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徐达突然如此聪明,莫非有高人指点?

这一日。

朝堂之上依旧在讨论军政大事,因为有赵顺的妙计,宝钞问题得到解决。

距离全国大范围使用,只是时间问题。

而今天,再一次商讨关于北虏战事。

“残暴的鞑子负隅顽抗,贼心不死的企图打回中原,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前方战报早已传回,现在是时候解决与北元的战斗了。

“启奏父皇,末将愿意领兵攻打北元,争取彻底消灭他们。”

听见是攻打北元,沐英自告奋勇站出来请战。

希望能带兵击溃鞑子。

“陛下,末将也愿意领兵出征,杀北虏一个片甲不留,还我中原安宁!”

大将军傅友德走出队列,表示愿冲锋陷阵。

一时间,许多武将都表示愿意出征。

见此,朱元璋很欣慰。

“诸位爱卿的心情,朕完全能体会。不过,据前方探子回报,北元朝廷有还有大量物资。”

“朕想知道,到底是谁在暗中资助鞑虏。”

“只有查清此事,才能釜底抽薪,在交战中占据上风!”

朱元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重点是查清谁是叛徒。

说到这里,便将目光落在众人身上。

“啊!”

“这——”

文武百官们一听,瞬间默不作声。

这件事毫头绪,鬼知道谁是叛徒,一点头绪都没有。

见众人不发言,朱元璋皱了皱眉。

认为此事非常棘手,若不能釜底抽薪,一味强攻将导致伤亡巨大。

那时,很有可能引起大明军士哗变。

徐达老神在在立于一旁,有宝钞的功劳在手,按说他就算不出声,朱元璋也不会怪罪于他。

可这件事情,那个叫赵顺的青年,早已分析的一清二楚。

自己只需重复一下,就能立下大功劳,令人刮目相看。

“怎么,都没有查到蛛丝马迹吗?”

朱元璋再一次失望了,内心很无奈。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低头不吭声的徐达,在众人意外的目光中再次站了出来。

“哈哈哈——”

“关键时刻,还是徐爱卿为朕分忧啊。”

“爱卿放心大胆的说。”

正郁闷之时,朱元璋望着徐达哈哈一笑,言语中透着无边亲切。

脸上愁容变成期待。

“启奏陛下,臣以为不是大明商人所为。”

一开口,徐达直接替商人们辩解,表示不是他们通敌。

殿内所有人一听,全都一脸好奇看着徐达,心想不是那些商人,难道还是鬼不成?

“爱卿接着说。”

朱元璋也好奇,不是大明朝的商人,还会是谁?

顷刻间,所有人都被徐达勾起了好奇心,没有一个人发出杂音。

想听听大老粗的徐达,又有何惊人之言。

“实不相瞒,臣以为暗中资助鞑虏之人,是假装归顺我大明的高句丽!”

“不知陛下记不记得,高句丽表达臣服的时候,附加了一个条件。”

“那就是向我大明购买一大批物资,其中有很多是粮食、精铁、食盐等等!”

“从那之后,原本物资匮乏的北元大军,忽然有了物资补给——”

徐达不罗嗦。

简明扼要地,把从赵顺那里听来的分析,直接讲给朱元璋和文武百官们听。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皇帝与百官们一听,一个个豁然开朗,难以置信。

完全没想到,背叛大明朝的那个叛徒,竟然是高句丽朝廷。

“什么!竟有这种事?”

“李善长,立刻给我查查高句丽,从我大明买走的物资详情。”

朱元璋听完瞬间动容,急忙让人去查。

他一直觉得是商人背叛,原来竟是高句丽朝廷。

“启奏陛下!高句丽购买的物资,与徐右丞所说完全吻合!”

“因为前段时间粮食紧缺,只有高句丽朝廷,获准从我大明购买粮食等物资!”

李善长拿出本本一查,急忙回应道。

表示徐达说的完全正确!

“什么?真是高句丽这帮混蛋捣鬼!”

“不愧是右丞相,徐达将军心思细腻,突然开窍了般,聪明无比。”

“这帮败类,居然暗通北元朝廷。”

“徐右丞越来越厉害了,最近接连立功,如有神助啊!”

“真神了!这一次又是徐达将军,找出幕后的黑手。”

当李善长确定之后,所有人全都带着震撼看向徐达。

上次解决宝钞问题,可以说是阳谋,只要精通这方面就行。

然而这次,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徐达却另辟蹊径。

直接表示高句丽才是罪魁祸首,令人更加意外。

如此智慧,非天下奇才不会拥有。

“哼!原来是高句丽背叛朕,这帮混蛋!”

“这一次,多亏徐爱卿查明真相,挽救无数男儿的生命啊!”

“诸位爱卿,一定要向徐爱卿多多学习!”

说到这里,朱元璋心情变得好起来,再次对徐达一番夸赞。

只要找到原因,鞑虏不足为惧。

“臣等遵旨!”

文武百官将朱元璋十分欣赏徐达,全都躬身对着朱元璋回应道,没有一个人敢不服。

很快,朝会散去。

入夜之时,正在讨论政务的徐达,被朱元璋留在御书房。

“不知陛下留微臣,可有圣旨降下?”

徐达不明原因,对朱元璋好奇问道。

而朱元璋则摆出,一副和颜悦色样子看向徐达。

随后缓缓开口:

“朕与你是布衣之交,到今日仍然同心同德,始终没有嫌隙。”

“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

“朕的第四子气质不凡,知道你有个好女儿,能将她许配给我的儿子吗?”

朱元璋认为,徐达之所以突然变聪明,帮了自己大忙。

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女儿徐妙云。

当即表示,想和徐达结为亲家。

徐达一听,原来是一件大好事,当即朝着朱元璋叩头拜谢,表示非常愿意。

就这样,徐氏与朱棣遂约定婚姻。

徐达是大老粗,他认为赵顺和徐妙云之间只是朋友之交。

能和好兄弟的儿子结成婚事,亲上加亲,又是皇亲国戚

回去之后,喜滋滋给家人说了一遍。

随后,将军府张灯结彩,宴请宾客。

只是徐妙云听后却闭门不出,就算徐增寿亲自去请,她也不开门。

直到此时徐达才意识到,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惹女儿生气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