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裴静姝管着家还知道有这么号人,沈清烨就完全不知道府上来了这么个人,不由皱眉道:“府上几时来了这么个人了,是亲戚?”

裴静姝将人的来历提了提,道:“便是曾在府上做事,寻常也不会送到府上来,大约是那一位的亲人吧!”

永宁侯曾经钟情一个丫鬟的事,自廖氏送走后,也不算秘密了。裴静姝来到侯府那么长时间,知道永宁侯虽不大管府上的事,但管家是个严谨的人,普通下人哪怕在主子面前得脸,又赎了身,也不大可能将人当客人送到府上来。这位杨姑娘虽没什么特殊对待,但能送到府上来,便说明有些不同,多半是那位的晚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位也不在了,但永宁侯对她的亲人有所照顾也不算奇怪。

“多半是了。”沈清烨点头,对于上一辈的一堆烂账,他实在没法说什么,只是无论从长辈还是父亲来说,永宁侯对他都只有恩情,既是永宁侯有意照拂对方,他当然不会有意见。只是,“她这么做是为什么?”

要说起来,永宁侯允许杨家将女儿送来,算是照拂杨家,杨家不说感恩戴德,跑到裴静姝面前来挑事也没什么好处吧!

裴静姝见沈清烨不理解的模样,不由笑道:“自然是为了夫君你啊!”

杨家因为当年的那一位,得以赎身脱离贱籍,但按照大雍的律法,至少这一代上,是没法读书考科举改换门庭的。能脱离贱籍,置下土地或是做些生意,相对于为奴为婢来说确实算不错了,可谁不想过得更好些呢?而于杨家来说,改变自己处境最简单的方法,不就是借着永宁侯府的力吗?永宁侯会照拂杨家一些,但不会更多,何况如今侯府有了世子,当然是攀上世子更长远些,恰好,杨家还有个适龄的女儿。

沈清烨又不傻,听裴静姝这么说哪里还不明白,赶忙自证清白,“冤枉啊娘子,我连她人都没见过,跟她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哦?你还想见一见她人?”裴静姝斜了沈清烨一眼。

“……”沈清烨觉得自己还是颇善言辞的,但在明显故意逗他的裴静姝面前,还真有些招架不住,亏得雪兰领着大夫过来,道:“世子,大奶奶,大夫来了。”

沈清烨如蒙大赦,赶忙道:“快请进来!”

这孩子身份特殊,沈清烨是信不过外面的大夫的,因此只让人去请了府上的大夫过来,好在那孩子只是在大理寺里受了罪,身体虚弱,并不是什么大病,府上的大夫也完全可以胜任。

罗大夫虽然诧异府上怎么多出来这么个孩子,但也知道规矩,没胡乱打听,只上前给孩子诊治。只是细细一查,脸色就变了变,道:“这孩子是中了毒!”

“什么!”沈清烨脸色也严肃起来,这孩子是从大理寺带出来的,若是中了毒,不是在大理寺就是在侯府。一路都是沈清烨亲自看着孩子,苍松堂这边也都是可信的人,那这毒从哪里来不言而喻,“罗大夫可知,这是什么毒?”

“这毒应当是从饮食中慢慢地吃进去的,毒性不烈,只是让人日渐虚弱,时日长了便成了体弱多病之相,直至虚弱而亡。”罗大夫将情况解释了一回。

沈清烨了然点头,人在大理寺,便是有人想动手也不易,但像这等慢性毒药,却不易让人发现,若非人病了,他又将孩子带出来找自己人查看,只怕外头的大夫即便看出来了也不会明说。这么大个孩子,又是皇家金贵养着的孩子,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待着,生病、体弱,最终死去实在一点都不突兀。

“眼下如何?这孩子可有生命危险?”孩子中毒的事肯定得查,但眼下是,孩子在他手里,可千万不能出事。

“孩子中毒的时间不长,身体虽然有损伤,但只要用药调理,一段时间也就恢复了。”罗大夫不会去追问孩子为什么会中毒,那可不是他一个大夫能多问的事,小孩子身体恢复的快,既然查出来了,只要服药调理,很快毒素排出去,就能恢复。

听他这么说,沈清烨点头,道:“如此多谢罗大夫了,劳烦罗大夫开药。”

将罗大夫送走,沈清烨叹了口气,道:“我这两天还得忙着大理寺的事,这孩子得交给你看着,可不能在咱们手里出问题。”

听沈清烨说了这孩子的来历,裴静姝哪里还顾得上那杨姑娘的,当下点头道:“放心,咱们府上也不是谁都能伸手的。”

沈清烨便也点头,道:“到底是皇孙,先前的事也没有定罪,想来皇上那边很快就会有决断,到时宫里接走也好,送回大皇子府也好,也就不用咱们操心了。”

有正事,裴静姝也不会揪着先前的事胡搅蛮缠,听沈清烨这么说便点头道:“这样也好,只是大皇子府如今这样,皇上会不会不管这孩子?”

虽说皇孙金贵,可皇家也算得上人丁兴旺,单单大皇子府上,除了已逝的皇长孙,还有三位皇孙两位郡主,二皇子也有两子一女,这位既非嫡又非长,只怕皇家也不重视。

“皇家的子嗣,怎么都不能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面,皇上不可能不管的。”沈清烨却不担心这个,若大皇子罪名定了,这孩子能不能活命,是做尊贵的皇孙还是发配别处,都由皇家处置,但绝不能被人害死在外面。

沈清烨这么说,裴静姝也就放下心来。皇家既然不会不管,孩子也是大理寺的官员推过来的,他们自然会帮着作证,她就只管先照看着人,等皇家安排就是了。

这边安顿好,沈清烨也没多待,又出了门,倒是那位杨姑娘,没听到夫妻俩吵起来的消息,专门跑来找裴静姝。

裴静姝出来时,杨姑娘正端坐着喝茶。杨家并不算富裕,当初那位姑娘不在了之后,永宁侯对杨家虽有些照拂,但也仅限于此,但杨家对这个女儿寄予厚望,花了不少钱置办了这一身行头,就盼着她能攀上侯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