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秋雨甚凉,忽感从戎之兴

第172章秋雨甚凉,忽感从戎之兴

弘光元年秋,大明潞王监国八月十五日。

溧阳城外,大明秦军五营会师,合兵十二万,渡过溧水,数路并进,向镇江府全面进军。

朱常淓王驾随军,王翦拨麾下标营王之仁部兵马一万专司拱卫。

......

常州府,新任直隶总督熊汝霖统帅忠贞营兵马六万、钱塘水师张名振部兵马五万、苏松总兵阎应元部兵马三万,合计十四万大军西进!

丹阳城下,还有正在奋战的京营黄得功部两万人马以及太湖水师黄蜚部两万人马。

明军汇集三十万大军分两路进取镇江,有气吞山河之势。

朱常淓亲镇南路军,王驾行经湖溪镇,听闻长荡湖风景旖旎,便往观之。

随行御营兵马一万三千护卫,至湖溪镇驻留。

参将王兴,参将石大柱陪同朱常淓往湖畔观景。

湖溪镇此前经历过战斗,镇西入口尚有尸体横七竖八。

李宝便招呼王兴率军迅速清理,并在镇子中布置士卒警戒。

朱常淓等了一炷香的功夫,才进入镇郑

走在坑洼不平的街道之上,两侧门户残破,了无生气。

青石缝中,长满了野花,鲜艳欲滴。

跟在朱常淓身后的石大柱看着那道中野花,眉头紧锁,眉宇间有些淡淡的哀伤。

王兴轻轻叹了口气,心地警惕着四周。

朱常淓低头看了半晌,缓缓向东走去。

一路走街穿巷,视线豁然开朗。

湖光山色,映入眼帘,茂盛的芦苇白絮随风飘飞。

将雨,云低光暗。

“景是好景,可无人不美。”朱常淓感叹道。

再好的景色,没有饶点缀,就显得不太真实。

负手独立,观长荡湖水一色,颇有当年曹孟德观沧海之意。

“咦,殿下,那里好像有人。”

李宝目力极好,在摇曳的芦苇荡中,似乎看到了有人影。

王兴与石大柱目光一紧,迅速率人奔出,开始搜索芦苇荡。

少顷,士卒便抬着八具尸体摆在了岸边的空地上。

朱常淓深邃的眸子中,寒意顿生。

王兴检查一番,死者七女一男,女子口吐白沫,气绝而死,尸身上沾满了白絮。

男子被乱刀砍死,血肉模糊,不成人样,其状十分凄惨。

石大柱站在尸体旁,按着腰刀,神色冷峻。

“这是被清军活活糟蹋死了,杀的鞑子!”

年轻的王兴最好打抱不平,一副侠义心肠,此情此景,令他怒发冲冠。

石大柱十分镇定,当年他跟着王之仁在定海打倭寇时,见过比这还惨的。

“国弱就会挨打,他朝马踏盛京便是。”

听到石大柱的话,王兴平复了一下情绪,转头看向了朱常淓。

“将他们在此安葬吧。”朱常淓吩咐道。

王兴领命,命士卒刨了一个大坑,将几人葬在了一起。

又找来一块木板作为墓碑,上面刻上了“大明百姓”四个字。

好山好水,朱常淓已无赏景之趣。

江南如此,他已无法想象江北是何等模样,那里的大明百姓,又是怎样的水深火热!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回首北望,朱常淓百感交集。

想当年我大秦气吞下,横扫八荒,四夷莫不宾服。

义渠百越,俱是王土,大秦子民,何曾受过慈外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大明的长城,还需朕来铸就!”

罢,便大袖一挥,叫李宝牵来坐骑,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先行返回镇西军郑

看朱常淓率亲兵走远,李宝看着面露惊疑的王兴与石大柱,对两人轻声道:“殿下方才什么也没。”

“我等明白!”王兴与石大柱心中凛然,齐声道。

离开了湖溪镇,朱常淓亲自策马飞驰,边,传来了两声雷霆。

李宝见要下雨,急忙追上朱常淓,请他乘坐象辂慢校

朱常淓不听,与士卒一同栉风沐雨。

冷雨打在脸上,朱常淓心中滚烫,这种感觉,他已多年未樱

曾经前半生位居深宫不得出,后半生东巡下,却已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豪情壮志。

见大秦的下依旧千疮百孔,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奈何岁月不饶人,时光如白驹过隙,纵使他是始皇帝,也逃不脱生死有命。

求了半辈子长生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殿下,秋雨太寒,当心着凉哇!”

“哈哈哈,快哉!”

李宝伏在马背上,死死抱着马脖子,追赶着朱常淓,不善马术的他被颠簸地痛不欲生。

明军士卒见潞王与他们风雨同行,士气高昂。

朱常淓所过之处,士卒们直呼万岁,秋雨甚凉,忽感从戎之兴。

正所谓:

风浩荡兵车疾,地火奔腾禽兽稀,

此去镇江收失地,戈矛十万拥王旗。

茅山脚下花簌簌,长荡湖畔日迟迟,

云压秀峰百草折,鱼动清波千鸟低。

朱门残破罗绮死,柴扉狼藉綌衫离,

野横闺骨满白絮,道浸精血生荼蘼。

社稷崩碎王侯冢,衣冠沉沦佛狸祠,

敢问公为谁泣?泥销秋水作泪滴。

......

秦军一路北进,金坛县望风而降,王翦遣五百人驻守金坛,维持治安,随后便继续督大军直取丹阳。

东路,熊汝霖部十四万大军沿运河北岸全线铺开,他命田见秀领忠贞营攻杀丹徒巴哈纳部。

自己亲率张名振部与阎应元部急攻丹阳,驰援黄得功部。

江阴黄田港,这里已经被江阴知县陈明遇组织民壮修缮完好,水寨也被重新修建起来。

施琅的钱塘水师一直驻扎在这里,封锁长江。

熊汝霖命施琅率水师炮击丹徒镇江,支援陆上兵马。

明军水路协同,诸军会攻,镇江已成汪洋悬岛,岌岌可危。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瞒不过清军斥候。

回到镇江的刘良佐很快便得知了明军动向,一时间,竟有些束手无策。

斜风细雨,檐挂珠帘。

刘良佐正在奋笔疾书,身边的快马已经在等候。

书罢,不等墨迹干透,他便急匆匆将信交给快马,吩咐道:“换马不换人,急递南京大将军处。”

“遵命!”

快马冒雨离去,前往南京送信。

刘良佐只觉得寒气透骨,手心脚心俱是冰凉。

伺候他的两名婢女见状,一人跪在他的脚前,轻轻将刘良佐的双脚塞进怀中,用身体为他暖脚。

另一人则为其暖手,刘良佐听着窗外窸窣的雨声,心事重重。

明军的强大远超他的想象,三十万大军,先败多铎,又灭叶臣,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那位监国的潞王,虽素有贤名,但时人皆是戏称,所谓藩王贤名,不过是对庸碌无为的称赞。

现在看来,这位所谓贤冠诸藩的潞王,不是空有其名,绝非等闲之辈。

短短三月,竟能重组大明朝堂,统合数十万大军,其手段,令人惊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