挥科。

主事也是一大一小。大者研究国家数十年里战争总体策略,小者研究具体方面战争的打法。”

“下来是‘军争’篇,主旨是军队形制。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三科,为兵制科。

现朝比之孙武时代,有诸多新兵器产生,比如炮铳等。兵制科须充分研究此类新兵器的合用军队建制编成,以及其作战方式。”

朱由校又等了等书记员。

然后继续:

“下来是‘九变’篇,主旨是领军之将个人素养培养的。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四科,为武校科。

此科暂时空缺,未来会选派众多知名老将于此,教授新晋军官领军之心得。”

“下来是‘行军’篇,主旨是军队机动能力。

而军队机动能力受后勤能力和指挥决策影响。

所以参谋司第一科第二科,考虑在军队设置次级单位,由参谋司和领军将领双向统领。

参谋司主人事和计划统筹,领军将领主具体事务。

此架构设置,由第三科负责制定方案。

有结果后,报朕审阅。”

朱由校心说,打仗就是打后勤,越往后越是如此。所以现在就把后勤和指挥体系分开,让二者相互牵制。

没后勤支持,将领要兴风作浪,就没那么容易。

“下来是‘地形’篇。主旨是各种地形下的作战原则。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四科,为测绘制图科。

主事也是一大一小。大者是全国地形测绘。”

朱由校指了指大案台后面的小案台,说道:

“朕要在那个小案台上,摆一个全国堪舆模型。此即是测绘制图科的大事。”

又拿起台子上一张纸,继续说道:

“测绘制图科小主事者,即为具体战事之现地地形勘查测绘。

领军将领案台之上,当有作战区域堪舆地形图,供其参考。”

就听曹化淳、黄得功、徐光启嘴中直抽冷气。

朱由校不管,继续说道:

“所以测绘制图科也需在领军将领处设置次级单位进行配合。

仍是第三科负责考虑方案。”

朱由校再等了等记录人员,然后继续:

“下来是‘九地’篇,主旨是信息掌握和运用原则。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五科和第六科,为情报侦察科和通讯科。

这二科也是要在部队设置次级单位。

情报侦察科与现在各部队夜不收应该如何定位和统辖,第三科负责考虑。

通讯科职事比侦察科要复杂一些,主事同样一大一小。

大者负责全国范围内军务通讯,其中驿站职能要深入研究。小者为方面战争情报通讯。

说到这里,朱由校沉了沉,接道:

“假使萨尔浒之战杜松将军战败信息传送及时,另三路军撤回二路的可能是存在的。这虽然不能挽救我军的失败,但至少可以减少我军损失。

朕看奏折,萨尔浒之战奴尔哈赤灭了杜松后,令人假扮杜松军中人,骗刘铤抛弃重装急进。这显然要通讯环节上出了大问题。

军中通讯早都有成熟之虎符将符保密措施。朝鲜之战我军甚至使用了密文密报。假使高层将领之间有专用密文密报的通讯手段。或者更简单一点,只是一个暗号。那么除非杜松叛变,否则刘铤辨识情报真假理应不困难。也就不易上当。

然而这些非常成熟的通讯设置,在萨尔浒根本看不到。

这不能不说是重大失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