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回来了

临近五月底,田明武去晋宁县将近三个月,终于传信回来说再有两日便要回来了,刚好赶上之前找高僧算过的吉日。

田安赶快安排下人准备,下葬要用的一切适宜,就连家里的灯笼都全部换成了白的。

东西都是一早就定好的,只需派人去确定一下,当日取回来就行。

还有当日要用的贡品,糕点之类的,田安除了准备自家做的卤肉,蛋糕,还定了京城最有名的各大酒楼、糕点铺子的吃食和糕点。

粮食、水果和蔬菜用的全是她空间内种的。

一切准备就绪,当日天还没亮,府里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包括小康小琪都早早的起来收拾。

从主子到丫鬟小厮,不管用不用跟着上山去迁坟全都一身素衣打扮,丫鬟们包括田安更是卸下了全身的首饰,只用一根白色的丝带固定发髻。

赵奕铭带着田安和小康、小琪吃了一顿全素的早膳后,便准备出门去城外迎接安婉的灵柩。

刚出门便遇到了安家的人。

安老夫人让田安和小康、小琪和她一起坐马车,赵奕铭则是骑马。

田安上了马车才发现,亲外婆的眼睛下一片乌青,眼睛又红又肿,疲惫尽显。

看样子,她昨晚可能哭了一晚,也一晚没睡。

田安拉过她的手,一边给她检查,一边询问道:“婆婆今早可吃早膳了?”

安老夫人还没说话,一旁的贴身嬷嬷便小声向田安告状,“老夫人昨夜伤心难过了一晚,今早什么也吃不下。”

“马车上可备了吃食啊!”

安老夫人年纪大了,休息不好血压就容易高,再不吃东西,很容易坏了身子。

好在嬷嬷贴心,知道老太太没吃东西,临行前让人带了个食盒。

田安打开食盒,是很简单的青菜粥,和一碟素包子。田安拿碗从装粥的陶盅里盛了一碗出来,亲自喂给安老夫人。

一边喂粥,一边道:“娘亲今日回来,婆婆要吃饱东西才有精神去迎接她。

出城的时间还早,等会儿您吃完再靠着我小憩一下。”

安老夫人刚想说自己睡不着,便又听田安道:“您那眼睛又红又肿,娘见了会担心的。

娘好不容易和大家团聚,咱们都应该高兴的。”

安老夫人听着田安嘴里念叨着,也配着张嘴吃下她喂来的粥,小康和小琪见状也一人夹起一个素包子,左一口右一口的喂她,还不停说话逗她笑。

看着外孙女那俏似女儿的容貌,又听着小康小琪两个孩子的童言童语,清早觉得难以下咽的食物,此时竟在不知不觉中吃了不少。

吃完东西,田安果真搂着安老夫人,让她靠着自己睡。

安老夫人虽然觉得自己没法睡着,但还是听话的由着田安抱着,把头搭在她肩膀上闭目养神。

见安老夫人闭上眼睛,大家都放低了声音。田安是医者,听呼吸声便能知道老夫人睡没睡着。

过了好一会,见她还是没法入睡,嘴里便轻声哼着一首温柔的曲调。

许是因为曲子管用,又许是因为闻着田安身上的淡淡草药香,让她心安,没一会田安便听到她呼吸匀称绵长了起来。

这便是真的睡着了。

一旁的嬷嬷见她家老夫人真的睡着了,也松了口气,不然再这么吃不下睡不着的,那身子可怎么睡得着啊!

马车一路出城,小康和小琪也有些昏昏欲睡了。

待她们到城外时,田明武还没来,一行人便停在路边等着。

田安见老夫人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没叫醒她

然后,众人便见后面有车马朝她们这边驶来,打头的是吴家三兄弟,护着后面的一辆马车。

吴家大哥先带着两个弟弟上前和安国公见礼,才去和赵奕铭、安忆臣和安忆杰打招呼,之后也带着队伍退到路边一起等。

之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左家、顾家、魏家、宋家、彭家的马车,大人们互相打了招呼后,便安静的带着自家的队伍陪着一起等。

“安安,到了吗?”

怀中的安老夫人咽咛一声,渐渐转醒过来。

嬷嬷赶忙把她扶起来。

刚才老夫人睡着后,嬷嬷本想把她接过来睡在自己怀里的,可田安怕吵醒她,便没同意,一路抱着她。

安老夫人见自己竟是一直枕着田安睡,心疼的替她捏着胳膊,“你这孩子,也不知道叫醒我,胳膊都疆了吧!”

田安摇摇头,“我又不是纸糊的,再说婆婆也没睡多久,哪里就疆了。”

随即抱着老夫人的手,把头枕在她肩膀上温声道:“从前婆婆也是这般抱着娘亲睡觉的吧!娘亲如今没了敬孝的机会。

我是她的女儿,理应替她敬孝的。”

说着,安老夫人眼眶又红了,哽咽着声音道:“若是可以,我不要她敬孝,只要她好好活着,就算一辈子不见,让我知道她还好好的就行。”

田安安抚的抱着老夫人,她两世都没有娘,可安老夫人对女儿的爱宛若实质,让她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了母爱。

......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天边地平线的地方总算出现了田明武的队伍。

领头的是沈成,中间护卫着一个大大的马车,由田明武亲自赶着。

她们这边,所有马车上的人得到消息,都默契的下了马车。

田安看到了往日相熟的好友们,全都一身素衣打扮的协家中长辈前来。

就连一向又土又豪的彭家三口,也难得的卸下了一身的珠光宝气,彭夫人甚至连个素色的镯子都没戴,唯一的装扮便是头上别的那一朵白色绢花。请下载ap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