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露天煤矿显踪影

潞州的冬天与妫州差不多一样冷,人都在屋里猫冬,乡下的百姓有了临淄王传授的土炕,与往年冬天不大一样,肚子还是饿,这是永恒的话题,没啥可说的,可暖和是真暖和!没有人意识到,随着易安的到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慢慢改变,潞州城里的雪融化的差不多,大户人家以及商贾都有出行的需求,更多的道路被清理出来,可在县里及山区,白雪皑皑一片虚无那是常态,襄垣县的山中一行人走走停停,还用锤子在露出的石头上敲敲打打。

“大柱,赵郎说的石炭是啥东西,俺们听都没听过,瞎找咋能找到?”

“咋能是瞎找?这不就在襄垣县找嘛,水车就是赵郎做出来的,人家那是有本事!说那石炭一年四季都能烧火做饭,家里有个几石就够了,不比天天上山打柴强?你懂个求!”

“牛大叔,易安说襄垣县有石炭,那就肯定有,只是山上都是雪,不太好找”大柱带着潞州的石匠来找煤,大雪掩盖了山路,行走很危险。大柱对易安的话没啥想法,找不到那是因为大雪!

“大柱,要不先停停,附近找个村子问问,要是有,想必有人见过”牛大叔提议,再这么下去一帮人得让狼掏了。

磕磕绊绊的在附件找了个村子,谢家湾,涅水河在此冲击山体形成回旋地水湾,由此得名。

“谢老丈,俺们是潞州过来的,太冷了,过来休憩片刻”大柱走进一户村民家,一位老丈迎出来,赶紧报上名,不用猜,肯定姓谢。

“来,来,赶紧进屋,上炕,炕上暖和”老丈把客人让进屋里,炕上的小娘子慌忙中裹着烂铺盖下了地,去了偏房,这是家里没衣服穿,只能在炕上偎着,见怪不怪,穷啊。

都是苦哈哈的人家,没啥讲究,几个陶碗轮着喝些热水,身上一下就松快好多,大柱就和谢老丈聊起了石炭,是不是听说过,见过。

“你说叫石炭的东西,后山有的是,一下雨,黑汤子流哪里都是,既盖不了房,也垒不了河坝,一碰一手黑,屁用没有,村里人都叫黑石头”谢老丈想想说道,村里人都见过,就是祸害!本来耕地就不多,黑汤子流进地里,庄稼就绝收,不得已只能开荒地,生地还要养几年收成才能上来,潞州过来人居然要找黑石头,就是闲的!雪这么厚,也没融化,在眼前也看不到。

出来三天,易安果然厉害,事不宜迟那就过去看看。

谢老丈带路来到后山,远看白茫茫一片,近看仿佛癞皮狗似的,一片白一片黑,道路泥泞根本上不去,雪水混着泥浆往下流,黑色吸热嘛,别说耕地了,再过几年村子恐怕也得让泥浆埋了。

“谢老丈,这个黑石头是从山洞里出来的?”一个石匠问道,要是石炭长在山洞里,那就得进洞里往外挖。

“你看到的这个山,都是这个东西”老丈伸手对着山头比划了一下。

大柱踩着烂泥上前,用破布口袋装了半袋石炭,暗暗记下山脉和路径,出来的时候嘱咐过,一定要带东西回去看看,这个俨然是易安说的那种不用挖洞的露天煤矿。

“老丈,有劳了“回到谢家,大柱掏出一贯钱要给谢老丈,多亏人家帮忙,否则还不知道要在山上转悠到啥时候。

乡下人的淳朴,让老人家不知所措,就是指个路咋能要钱,互相拉扯。

“那啥,挑几件不错的换洗衣服、还有带的吃食都给老丈留下吧”牛大叔想起刚进门那一幕,替大柱做了决定,出来的时候因为不清楚要多久,所以带的东西不少,既然石炭找到了,襄垣县回潞州3个时辰的路程,多余的东西就是累赘,不如留给老丈。

老丈这次没推辞,想想自己家的闺女,真的缺!这就是你给予对方的,不是人家所需要的,赠予也要和谐,不能一厢情愿,大柱从善如流,把东西归置一下,放到了炕上。

家中的小娘子出来致谢,大柱看了一眼,嗯,不想走了。

从谢家湾到县城雇了马车,夜里11点多才回到潞州王府。易安在屋里看着潞州的资料写写画画,小树在旁边打着瞌睡,随时准备伺候,离开临水村的时候老寿星交待小树,兄弟之间要帮衬才行,不能不管不顾的。

“易安,看俺给你带啥回来了”大柱蹑手蹑脚的推开门,小声说着话。易安接过破口袋,从里面往外掏石炭,色泽光亮,能看到煤层,那就是块煤了,抓了把煤面子看看,不错,不是土,里面有点点亮的煤渣子,知识贫瘠,只能这么判断了。

找到了这么好的东西,睡毛睡!

“小树,去把你李叔和吕叔叫来,就说我请吃涮锅子、喝酒”小树闭着眼起身就往外跑,睡觉有的是时间,涮锅子是咋吃也吃不够。

吕管事和李宜德一听易安请喝酒,什么女人啊、温存啊,给我滚,别妨碍爷出去浪,大冬天的披个外套就跑来了,那酒喝的全身暖和,穿的太多影响发挥。

“赵郎,这就是你说的酱香好酒?”两人看到了白色的瓷酒瓶,舔着嘴唇问。

先搞两杯尝尝,

既香甜又略辣,味道像二锅头,有股淡淡酱味,二锅头是猛烈的、茅台则是圆润、柔软的。

“好酒,恐怕皇宫里没有如此甘霖!托赵郎的福,俺这一辈子不白活!”老吕慢慢回味,吧唧着嘴巴。

“这个酒咱可酿得?”老李觉得酿这个获利会更多。

“潞州有高粱,怕是水不行,倒是可以一试,听说最好是黔中道播州的赤虺(hui)河(贵州遵义赤水河)最佳”易安不清楚为啥非要赤水河才行,可能是高粱品质、也可能河水没污染的原因,不过高粱可以酿酒,试一下歪打正着也说不准。

“开春王府雇人,荒地上都种高粱,种满!”吕管事发了狠!易安绝不是有配方那么简单,肯定懂酿酒,机会就在眼前,只要酿出一坛子,金子会长着翅膀飞进王府,要大搞特搞!

“我让大柱去襄垣县找石炭,找到了”易安把块煤放在桌子上。

调石匠找石炭老吕是知道的,可石炭到底做什么,他也不清楚。

“这个是石炭到底有什么好?”李宜德替吕管事问问

“嗯,是这样的,石炭我称之为煤,一斤煤百姓能做一顿饭,一斤柴禾显然不行,另外冬天取暖煤要比碳炉暖和的多”,易安又接着说“明天让铁匠按图纸做几个炉子装王府里,感受一下,这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

“那叫王府的护卫去谢家湾挖一车回来”既然易安说好用,那就多弄些,老吕对着李宜德安排工作。

“王府护卫的兵器,那是用木炭烧火打造的,火候不够,兵器就脆,易断,是不是?”易安又问李宜德,家奴看家护院不会兵器不可能。

“护卫的兵器是铁匠千锤百炼而得,费功夫不说,产量也低,毕竟犯忌讳,即使如此,遇到歹人时,刀枪难免折断”老李想了想,承认了,确实脆,听说好兵器要用陨铁才行,那才有韧性。

“有了煤,就能产煤炭,最好的用处就是打铁!”易安爆了雷

你一个闲散王爷,居然要炼铁,这要干什么?吕管事和李宜德是心腹,当然知道临淄王赶往长安去做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